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苹果教案5篇

时间:2025-01-21 作者:Gourmand

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可以参考教学大纲,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优化学习体验,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中班苹果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中班苹果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苹果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内容,学说语句:要是我也……

2.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动物的特长,大胆联想。

3.乐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初步感知用自己的特长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袋鼠、犀牛、海狮等动物的特点有一点了解。

物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介绍图书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喜欢?

——出示图书封面《了解名称》

师:鼠小弟站在苹果树下,望着红红的大苹果,想一想鼠小弟用什么办法才能摘到苹果?(幼儿大胆猜测。此处突出鼠小弟的小和矮)师:鼠小弟吃到苹果了吗?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吧!

2.看图阅读,学说语句:要是我也……

(1)集体阅读小鸟,小猴摘苹果,学说句型

①师:(出示图1)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关键词:鸟、飞)看到乌鸦吃了一个苹果,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会有什么想法呢?(幼儿猜测)师:(出示图2),看!鼠小弟在干什么呀?(给与幼儿充分表达的空间,包括学学动作、表情,教师都给与肯定)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鼠小弟就是这么想的:要是我也有翅膀……我们一起来学学鼠小弟,我们一边说一边做。

②师:(出示图3)谁也来摘苹果了?(猴子)猴子是怎么摘苹果的?(爬树)看到猴子摘了苹果,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会有什么想法呢?(幼儿猜测)师:(出示图4)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在干什么呀?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对,鼠小弟想:要是我也能爬树……我们也来学学这只鼠小弟!

(2)自主阅读画面,观察大象、长颈鹿摘苹果,引导幼儿表达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谁会来摘苹果?等会把你看到的告诉我们!

(播放图5、6、7、8)师:你看到了什么?鼠小弟会怎么想?请你用"要是我也……"的话来说一说!

(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引导)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小鸟会飞,猴子会爬树,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长颈鹿也有长长的脖子,他们都能轻松地吃到苹果,而鼠小弟没有这些本领,费了很大的劲儿也没能吃到苹果。

(3)发挥联象,大胆创编袋鼠、犀牛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摘苹果师:袋鼠,犀牛也来了,他们又会用什么本领来吃苹果呢?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看了又会怎么做,怎么想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巡回倾听、引导。

师:谁愿意来说说袋鼠怎么摘苹果?鼠小弟会怎么想?

师:犀牛呢?是这样吗,我们赶紧看一看!

(幼儿说完分别看图阅读)小结:袋鼠能一下跳的很高,犀牛力气非常的大,他们也都能吃到苹果,而鼠小弟还是没有这些本领,不但吃不到苹果,反而搞的自己鼻青脸肿的。

师:看着动物们一个一个摘走了苹果,他会怎么样?(很伤心,不开心)

3.续听故事,感受乐趣

(1)教师继续讲述,幼儿猜测结果师:就在鼠伤心难过的时候,来了一只海狮,鼠小弟问它:你会飞吗?你会爬树吗?……海狮回答说:不过,我有一个本领……)师:咦?!海狮有什么本领呀?他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合理想象)

(2)揭晓答案师:看看猜对了吗?(顶、合作)有趣吗?

4.完整感知欣赏故事,经验迁移师:故事名字还记得吗?我们来完整的欣赏吧!

——完整倾听,并提问师: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你喜欢海狮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我们小朋友和鼠小弟一样还小,力量有限但只要我们友好合作,就能把平时不能做到的事完成。很鼠小弟一样不要放弃、勇敢地尝试、努力学习,一定能成功。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苹果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发现自身的优点,建立自我肯定的心里机制。

2、感受鼠小弟和海狮的珍贵友谊,感受合作的力量。

3、在讨论及游戏中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参与表达。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背景音乐

2、故事大书动物图片

3、各种工具若干

4、苹果一只

活动过程:

一、相互问候,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好,×老师你好"(与老师、客人老师相互问候)

2、以游戏的形式展示鼠小弟,和鼠小弟相互问候。

3、出示苹果树,引起幼儿兴趣。

二、观看电脑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观察封面

(1)鼠小弟在哪里?

(2)苹果树是什么样的?(又高又大)树上有几只红苹果?(八只)

(3)鼠小弟在树下干什么?(出示苹果)

(4)他能吃到苹果吗?为什么?(又矮又小)

(5)猜一猜鼠小弟能用什么方法吃到苹果。

2、感受、了解小动物摘苹果的情节

(1)"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出示小鸟和猴子,提问:谁来了?他们能摘到苹果吗?用什么办法摘到苹果的?

