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8篇

时间:2025-03-12 作者:couple

教案的设计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反馈,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效果,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8篇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对诗歌内容感兴趣,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初步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问题:

⑴.暑假你们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请小朋友一一举手回答.)

⑵.哦,你们真棒,经过一个暑假的锻炼,我们小朋友又张大了,成为了一名大班的小朋友了.

2.帮助幼儿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⑴.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提问: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⑵.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提问: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那些事?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3.借助挂图,再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⑴.提问: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

在幼儿园里做了什么?

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了什么

⑵.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

4.引导幼儿学习有表情的看图朗诵,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⑴.提问:你们喜欢诗歌里的打扮小朋友吗?为什么?

你们想怎样朗诵这首诗歌呢?(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⑵.提问:你们现在也是打扮的小朋友了.你们还可以问别人做写什么呢?

活动反思:

这学期,我们的小朋友都变成大班哥哥姐姐,听到他们说着“我们读大班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们当大哥哥、大姐姐了,真高兴。”那稚嫩的声音,满腔欢喜的模样,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充斥着教室的每有一个角落。

以前总会听到同事们说:“哎,等到升上大班了,你们就会体验到升上大班后幼儿各方面的极大转变,变得很难教育与沟通了。”那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幼儿升上大班时的性格大差异,很难教吗”?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学了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通过有关“大班小朋友应该怎么做?”的谈话,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回答,如:不挑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等。从孩子们的交流、发言中,我真的感受到他们长大了,能够完成许多以前自己不想、不能、不敢做的事了。我发现:“原来孩子们长大了,能更好地沟通了。”只要选择适合孩子们的方式,相信孩子们会接受并坚持的。

在教学环节中,老师通过播放课件,朗诵诗歌的形式,引导幼儿边听边记,听完了儿歌,教师提问儿歌中说到了什么?大部分幼儿能主动地举手发言,说出听到的内容,个别幼儿如:张恩祈小朋友还能大胆朗诵。在感受诗歌部分,我通过多样化的化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充分地激发出来孩子们身为大哥哥、大姐姐的自豪感,知道大班小朋友要变得更懂事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将继续引导幼儿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严格督促幼儿的行为,使孩子能够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孩子真的长大了。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爱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会朗诵儿歌,学习词汇:清洁。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自制教学挂图四张,木偶教具,纸偶每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引起幼儿兴趣:叽叽叽叽,这是谁呀?有几只小动物?(教师依次模仿四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2、小结:今天,小鸭、小鸡、小猫、小狗都来我们班做客了,他们来叫我们小朋友干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动物图片,初步理解儿歌。

(1)、出示图一,教师提问:这是谁呀?小鸭怎样叫的呀?帮助幼儿完整的'说出一句话:小鸭叫,嘎嘎嘎。

(2)同上,分别出示小鸡、小猫、小狗的图片,帮助幼儿学习相应的短句。

(3)小结:小鸡、小鸭、小猫、小狗都特别懂事,它们都是爱清洁的好孩子。你们看,小鸭看见了什么呀?

2、结合教学图片,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图一,问:小鸭看见了什么?(指甲长了,要讲卫生,剪指甲)

小结:我们小朋友不能留长指甲,要讲卫生,指甲长了,要剪短。

(2)、出示图二,问:小鸡看见了什么?(鼻涕流了)

小结:如果我们感冒流鼻涕了,要用纸擦干净,不可以用手擦鼻涕,那样不卫生。

(3)、出示图三,问:小狗看见了什么?(衣服脏了)

小结:我们每天都要勤洗澡,要把脏脏的衣服换掉,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4)、出示图四,问:小猫看见了什么?(脸脏了)

小结:小朋友每天都要把脸洗干净了,这样干干净净上幼儿园,大家才喜欢你哦。

(5)、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叫《小朋友爱清洁》(幼儿跟读)。

3、教师完整朗诵儿歌一遍。

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有谁?

