在撰写读后感时,加入个人的情感色彩,使文章更具吸引力,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1
如花一般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人儿在曹雪芹的笔下诞生,大观园当初的盛景是难以磨灭的,是要拥有多大的勇气才敢把这些妙人写到这样悲惨的结局,我想,曹雪芹自己也是不忍的,到底是为了黛玉的凄惨的死,还是之前的晴雯为了宝玉而死,还是探春,迎春的离世,亦或是凤姐的病死?我不知道,这些人的一生都布满了光彩,却至多也就这样悲剧。
黛玉寄人篱下,万事都得谨慎,似乎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心境是多么凄苦,尽管地位仍然和大家一样,但人人心知肚明,她不是,她只是占了贾母疼爱的光罢了。她是多么的爱花啊,看到宝玉将花瓣儿倒入水中时及时制止,她知道花离开了土木会脏,会飘零无依,不忍。便葬花,随土化了,不也干净。大家结诗社,唤她潇湘妃子,她说她就是爱那几竿竹子,她的才情是不可磨灭的,一字一句的悲直入人心,宝玉懂她的心,可是最终还是逃不了命运的掌控。对啊,都说黛玉是为了还宝玉前世的浇花之情才来还情的,黛玉为了宝玉多次哭泣也是为了还所赠的水吧,如今还了情,也该离开了。这么说来,他们仍是因花结缘了。
宝玉是疼晴雯的吧,宝玉曾撕扇为博晴雯一笑,连最亲的袭人也不曾受宝玉这般疼爱吧。晴雯是生的美,可这最大的优点却也害了她,因了这,她离了宝玉,离了大观园,甚至离了红尘。在晴雯眼中,宝玉便是她的世界,雪夜,她为他连夜修补孔雀毛的风衣,甚至还高烧不退,可是尽管这样,是不后悔的,为了宝玉啊。弥留之际,唤上宝玉,死又有何可怕,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尽管多么不舍,多么留念,还是离开了,也许,这世界不适合她,终究是这红尘负了她。
凤姐,一直都是贾府的运转核心,她尽自己所能去维护这一切,包括自己所拥有的,包括自己想要拥有的,人人都道她四凤嚣张,但她可不是美丽的?她也有坐在花轿里期盼的时候,她会想,她的丈夫到底是什么一种人,事实上,她的丈夫最为花心,那么不专一,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她是这么大的一个家的顶梁柱,她不可以任性,可她是个女人,是个小女人啊,她会为了自己的丈夫伤心,她也会嫉妒,吃醋。表面上,她一直都是在笑的,幕起幕落,幕前幕后,她都在笑,放肆无忌的笑,笑颜如花的背后藏了多少的泪,夜深人静的时候的哭泣谁又知晓?面临死亡的时候,她也许还会想,终于,终于可以休息了吧,真的好累。
花开的繁盛。花落的凄惨彷徨,漫天的飞花染红了世界,才有了这红尘岁月,不可避免的经历,很少有人看透这猩红的世界,挣扎着离开,贾王史薛四族的日渐没落以及大观园的静寂映射了这个世界的起起落落,而这花开花谢又证实了红楼悲情的发展,原来早就注定了啊。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2
“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使你自己的生命变得有用,你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呢?”“是的,我似乎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了!”保尔在出版社审稿的时候,总是这样地自问自答。
每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可笑,毕竟一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不会干这种事。但是这样的人物描写,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精彩之点。
书中的保尔原先在是个乡下的野孩子,善于打架,甚至还喜欢上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对冬妮娅外貌的初次描写,作者写道:“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儿的白色的水手杉和浅灰色的短裙子,一双绣花短袜紧紧的套在晒黑了的匀称的脚上,下面穿的是棕色的皮鞋。栗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粗大的辫子。”保尔看见后也心慌意乱了。当苏哈里科将维克多介绍给冬妮娅的时候,苏哈里科更是“晕头转向”。
随着成长,保尔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但是身体上的不便使他的心灵也受了一定创伤。当读者们正以为保尔要在海滨公园举枪自杀的时候,作者力挽狂澜:“朋友,这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杀死自己……即使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这也是“保尔精神”的一部分,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使保尔锻炼自己的奋发得到了充分体现。
有读者说作者的描写太花哨,我倒觉得这在一部分上,更能将读者脑中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一个人物。瓦西里神父,xx领导人之一,第一篇文章对他写道:“一个穿着法衣、脖子上挂着一只沉重的十字架的、虚胖的神父,恶狠狠地盯着全班的学生。”书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xx人物,表现了“炼钢”之难。身穿法衣,挂十字架,却更体现了神父的愚笨;虚胖,恶狠狠,让一个神父的形象瞬间崩塌,使读者立即感到对这个神父有讨厌之情。对旅馆老板鲍里斯·佐恩的描写也很出神入化:“他说话的时候老是伸开他那两只滚圆的短胳膊。他那对充满血丝的眼睛不住地从肃反委员会主席的脸上溜到谢廖沙的脸上,再从谢廖沙的脸上溜到某一个角落和天花板。”飘忽的眼神标志着心中的紧张和虚伪,读者脑中就显现出一个笨拙、狡诈的资产阶级人物。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给人物起名的时候也有亮点。例如提过的瓦西里神父,无意发现统一沙俄的人竟然也叫瓦西里(三世)。他宣称“我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一切问题均以专制方法解决。这是不是对像瓦西里神父一样的反动派的讽刺呢?