学一学小鸟和猴子的本领。

(2)依次出示"大象和长颈鹿"、"袋鼠"、"犀牛"

3、感受、了解鼠小弟摘苹果的情节

(1)鼠小弟想了哪些办法?模仿了哪些动物?成功地摘到苹果了吗?心情会怎样?

(2)来了一头海狮:"鼠小弟,你怎么了?"鼠小弟会怎样回答?

(3)猜一猜海狮会有什么本领?(海狮有顶球的本领,鼠小弟身体灵活又小巧,他们合作以后成功的吃到了美味的苹果)

4、集体完整阅读大书

(1)介绍书名以及作者。

(2)完整的阅读故事。

(3)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结尾情节。

(4)介绍封底,结束阅读。

(5)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鼠小弟吗?为什么?

(6)总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的本领摘到了苹果。鼠小弟虽然没有翅膀,不会爬树……,可是他遇到困难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和朋友合作摘到了苹果,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5、体验活动:摘苹果

(1)请幼儿扮演鼠小弟,利用工具,互相合作,想办法摘苹果。

(2)交流经验,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有聪明机灵的鼠小弟,还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牵引着孩子一页一页去翻,一页一页去看,故事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又是令人愉快的。在活动中,我尝试将语言及身体动作的表达方式相结合,让孩子去模仿小动物摘苹果时的表情和动作,体会鼠小弟也想吃红苹果的急切心情。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朋友间相互帮助就会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苹果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的呈现,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并体验互相帮助给人带来的快乐情感。

活动重点:

感知动物的不同特征(本领)。

活动难点:

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性。

2、环境准备:动物图片(兔子、大象、猴子、小鸟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我看见了老鼠、看到了树、苹果树)

关键提问:

1、从哪里知道是苹果树?(树上有苹果的)。这是棵什么样的苹果树?(这是一棵高高的苹果树,大大的苹果树,高大的苹果树,又高又大的苹果树……)

2、大树下面是谁啊?猜猜看鼠小弟想干什么?(鼠小弟想吃苹果……)

3、鼠小弟吃的到苹果吗?(吃不到)怎么会的啦?(太矮了,太小了……)

4、那怎么办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鼠小弟吃到苹果?(自由表达)

二、请动物帮忙

(一)树林里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很想帮助鼠小弟,我们先到森林了去看一看,看看都来了哪些动物朋友。你看到谁来了?(我看到……来了)

(二)关键提问:请你们去帮鼠小弟找一找,谁能帮它摘到高高树上的苹果?

1、 指导语:你们不要着急哦,仔细想一想,这个动物到底能不能帮助鼠小弟摘到高高树上的苹果呢?

2、 提问:你请的小动物怎么帮鼠小弟啦?也可以把好消息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它们怎么帮鼠小弟摘苹果呢?

三、讨论

(一)到草地上来看看,你们请来的动物朋友能不能帮助鼠小弟。

1、教师把动物分散开,方便幼儿观察。

2、现在小动物们都准备好了,它们要听我们来说说话了。

(二)关键提问:你是请谁来帮忙的啊?它能帮助鼠小弟摘到苹果吗?(能)那它怎样帮助鼠小弟呢?(长颈鹿用长长的.脖子,大象用长长的鼻子……等)

(三)关键提问:草地上的动物都能帮助鼠小弟吗?

(四)小结:小狗说:我没有……本领的,我不能……,所以我不能帮助鼠小弟。

四、讲述故事

(一)关键提问:那故事里的动物是不是都帮助了鼠小弟呢?它们是怎样帮助它的呢?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小结:这本书的名字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我们把这本书放到阅读角里,你们区域游戏的时候可以去阅读。(也可以请幼儿来看看封面,说说书名)

活动延伸:

延伸:其实最后鼠小弟是自己摘到了苹果,但是它是在一个动物的帮助下摘到的,是哪个动物呢?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去找找答案,好吗?

幼儿园中班苹果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形象特点,丰富词语:好奇、摇头晃脑。

2.情感目标:萌发热爱劳动、诚实善良的感情。

3.能力目标:开动脑筋,大胆地想象故事的发展与结局,编构有趣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与故事内容相符合的桌面教具一套,苹果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活动教师出示苹果,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看见过会爆炸的苹果吗?苹果怎么会爆炸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名字叫《会爆炸的苹果》。

二、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幼儿初步感知故事

(一)教师用动作、表情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2.狐狸的苹果是用什么做的?