4、木偶表演,分段学习朗诵儿歌。

(1)、木偶表演第一段:小鸭怎么叫的?叫我做什么?(引导幼儿学习一句完整的话: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剪指甲。)

(2)、木偶表演第二、三、四段、小鸡、小猫、小狗又看见了什么呢?(依次表演,帮助幼儿学会相应的短句。)

5、木偶表演,幼儿完整欣赏儿歌。

师:小动物们都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你们喜欢他们吗?

6、运用小纸偶,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带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让爸爸妈妈也像小动物们一样,做个讲卫生的好爸爸好妈妈。

教学反思:

这首儿歌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充分,活动过程紧凑,通过“模仿动物叫声(引起幼儿兴趣)—–结合动物图片(感受儿歌前半句)—-结合教学图片(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完整示范朗读(完整感知儿歌)—–木偶表演(分段朗读儿歌)—-木偶表演第二次(完整欣赏)—–纸偶操作(幼儿跟读)”等环节,层层递进,让幼儿在“听听、看看、做做”中感兴趣的理解了儿歌,学习了儿歌,达到了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因为采用了木偶和纸偶的操作演示,幼儿特别感兴趣,虽然在最后的“纸偶操作”环节时间长了点,但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高的。不过最后的这“纸偶”操作可适当的调整到第二课时中,这样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根据诗歌内容大胆地用动作来进行表演。

2、教育幼儿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3、领会诗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脏娃娃,创造情景。

1、"你们喜欢这个小娃娃吗?"(教师此时引导幼儿说不喜欢,并能说出小娃娃很脏)

2、"那他哪里脏呀?"(如果幼儿不能观察出全部,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顺序,给予幼儿适当地提示,如——"你们看他的手,他的鼻子等)

"呀,那他真的很脏了,都没有人和他玩了,老师也不要和他玩了,我们能不能给他想想办法,帮帮他呀?想想看,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情景表演:好朋友来帮忙

1、师:"你们的办法真好,可是这里有一群好朋友,它们也有好办法,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办法好吗?你们看,谁来了?"

(1)教师出示小鸭头饰,问"小鸭怎么叫的?"幼儿回答"嘎,嘎,嘎。"

(2)教师出示小鸭头饰,问"小鸡怎么叫的?"幼儿回答"叽,叽,叽。"

(3)教师出示小鸭头饰,问"小狗怎么叫的?"幼儿回答"汪,汪,汪。"

(4)教师出示小鸭头饰,问"小猫怎么叫的?"幼儿回答"喵,喵,喵。"

2、"它们都来帮小娃娃的忙了。"教师此时念儿歌:

"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剪指甲。"(教师把小娃娃的指甲剪掉)

"小鸡叫,叽叽叽,叫我擦鼻涕。"(教师把小娃娃的`鼻涕擦掉)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换衣裳。"(教师把脏衣服撕下,贴上干净的衣服)

"小猫叫,喵喵喵,叫我把脸洗。"(教师把小娃娃的脸用湿毛巾擦干净)

3、"呀,你们看,小娃娃怎么样了?你们喜欢小娃娃吗?老师也很喜欢他,真是个干净的宝宝,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吧,'小朋友,爱清洁,人人都欢喜。'"

三、 完整地欣赏诗歌

1、师:"老师把刚才发生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题目叫做《小朋友爱清洁》,我们一起来念念题目吧。"

2、"现在老师来念一次儿歌,请你们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有些想念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3、教师完整地念儿歌一次,边念边做动作,有动作的地方语速稍慢,方便幼儿跟做动作。

儿歌——小朋友爱清洁

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剪指甲。(教师做剪指甲的动作)

小鸡叫,叽叽叽,叫我擦鼻涕。(教师做擦鼻涕的动作)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换衣裳。(教师做换衣服的动作)

小猫叫,喵喵喵,叫我把脸洗。(教师做洗脸的动作)

小朋友,爱清洁,(教师伸出大拇指)

人人都欢喜。(教师做两手交叉拍肩状)

反思:

一、在课后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环节设计。

二、考虑到本班幼儿年龄的差异,在设计环节时,理解儿歌程度上有递进关系。

三、因为小班年龄段的孩子较喜欢小动物,以动物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针对这节活动,让我在以后上语言活动时,奠定了基础,正所谓新纲要中说道,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年龄段兴趣点。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大班的小朋友由于年龄均只有7岁,所以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让幼儿巩固各种图形的同时明确图形间的转换关系,并能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体验成功感,感受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巩固半圆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认识。

2、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初步懂得合作意识。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2、材料准备:自制"小路",上面刻不同大小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活动过程:

一、捡"石头",铺路

1、听音乐散步师:小鸟们,今天天真好啊!跟着鸟妈妈一起去森林散步吧!

