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最新5篇

时间:2025-01-04 作者:Lonesome

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从而更有效地传达知识给学生,不少人认为教案只是形式,其实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最新5篇

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说说使幼儿喜欢这个故事,感受老少之间互爱助的温馨情感,初步获得尊敬老人的认知。

2、学说一句礼貌用语。

3、懂得遵守乘车规则,知道尊敬长辈,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性格。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在汽车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简单直接的问题助幼儿回忆相关的经验,进入活动的主题。)

(但从幼儿的回答看,没有一个幼儿提到让座上,可见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是孩子父母或其他引导的较少,孩子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2、出示小蚂蚁的图片和汽车图:

(1)、这是谁呀?小蚂蚁要坐公共汽车到森林里去看外婆,在汽车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用一个问题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倾听故事。)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至熊婆婆说:“我坐你们的位置上,你们不就要站着吗?”

(3)、提问:最后谁上了汽车?小羊对熊婆婆说了什么?小狗又说了什么?还有谁说了话?熊婆婆坐了吗?为什么没有?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一连串的小问题目的是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话的练习感受和理解故事中小动物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助的情感。)

(4)、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段:提问,小蚂蚁想出了什么办法?你喜欢这个办法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熊奶奶和小蚂蚁的形象对比,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蚂蚁的办法是可行的,也为理解最后小蚂蚁给熊奶奶讲故事,体验互相助互相关爱的快乐。)

3、情境创设,组织幼儿讨论:

(1)、假如你和妈妈或爸爸两个人乘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位置,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迁移小蚂蚁的经验,和妈妈一起坐位置,坐在妈妈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爷爷、奶奶站在一边,你会怎么办?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一个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会怎么办?

(组织幼儿谈论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迁移故事中的经验,愿意助有困难的人。)

4、游戏:红绿灯。

幼儿人手一个呼啦圈当小司机。教师当交警,看红绿灯自由地游戏。红灯停,绿灯开。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最后设计游戏一方面满足幼儿多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游戏中渗透一些关爱以及交通安全的内容。)

主题的产生:

小班孩子情感丰富,他们喜欢动物,与动物之间似乎天生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引起他们极的注意。他们也总是对各种动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常常可见他们的身影蹲在草丛中寻找着……原来他们对小小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爱的小蚂蚁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他们在与蚂蚁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有妈妈吗?""蚂蚁吃什么?""蚂蚁能活多长时间?"等等。

可见,蚂蚁作为一种会动的虫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蚂蚁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自然中随处可见蚂蚁忙碌的身影:美丽的花丛中,葱绿的草地上,冷落的墙角边……面对这一切,我们可能会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却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倾听,还会迈开活泼好动的小脚去追逐。有趣的蚂蚁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

为此,我们以蚂蚁为切人点,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一系列活动,与孩子一起了解获得有关蚂蚁的许多信息,了解蚂蚁的有趣之处,积极去关注、体验蚂蚁的生活,探索蚂蚁的奥秘,与蚂蚁成为朋友,经历愉快而好玩的蚂蚁王国之旅!

主题目标:

a、社会生活:

1、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了解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2、理解、尊重、喜爱蚂蚁,能以恰当的方式对待小动物。

b、身体运动:

1、学习蚂蚁爬,学习手膝着地向前爬,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c、语言交流:

1、理解儿歌"逗蚂蚁"的内容,有表情地学念儿歌,初步尝试更换儿歌中间段的词,仿编儿歌。

2、学习倾听故事,产生情感共鸣--喜爱蚂蚁,理解尊重蚂蚁。

d、科学探究:

1、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捕捉、观察蚂蚁。

2、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触角的`特作用。

3、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群居生活的,了解蚂蚁家族的分工与合作情况。

e、艺术表现:

1、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蚂蚁的外形特征,胆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2、能用自然声音唱歌,并根据词意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f家长参与1、向家长发放主题活动的通知,并提出相应的亲子家庭活动建议。

2、请家长向孩子介绍有关蚂蚁的知识,利用双休日带领幼儿户外观察蚂蚁,寻找蚂蚁的家--泥洞,丰富幼儿对蚂蚁的认识。

3、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蚂蚁的各类资料。

g环境创设:

1、在自然角与幼儿共同饲养、照顾蚂蚁,开辟饲养角。

2、语言区提供有关蚂蚁的图书、图片,儿歌、录音机、相关的磁带。丰富幼儿对蚂蚁的认识。

3、益智区提供玻璃瓶,瓶内装有蚂蚁,供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4、美工区:拼帖蚂蚁的各种图片、水彩笔、蜡笔、半成品、泥工、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5、利用走廊、区角等地方张贴各种蚂蚁的图片、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逐步参与各种墙饰的布置,进行幼儿作品展。

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篇2

一、导入

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吗?现在,给身边的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你们喜欢它吗?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样做呢?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

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玩偶表示喜爱。)

3.播放-找朋友

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

(1)请幼儿做示范

(2)请幼儿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动作?

(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的动作

(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分组和集体进行表演。)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三、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去院子里做游戏。

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的活力和活力。

2、专家的眼睛配合音乐来做一些动作,比如打蚊子、搔痒、擦药,并尝试创造性地执行这些动作。

3、愿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4、孩子们通过活动学习玩耍,感受玩耍的乐趣。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规则。

二、活动准备

三、自制大蚊子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

1、老师:夏天,当一只昆虫嗡嗡叫时。刺痛,发痒。你猜怎么着?(蚊子)

2、老师:当你看到蚊子时,你会怎么做?(杀死它)

3、老师:你们都能杀死蚊子!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关于抗击蚊子的歌。让我们一起听。老师:这音乐说什么?(打蚊子)你能打蚊子吗?我们一起玩蚊子游戏好吗?