总之,保尔的精神能广为流传的缘故,不仅因为政治的需要,还更多地来源于其精妙的人物描写。据说当时苏联派许多文学家来修改这部作品,这也难怪为什么描写如此细腻了。苏联解体了,但是这些文学作品仍然值得我们品味其中的奥妙。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3
信念是生命的源泉,它让小草破土而出,迎接生命的第一缕阳光;它让平凡的蚕蛹挣脱茧的束缚,开始第一次飞翔;它让生命短暂的夏蝉唱响整个夏天;它让坚强的人们战胜巨大的困难。
最近我读了《老人与海》,书中的老人让我非常感动和佩服。他是个渔夫,孑然一身,驾着小船。在墨西哥湾流中钓鱼,连续84天一无所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84天没捕到鱼是个多么大压力!
小说主要描写了古巴渔夫圣地亚哥,老人生来有一套捕鱼的好技能——视力、体力、技巧等,然而他却不怎么走运,84天都没有钓到鱼,没有人愿意跟他出海,连唯一的小孩也出于父母意愿的关系而被迫离开,留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海上。在他准备放弃捕鱼返航时,终于发现了一条体长十八尺,体重超过五百磅的大马哈鱼。圣地亚哥在没有武器、没有水与食物的情况下,与大马哈鱼之间展开了长达三天三夜的搏斗,最终大马哈鱼被老人杀死。但圣地亚哥在归途中遭到大量鲨鱼袭击,回港时捕获的大马哈鱼只剩骨头的情景。
在生活中,我们碰到了困难,也许会去面对;也许会望而却步。比如说刘伟,他小时候双臂已经残废,但是她并没有向挫折屈服,而是天天练习用脚写字、吃饭……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学会了用脚弹钢钢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一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是啊!我们遇到厄运和不幸,与其埋怨命运,还不如鼓起精神和勇气,以坚强的态度与厄运抗争。老人不也是这样吗?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具有顽强毅力的圣地亚哥和勤快的马诺林。他们真诚的友谊使我感动,马诺林一直在暗中鼓励着圣地亚哥,而圣地亚哥也对生活充满着新的希望,他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他遇到挫折时他没有气馁,反而感谢磨难,因为一次次的磨难,使他更加顽强!
“要是孩子在这里就好了!”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地从老人口中说出,表明了老人是多么的爱孩子。圣地亚哥在海边时,一直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仿佛如同亲人一般。老人独自出海时,不管是遇到困难,还是得到了收获,嘴中总会念着:要是孩子在就好了。他们彼此互相依靠着,孩子如同是老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心连着心,孩子也是老人的精神支柱,两人创造出一层不可破灭的感情。当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被周围的人看作是失败者时,孩子却把老人看作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英雄!
?老人与海》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悲剧英雄的真实传奇。忘年之交,是孩子与一位老人之间坚不可破的情感真实写照!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4
?西游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志怪类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的情节丰富,人物经历复杂,身份更是千奇百怪,有被贬下凡的卷帘大将、天蓬元帅,有被镇压的齐天大圣……而他们的师傅是如来曾经的弟子——金蝉子,就连坐骑也是龙王三太子,而就是这样的队伍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在吴承恩的笔下,无论妖魔鬼怪人神,皆栩栩如生。在阅读《西游记》时,里面的人物就好像活了一般。
?西游记》中人物各有神通,各有命运,如哪怕是骁勇善战的孙悟空也有克星——二郎神;纵使是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也难逃被贬下凡的命运。而作为普通人的.唐僧,却是悬赏价格最高的。谁叫传言称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呢?也就难怪妖怪百般阻拦了。
在《西游记》中,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的人物。姑且聊聊以下几个吧。
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它拥有火眼金睛,可以看出任何妖怪的原形,其本领高超,是除魔除妖路上的一大主力。也正是如此,孙悟空也有着他自己的骄傲。他是天生石猴,是天生神兽,可谓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饶是如此,他却被金箍牢牢束缚。也是因为金箍,他才被肉眼凡胎的富有慈悲心肠的师傅死死束缚,很多能力无处施展。但就算如此,也挡不住悟空上天入地的脚步,挡不住他斩妖除魔的步伐。
唐僧在《西游记》中本为如来的徒弟,但由于后来被贬,才成为了主要的取经人。但是他是肉眼凡胎一个!没有任何辨别妖与人的能力,常常人妖不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误会悟空。师徒之间分分合合,可谓一大悲哀。但即便是这样分分合合,师徒四人也达到了灵山取真经的目的。
猪八戒是除魔队伍中的另一主力,他天生好色,懒散好吃。许多时候悟空与师傅的风波都和八戒都脱不了关系。猪八戒也是三位徒弟中最黏师傅的一位,同时猪八戒也是最嫉妒大师兄的。因为猪八戒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大师兄,但谁让孙悟空入门比他早呢?即便如此,他在除魔斩妖时也出了很大一份力。
沙和尚是孙悟空一路上最忠诚的粉丝。沙僧一路上默默无闻,不爱说话,但自从有了他,悟空和八戒总算空出了手,重活脏活全给沙和尚包了。谁让他是三师弟呢?就连我们的小龙马都比他早,不过这不妨碍他成为三个徒弟中的一个。沙和尚是个和事佬,是他经常在师徒分离的时候两边劝;同时他也是孙悟空最信任的人,另一个自然就是小龙马了。