2、发现、讨论问题师:小鸟们,这条路怎么了?都有哪些形状的坑啊?(引出路不平,路上全是"坑")师:路上这么多的坑,其他小动物经过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摔跤、会滑倒)师:那请你们想个好办法。谁想到了好办法?

小结:你们想的办法真多:有的用石头铺路……

二、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

1、自由"捡石头"师:我这里就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头,请你自由选一块来玩一玩、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拿到的石头是怎样的?(介绍石头颜色、形状)

2、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如果你拿石头铺路,该怎么铺呢?请你用手里的"石头"去铺路吧。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铺路的?(讲述把"石头"一一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问: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石头铺在了什么形状的坑里。

师:我这也有一条路需要你们帮帮我?谁愿意来试试看?

小结:你们真聪明,知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3、再次铺路,感知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师:小鸟们,路上还有一些坑需要你们的帮助,赶快去帮忙吧。

要求:选择哪条路就用哪条路那里的"石头"铺。

三、听音乐跳舞,体验成功的快乐师:小鸟们,路铺好了,这样小动物们经过时就不会摔跤、滑倒了。请你站在你铺好的路前听着音乐一起来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教学反思:

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当小兔子一出现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是非常有爱心的,当他们看到小兔子要走的路坏了的时候,都非常愿意帮助小兔子铺路。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一次帮助小兔子铺路的时候就请几位孩子上台亲手操作一下。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肯定、否定标记,理解它们表示的意义。

2、引导幼儿学习按肯定和否定标记给图形分类。

3、能讲述操作过程及其结果。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摆图形卡片游戏

2、一次分类板,几何图形片,肯定、否定标记。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一次分类板。

出示图片提问:

图上有什么?(圆形、三角形、……)

除了这些图形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方框、虚线)

虚线表示什么意思?(虚线是图形片从上往下走的路线)

2、认识肯定、否定标记。

(1)出示圆形标记提问:

这是什么标记?(圆标记)

圆标记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表示这里是圆形的家)

(2)出示否定圆形的标记提问:

这是什么标记?(不是圆形标记)

不是圆形的标记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这里不是圆形的家)

3、按标记给图形分类。

(1)教师指一圆片提问:

这是什么片片?(圆片片)

它应该回哪个家呢?(圆形家)

(2)教师指一方片片提问:

这是什么片片?(方片片)

它是不是圆片片?应该回哪个家?(它不是圆片片,应该回不是圆片片的家。)

(3)谁来送这里的片片回家,要边送边说:

“你是什么片片、回什么家”,或者“你是什么片片、不是什么片片,应该回什么家”。

集体检查是否正确。

二、小组活动。

1、看标记送片片回家。

2、看图按标记印数字。

3、依样涂色。

三、趣味练习:

摆图形卡片游戏

四、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过程的幼儿。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能正确的拼搭图形,并懂得帮助有困难的人。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背景图的房子、纸制小路(上面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图片若干个。

2.经验准备: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有所经验。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加深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的认识。

(1)故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说它摔了一跤。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大风,下大雨,,它的家门口有好多泥坑,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帮我把路铺好呢?

(2)出示小兔家门口的路,引导幼儿巩固对图形宝宝的认识。

教师:路面上都有哪些形状的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两条斜斜的边,一条直直边;正方形四个角四条边;长方形四个角两条短短的边,两条长长的边;圆形只有一条圆圆的边。

2.讲解如何给小白兔家铺路

(1)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小白兔家铺路吧!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把路铺好。

教师:应该怎么样把路铺好呢?