(二)展示蚊子道具。老师拿起蚊子道具,不断变换方向。孩子们追赶蚊子。

'嗡嗡。'谁来了?过来打它,爸爸!

老师:(蚊子的声音)哎哟,开枪啊!哎哟,我们杀了蚊子,把它扔掉了。

(三)老师改进孩子们打蚊子的动作。所有的孩子都练习打蚊子的动作。

老师:哦,孩子们,不,又有很多蚊子了。蚊子很高兴看到我们,“呵呵呵,这么多孩子,我又能吃饱饭了!我们该怎么办?

老师:“巴斯。爸。(四次)哦,我们打了很多蚊子,数一数,还有一些蚊子,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还有,在这里,让我们再数一次,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哦,蚊子太狡猾了,我打不到他,哼,生气,哦,你生气了,告诉那些蚊子我们有多生气,生气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四)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打蚊子。

1、老师:许多蚊子被我们杀死,有些藏了起来。我们静静地坐回去,看看哪里还有蚊子。蚊子藏在哪里?

2、老师:哦,刚才我被蚊子叮了。它太痒了。抓住它,我被蛰了。发痒,抓住它,臭蚊子。该死,杀了他!啊,上面,爸爸,下面,爸爸,这里,爸爸,那里,爸爸!

3、老师:你被蚊子咬过吗?让我们一起抓住它。

4、请让孩子们找他们的.好朋友,做些痒的事情。

5、老师:挠你好朋友的背!找到你的好朋友,“痒,抓住它!”

6、老师:抓痒,我该怎么办?(擦药)给你的好朋友擦药怎么样?(来源:屈原,教师教案网)擦药,闻起来不错,睡吧!

7、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玩一个搔痒和擦药的完整游戏。

8、老师:我们一起挠痒痒,然后擦药睡觉好吗?

9、老师:蚊子真恶心。让我们一起消灭蚊子

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篇4

活动时间:

第三周

活动名称:

音乐游戏《全家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教育幼儿尊重老人。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和节奏做动作。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全家乐》的音乐磁带,玩具照相机。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全家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很有趣的'歌曲,小朋友仔细听歌曲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说唱歌词。

(3)以全体幼儿学唱、分组学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3、请幼儿根据歌词中的内容做模仿动作。

4、组织幼儿游戏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以5个家庭成员为一组,根据歌曲的第一段内容作相应的动作,唱第二段时,孩子边唱歌边拍手找到大家。“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当念“快把照片拍起来”时,全家要迅速摆出拍照的姿势,不能动,摄影师来拍照,评比哪个家庭最快、最稳、最美(规则:全家摆出牌照姿势时,不能动,动者为输。)

(3)示范游戏玩法:请几名幼儿和老师一起先做一次游戏,引导幼儿记住游戏玩法和规则。

(4)播放音乐分小组做游戏。

5、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家中邀请自己的家人一起做游戏,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托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为此,设计了活动《大象和蚊子》,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与节奏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的

1、体验、表现音乐故事的情趣,感受与同伴活动的快乐。

2、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乐意随音乐做游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图片、录像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与蚊子”音乐cd、森林场景、桌面演示教具、“大象”长鼻子、“小蚊子”指偶若干、打击乐器鼓、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

师: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导幼儿听音乐手拉手,愉快入场。)美丽的森林到了,小朋友们找个位置休息吧。

反思: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师演示桌面教具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幼儿说说大象的特征。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幼:大象。

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

师:是的,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和大大的身体。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反思: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教师在此环节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激情,结合桌面教具,运用生动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故事《大象和蚊子》,特别是拟声词的运用,令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幼儿们都听了入了神,同时,也感染了参与观摩的客人老师们。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

1、结合桌面教具,完整欣赏音乐,重点指导幼儿感受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

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这个故事吧。小朋友们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是大象走出来了,哪段是蚊子飞出来了?

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2、结合片段音乐,启发幼儿利用姿体动作自由表现音乐的角色特点。

⑴引导幼儿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大象”。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音乐时,大象是怎么走的呢?

⑵幼儿听第二段音乐集体表演“小蚊子”。

师:我们再听听看,谁飞来啦?我们变成小蚊子一起飞起来吧。

反思:幼儿对模仿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飞来飞去的动作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学大象走路时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十分可爱。在过渡环节中,我始终用游戏的口吻来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注意动静的交替,幼儿不易疲劳。

3、结合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出示乐器并演奏,引导幼儿辨别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色。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沙锤,这是鼓,你们听听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大象来了,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蚊子的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2)幼儿演奏乐器,感受大象和蚊子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蚊子来了。(引导幼儿听第一遍)蚊子飞走了,让我听听蚊子的声音。(引导幼儿再次感受第二遍音乐。)

师:咦,大象来了,蚊子要躲起来啦。(引导幼儿听一遍音乐)

反思: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脚步表现大象的笨重,在提醒幼儿听音乐通过大象与蚊子躲藏的方式来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时,教师害怕幼儿出错,语言的提示稍多了些,可以适时的退出,让幼儿学会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3)引导幼儿再次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大象”与“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

反思: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乐器,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