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俗的作文优质6篇

时间:2025-08-28 作者:Kris

写作文是一种心灵的疗愈方式,让我们更加坚强,作文有细致的描写,能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瞬间的美好,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风俗的作文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风俗的作文优质6篇

关于风俗的作文篇1

今天,我正在玩电脑。突然,老爸兴冲冲地跑了过来,说:“儿子,看看,我带来了什么。”说完,就从怀里掏出一些大红纸包,我一瞧,脑袋里就出现了两个字:红包!一想到这里,我便伸出手将大红纸包全部抢了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可是大红包里并没有钱,只有几张红纸条。我不死心,把所有的大红包都打开,可是得到的结果都一样,我十分地扫兴,对老爸说:“老爸,这些是什么东西啊?”“哈哈,这些是对联,今天我是让你贴对联的。”

“贴对联,”我立刻来了兴趣。“那好吧,我今天就贴一次。”

贴对联首先要选一幅好的对联,我把刚刚掏出的那一幅幅对联全部打开,十分认真地挑了起来。挑对联可是一个十分需要专注的活儿,看来看去,觉得这个好的时候,又觉得那个好,觉得那个好的时候,又发现还是原来的那个好。最后,我决定选了一幅对联,于是,我拿出剪刀和胶布,开始贴对联了!

先把胶布粘到对联上,然后将胶布剪断,光是这一小小的“工程”,我就忙活儿了大半天。这是因为胶布老是剪不断,还差点剪断我的一根手指头,气得我怒发冲冠,用力一剪,差一点就剪到对联了。剪好了对联,该贴了,我走到门前,贴了起来,对联终于贴好了。我松了一口气,大声地念了起来:“中宇清和紫微高照,银花璀璨金龙飞腾。”这时,老爸走了过来,笑咪咪地说:“好,完成了任务,我带你出去玩!”“耶!”

这一天,我很开心。

关于风俗的作文篇2

过年了,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我家“大厨

”———爸爸正在炒菜呢。只听见“哗啦,丝”的声音,芹菜被倒入了锅中。翻炒,加料酒,加盐……再翻炒。一团团白烟往上飘,往上飘,直到被油烟机吸走。只闻见了一股浓浓的香味。

小朋友则在家门口玩烟花,一串串烟花在他们手中挥舞,摆动,有趣诱人。夜深啦,一家人围在大圆桌上,有说有笑,其实大家问的话说的都是在关心对方,表哥突然发问:“大,你期末数学考了几分啊?”又问了姐姐高考成绩怎么样?大家其乐融融相互敬酒,互相传递着自己浓浓的爱。

晚饭过后,人们在门口燃放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空中那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烟花陆续绽放,开出了一朵朵绚丽的大花。胆小的小朋友捂着耳朵躲在了角落,胆大的则看着烟花一蹦一跳,兴奋得不得了。

“哎,你们快点来啊,春晚快开始了,快来看哎”“来喽”大家都聚在了一块看春晚。一看到有趣搞笑的地方,大家就“哈哈”大笑个不停,你指我说说,我指你聊聊。那!场面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多么难忘。

已经零晨1:00多了,没错,过年这天呢,晚上都是要通宵熬夜的,都是折一些小玩意儿,看电视,看春晚。做着,看着,玩着,不知不觉地就睡了着了。

天刚一亮,人们就换上了自己的新衣新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开启了自家的拜年之旅。

“叔叔,阿姨新年好!”只瞧见叔叔阿姨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我们,我们假装客气不要,但手还是捏着红包不肯放。

我们去给已故的爷爷扫墓,烧纸钱,焚香,放烟花,为家人祈福……

在我们这,过年是忙碌的,充实中其乐融融。

关于风俗的作文篇3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跟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跟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之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关于风俗的作文篇4

家乡在诸暨、浦江、富阳三县交界的地方,山里山,弯里弯,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极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那里的风俗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正月初十的拜太公。如果说,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除夕,那里的正月初十也有圣诞节那样隆重。

顾名思义,拜太公就是祭拜陈氏的祖先,是不忘祖训、寻根探亲的一种纪念仪式。村子很大,以前有生产队时全村分成八个队,设有九厅十三堂,祭拜每年一次,就按厅轮流。在大厅正中墙上悬挂陈氏九代太公、太婆的画像,大厅中间设十多张宴席,桌上摆满各种果品、菜蔬、糖、糕点以及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如有米粉捏的十二生肖、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有剪纸的动物,都惟妙惟肖。

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老少少喜气洋洋,整个村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所有的亲朋好友,只要是家里走得脱的,是一定到场的;陈氏家族居住在外的,定成群结队,携妻带子,敲锣打鼓的来。这一天,有龙灯助威,有戏班助兴,有篮球比赛、有杂技表演,整个村子是沸腾的。过年哪有这么热闹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家乡而言,一年四季最好色,就是正月初十日。

关于风俗的作文篇5

白族的春节习俗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青年男女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关于风俗的作文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年的春节,又如期地来临了。我的老家在仙桃,仙桃过年的习俗可多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备年货啊、贴对联啊、大扫除之类的,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吃团子。

提起团子,有的人要说了:“团子难道是《熊出没》电影里熊二喜欢的团子?吃多了会不会变成笨狗熊?”哈哈!当然不是的!团子是一种糯米包着馅料蒸熟而成的食品,寓意团团圆圆,阖家欢乐。

这美味的团子做法比较简单。先把大米送入石磨锻炼一回,让大米化整为零,成为米粉,然后,让米粉泡个温水澡,再让它到太阳底下享受几天的日光浴。晒干的米粉煮熟后,再加上水,揉成面团。接着,厨师会把干子切成半厘米见方的“丁丁”,把碧绿的芹菜和大蒜切成几段,把葱、肉等食材切成块,放入锅,它们这一大家子在锅中翻转,跳跃,滋滋作响,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美味绝招,不一会儿就满屋飘香。

家里的其他人此时恐怕都会深吸一口香气,盼望着巧妇们快点把它们包入面团之中,好马上吃上人间美味。最后,我就闪亮登场了!

我先拿一点面团,把它捏成半球形,然后舀一勺刚刚炒好的馅料,塞入面团里面,再迅速地把缺口补齐,圆圆的、白白的、胖胖的米团就成了!米团放到蒸笼里,蒸熟后,一打开蒸锅,仙气缭绕。在你吃的时候,你会发现团子真香!我敢说,玉帝吃了这团子,连玉帝都不想作了。

这团子不但美味,还实用。

一个正常饭量的成年人,吃三四个估计就不行了,像我这样的饕餮鬼顶多吃四五个,肚子就成了一个超级大团子,坐在沙发上就不想动了。

如果你早上睡懒觉起晚了,又不想出门,又没人给你做早餐,那么,你从冰箱里拿两个团子出来,放到锅里蒸,等到你把牙刷完,你就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团子。

如果你晚上想吃宵夜,又没人给你做,再拿两个团子出来,蒸上不用管,几分钟之后,两个团子就能让你饱餐一顿。可见,只要有了团子,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了!

我的家乡--仙桃,除了吃团子这个习俗,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你赶快来仙桃体验体验吧!仙桃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