三、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幼儿深入理解故事

(一)教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讲故事一遍,

(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1.秋天到了,小猪种的苹果树怎样了?谁飞来发现了苹果树?它是怎样说的?

2.狐狸看见苹果对小猪说了什么?小猪是怎样回答的?

3.狐狸用什么做了一棵假苹果树?它跑去对小猪说了什么?

4.小猪听了很好奇,什么是"好奇"?

5.狐狸为什么很神气?它神气的样子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学习词语"摇头晃脑")

6.小猪答应用多少苹果去换狐狸的一个苹果?

四、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学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故事里的小猪是怎样的?狐狸是怎样的?你喜欢谁?为什么?

五、结束活动:幼儿续编故事

(一)提问:小猪会上狐狸的当吗?小猪怎样才发现狐狸的苹果是假的呢?

(二)启发幼儿讨论可以戳穿狐狸骗局的方法。一种是小猪自己发现,一种是别的动物来帮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想出不同的方法。

(三)请幼儿把刚才想的方法编进故事里去,使它变成有趣的故事情节并讲出来。帮助幼儿正确使用句子和词语。

活动延伸

1.延伸至表演区,小朋友利用头饰和其他物品进行故事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2.把戳穿狐狸骗局的方法画下来贴到美工角。

故事《会爆炸的苹果》

小猪种了一棵苹果树,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小猪心里真高兴啊!

一天小猪正在树下休息,一只小鸟飞来了。小鸟发现了这么多的苹果,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小猪的苹果树上结出这么多的苹果啦!"小鸟的叫声,引来了一只狐狸,狐狸抬头看着那些红彤彤的苹果,口水都要流下了,他对小猪说:"这苹果一定很甜。给我几个尝尝,怎么样?"小猪看着狐狸的馋相,摇摇头说:"要想吃,还是你自己种吧!"可狐狸不爱劳动,也没有耐心种苹果树。有一天,狐狸想出一个坏主意,他把几只大红气球栓到树上,然后跑去对小猪说:"我种了一棵最新品种的'苹果树,几天就结苹果了,个个苹果又红又大。比起我的苹果,你的大苹果只能算小苹果啦!"小猪听了很好奇,就去看狐狸的苹果树。他站在树下一看,高高的树梢上挂着几个特大的红红的苹果。小猪也想种出这么大的苹果,他对狐狸说:"请你换给我一个苹果吧,我想用它做种子。"狐狸这下可神气了,摇头晃脑的说:换是可以的,但是这些苹果特别大,又特别珍贵,所以你要拿好多小苹果才能换我的一个大红苹果。"小猪答应用三筐小苹果来换狐狸的一个大苹果。

小猪吭哧吭哧地拖来三筐苹果,狐狸也准备上树去采他的苹果了,远处的小鸟知道了这一切,心里着急的想:"小猪,你可不能上狐狸的当啊!"小朋友们,你们看小猪会上当吗?小猪怎样才能发现狐狸的苹果是假的呢?

幼儿园中班苹果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能够快乐地歌唱。

2、尝试用肢体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激发想象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毛毛虫手偶、盘子地垫。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2、节奏练习

播放啃苹果的节奏。

师:听听是怎么啃苹果的。

二、学唱歌曲

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吱②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二、学唱歌曲。

1、整体欣赏,熟悉歌词。

(1)第一次欣赏,出示相应的苹果。

(2)第二次欣赏,出示相应的嘴巴。

2、再次欣赏,掌握节奏。

(1)节奏和苹果匹配。

师:这边有三个节奏,啃小苹果是哪个节奏?大苹果又是哪个节奏?红苹果和绿苹果呢?

(2)分析声音的轻重。

师:小苹果是小小咬一口,所以声音也要轻轻的,大苹果的声音要怎么样?

3、整体演唱,巩固歌曲。

三、游戏:盘中苹果师:毛毛虫还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你们愿意变苹果吗?

教师出示"盘子"毛毛虫,师生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毛毛虫啃苹果》,我觉得这个音乐可爱,音乐本身就体现着一定情感基调,活动的一开始就借助了情境的创设,在活动中,教师扮演了毛毛虫和苹果的角色,把幼儿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让师幼情感得到互动,使幼儿在整个音乐活动中不但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欢乐,而且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导入部分不够直接,太繁琐。音乐游戏比重显得少了,导致活动主干不分明。下次应多注意,把握好重难点,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