三个徒弟一匹马,正是因为他们,《西游记》才如此精彩。也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经历了一次取经之旅。是他们让取经之路不再沉寂,是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不懈,才达成了最终目标。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5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如一粒细沙,散落在浩瀚的沙漠中,微不足道,其实世界亦如我们一般平凡,无贵贱之分,也无贫富之别。这是我对世界的认知,直到我读了一本书,它给了我对世界的另一种感受。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最著名的一篇长篇小说,以最朴实的笔调,描写了中国现代的城乡生活,通过描写各种矛盾纠纷,以孙少平等诸多形象体现文章的主旨。人生的奋斗与坚持,快乐与痛苦,挫折与追求,在故事情节中交织,更加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令人寻味。小说中几位青年主人公的经历,就是那个年代人们成长的共同经历。作者语言清新细腻,朴实亲切,深深吸引了我。
至今记得,那时临近期考,我将辛辛苦苦积攒的零花钱买了这本书,一旦有空闲时间,就会立马钻进书里,如饥似渴地读。虽然那样的日子不好过,但每每抱起这本大部头,总会有一股暖意漫上心头。虽然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一想到孙少平,就会为之感动。仍记得孙少平勇敢救人那件事。那天,作为班长的他负责把一茬梁挂完,却发现远处未绷的碎顶上有一块大矸石摇摇欲坠,眼看就要砸到一个协议工的头上,孙少平想都没想,就冲过去,救了那个工人,却因此在脸上留下了一个疤。孙少平作为一个班长,尽职尽责,哪怕是危及生命的事情,他却依然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拯救了一个生命。他是何等的勇敢,何等的无私。他正值青春年少,满腔热血,却在危难关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读到这,我被他身上美好的品格深深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在纸上相遇,我和他们,不过一纸之隔。
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田晓霞。她和孙少平的爱情是一场悲剧,彼此相爱的两人却因为一场洪水,从此阴阳两隔。田晓霞是一名记者,在救灾途中不幸牺牲。事故来得突然,足以令所有人难以置信。
“她是我的女儿。”
这是田晓霞的爸爸田福军在得知女儿牺牲后说的话。这是一句饱含骄傲,饱含自豪与悲痛的话。田晓霞为了救一个洪灾中的女孩,最终将她的笑容淹没在洪水中,她的笑在那一刻定格,从此便成了永恒。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假小子,她大胆奔放,热情如火,敢闯敢干,却不失善良和细腻,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犹记得晓霞对少平说的话:“你不平凡。”是的,书中每个人都不平凡,每个人都在努力诠释自己生命的价值。从孙少平的身上,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拼搏,学会了奉献,从田晓霞身上,我学会了追求,学会了面对……
现在的我们丰衣足食,不愁吃喝玩乐,不用为了一顿饭而四处奔波,没有感受过那个年代的苦,也不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会体谅,体谅父母的难处,学会为他们分担,不去追求外形的完美,而要学会理解美的真正内涵。
也许我们是平凡的,但我们并不平庸。即使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活出精彩。人的一生磕磕绊绊,注定要风雨兼程,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执着,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依然会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6
活着,短短两个字,不禁引人深思,这背后的故事。正因为每个人活着的方式不同,境遇不同,才成就了一段段不同的故事。一个人活着,是一段故事;一群人活着,则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读完余华作品《活着》,一声叹息......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这是一个历经人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的戏剧。
余华笔下的这个故事,让我了解到老一辈那一代人的活法。享受生活,诗和远方,这些现代年轻人所追寻的,对那时的他们而言,甚至连词汇都是陌生的。而人名公社、工分等等词汇我也是从这本书第一次得知。主人公福贵,从仗着祖业不可一世的纨绔子弟,沦落至为三餐温饱而奔波的普通农民。而后又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所有亲人一一离他而去。他送走了所有最重要之人,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终老。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许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是如今我却有点看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己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强求别人,也别委屈自己,做好自己就好,短暂飘渺的一生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从有了人类开始,大家就在探讨生死的问题。就在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发,但各种情景只能由自己去体会,去成长,去经历。
?活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福贵在生活的磨难面前,没有屈服,没有放弃生的勇气,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坦然面对。我想,这正是我们每个人所要学的,生活再难,我们也要勇敢的活着。原来,《活着》便是最美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