(3)教师讲解方法。如圆形的坑可以把相同大小圆形材料或两个半圆形的材料放在泥坑里。

(4)路上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坑,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去修好吧。

3.幼儿操作材料

(1)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把路修好。

(2)你刚才用了几种方法来修路呢?

(3)小结。每个形状的坑都有两种方法。

4、集体操作,巩固两种不同的方法。

活动延伸:

找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分区活动时让幼儿用图形宝宝拼出各种玩具或动物。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篇7

设计思路:

一眨眼的功夫,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今天是第三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长大了,是小班和中班的哥哥姐姐了。通过让幼儿学习这首诗歌,让幼儿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了,现在的自己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别人,而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叠被子等等。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并初步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进一步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准备:

1、 幼儿画册。

2、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片,你们瞧!

(教师出示课件)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第一幅图片,提问:

(1)在这张图上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2)哦!原来这是一所幼儿园,开学了,有一个大班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他要上大班了,你们猜一猜,他会说些什么话呢?

2、出示第二幅图片,提问:

这张图上都有谁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3、出示第三幅图片。

(1)图上出示的是什么呢?(一件衣服)

(2)你们自己会不会穿衣服呢?

(3)有一个小妹妹她自己不怎么会穿衣服,作为大班的小朋友会怎么做呢?

4、出示第四幅图片。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纸球)

(2)这是这个大班的小朋友自己折的玩具纸球,他棒不棒呀?

(3)那你会自己做玩具吗?你曾经做过哪些玩具呢?

5、出示第五幅图片。

(1)这个小朋友真懂事,真能干,老师会怎样呢?

(2)那这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三、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1、师:老师把这些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提问:

(1)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2)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

师: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诗歌,在欣赏之前,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哪些事情?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4、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在幼儿园做了什么?

(2)你们喜欢诗歌里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四、看《幼儿画册》,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1)提问:你们是怎样朗诵这首诗歌的呢?(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2)你们现在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会做些什么呢?

五、欣赏歌曲《我是大班小朋友》。

(1)师:现在你们长大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应该更加懂事了,也应为自己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歌曲响起。

(2)师: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师幼一起跳舞)。

小朋友上幼儿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 . 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大班与小中班的区别。

2 . 大胆设想,尝试为棋游戏设计规则和标志。

3 . 在棋游戏中乐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大班的特点,增加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4 .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5 .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 . ppt。

2 . 棋谱

3 . 音乐。

活动内容: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在幼儿园里是谁的哥哥姐姐呀?”

2.师:“你们是幼儿园里的哥哥姐姐了,感觉怎么样?”

二、讨论大班的特点

1.欣赏歌曲《值日生歌》

(1)你听到了什么?

(2)里面都有哪些事情?都是谁要做的呢?

2.欣赏ppt

(1)孩子们,来老师这里,我们一起来见证你们的成长。

(2)谁能边看边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述看到了什么,小中班怎么样,大班怎么样)

(3)总结大班的特点,感受自己的成长。

三、设计棋游戏标志

1 . 交通有交通标志,我的棋游戏里需要小朋友帮帮忙,帮我设计游戏棋的标志。

2 . 幼儿商量讨论暂停,后退,跳格标志

四、棋游戏

1 . 介绍转盘色子

2 .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大班特点,并按规则粘贴

3. 棋谱规则介绍,先粘贴标志,然后走到空白格子贴上自己的画。

4 . 互相配合完成游戏,先到的胜利。

五、结束活动

1 . 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开心么?

2 . 你们能帮助老师制作游戏棋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给自己戴朵大红花表扬表扬自己吧!(《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音乐放起)

活动反思:

在目标设定上需要调理清晰,突出主要的目标。在欣赏图片的时候可以把图片归归类,让孩子边看边讨论你都会做那些事情。在出示棋谱的时候需要一个自然的过渡,在幼儿讨论棋规则和标志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小组讨论,不要限制幼儿的想象。

小百科:大班是幼儿园里的最高班级(对小班、中班而言),由五或六周岁至六或七周岁儿童所编成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