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出一篇好的观后感,首先要对影片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观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分析,更是对自我情感的探索,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地质人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地质人观后感篇1
经人推荐,上周日爸爸带我去参观了新建的位于南京市珠江路的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我觉得也可以叫古兽博物馆。我刚跨上地质博物馆的几级台阶,便透过玻璃墙看到展厅里有几个巨兽的骨架,这令我兴奋异常。
我一路小跑,冲进了展览馆。喔!瞧,一条暴王龙的骨架霸气地站在草地,嘴张得好大,那爪一伸一缩,像要与一旁的三角龙搏击,企图吃食三角龙,虽只有一具骨架,但仍能从这上发现王者的凶悍之气。那还有具梁龙骨架,四脚粗粗的,头伸得老高,嘴努着,像在嗅着树叶,又像在呼唤着同伴。
最有趣的是一个翼龙模型,它两条细腿站在山上最高处的岩石上,两只翅膀在不停地划动飞腾着,像马上要遨游太空一样,好玩极了。接着,我们继续上二楼游览。接下来,我们又观赏了美丽的矿石、化石和有趣的古代生物。
让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各种各样奇异的古生物,这里展览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远古动物模型。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洋生物,有巨型海虾、菊石一类,那碧蓝又深不可测的海,竟是生命的发源地。
在几亿年前,还有那么多奇形怪状的动物耶!接着馆内又如时空隧道,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动物世界,陆地上许多远古动物在玩耍着,有一只叫不出名的野兽全身铺着黑甲,布满了钢角,它摇着尾巴,正撕咬着长长的叶子呢!有种古代孔雀后背的屏儿比现代孔雀更加鲜艳夺目,红红的花纹,青青的边儿,精美极了。
此外,那些古河马、三趾马、古象、恐龙也都是十分奇异,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时代随着自己的脚步向前移动,许多猿人头骨、化石展现在我面前,这让我了解古代的猿人也像古兽一样有许多种类和他们的进化史。
原来,我以为远古只有恐龙这类生物,不料不论天上地下,还是海洋深处,都有那么多奇妙的生物称霸一方呀!离开博物馆前,我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观后感:古兽时代真是奇妙哇!通过这次游览,我从浩瀚的宇宙到酷热的地心、从各类猛兽到花草树林中,了解了这个世界。这个博物馆真好!
地质人观后感篇2
今天,我、哥哥、爸爸、妈妈、妹妹和奶奶,一起来到了郑州地质博物馆。
先开始我们在负一楼看见工人挖煤和一些火山爆发、地震的一些资料,最后我们还感受了地震的力量呢!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楼,不过一楼只有一个看海啸的地方。
然后,我们走进了一个长廊。对,这个长廊就是二楼。这里有很多品种的恐龙和恐龙蛋。还有一部分恐龙的资料。然后呢,还有一些人类对恐龙问题的解答。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三楼见到了一些漂亮无比的矿石,我们又来到了四楼,见到了一些象牙和骨头。真是壮观极了!最后,我们来到了五楼矿物资源厅,我们看到了一些用水利、风力和火力发电的场景。
这次参观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受益匪浅。
地质人观后感篇3
周三我们要去了,我已经期待了很多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车,汽车在马路上疾驰,一个多小时,我们便到达目的地。
到了那里,阿姨带着我们来到了画鹅卵石,我用双手拿起一块圆圆的鹅卵石,走回桌子前,轻轻地把鹅卵石放在桌子上我看着鹅卵石像什么,我用毛笔轻轻点了红色,再往鹅卵石上点了许多的红色我再用蓝色往鹅卵石上点了许多的点。
我用了不同的颜色也点了许多的点,最后我给鹅卵石取了名字,叫五彩班点石还给我的作品拍照。
画完鹅卵石之后,阿姨继续带着我们来到了挖矿石体验区,我走到放铲子的两个大桶,我拿出一把铲子,走到沙土里,用力的挖了起来,我挖到许多的小石子,我把石子放到了地上,还没接着挖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去排队了。
我们最后体验了黑暗隧道、飓风、火灾、地震,还参观了六大景区,今天我特别开心!
地质人观后感篇4
期待已久的国庆假期终于到来了,我们全家踏上了去合肥的旅程。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天鹅湖畔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站在馆前的广场上,一眼望去,博物馆的外观像是地质岩层一样,表达了人类希望解开地球奥秘的愿望。尤其广场上的两只黄山龙雕塑更是夺人眼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进馆看看。
进入馆内我们一边走,爸爸一边介绍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是全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约4.5万件,其中最珍贵的要数巢湖鱼龙化石,安徽陨石、黄山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了!”
听着爸爸的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层的矿物岩石厅。在这里,我看见了会发光的萤石、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璀璨夺目的紫水晶。同时,我还了解到了石头的硬度划分等级一共有12级。最硬石头的是金刚石、最软的石头是滑石。以前在工地上工人们都用滑石来做记号。在晶石厅我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宝石和钻石,他们也属于矿物岩石大家族哟!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地球厅和生命演化厅,那里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结构、海陆变迁和生物演变的过程。
最后到了我最爱的展厅——恐龙厅。大厅中央展示了有代表性的九具恐龙骨架。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山发现的黄山龙化石骨架了,它是个体中等的晰脚类恐龙,生活在中侏罗世时代,四足行走,以植物为食,完整体长为10-12米。黄山龙是在安徽境内发现的第一个侏罗世也是第二个恐龙化石种。黄山龙化石的发现出土,特别有代表意义,曾有研究学者猜想说也许黄山地区曾经是一个“恐龙乐园”。
一转眼参观结束了,爸爸给我在礼品商店买了一小盒矿物标本作为礼物,我喜欢极了!短短两个小时的参观,让我充分感受了地质与生命进化的魅力,也让我学到了不少的.自然知识。
亲爱的地质博物馆,有时间我一定会再来的!
地质人观后感篇5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以社会公众为主体,青少年和资源环境相关业务人员为侧重点,兼顾科学研究人员需求的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她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河南特色的全国省级一流的地质专业博物馆;是河南省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游览胜地;是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赏石于一体的理想去处。
那里,我们饱览了地球运动造就的自然奇迹。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
现在,我整理一下回忆,向大家倾吐一下我的观后感。
20xx年x月3号,也就是周五下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参观了河南省地质博物管。它坐落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拥有58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的布展面积。
坐车坐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地质博物管,站到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恐龙,它高8.2米,长超过18米,一个指甲盖长22厘米、宽10厘米。站在黄河迎宾馆的梧桐树下,不需要抬头就能“吃”到树叶。这只汝阳黄河巨龙还很魁梧。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介绍,它是目前已知亚洲体腔最大、最壮的恐龙。为保护化石不被损害,复原出的这具恐龙化石是用硅橡胶、玻璃钢、钢材等制作并架起的。负责制作模型的工程师张玉清说,为制造这个大家伙,硅橡胶用了1吨,玻璃钢用了2.8吨,钢材用了5吨左右,做好之后的模型重量在3吨左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说,根据化石的密度以及骨架结构推测,这条汝阳黄河巨龙活着的时候,体重应该在60吨左右。这重量相当于10头大象。
大概是由于大家都没有这么零距离的接触恐龙吧,好多人都在巨龙旁边拍照留念
呢。本来地质博物馆的游客就不少,呵呵,这样一来弄得巨龙身旁每个角落都有游人,当然我们也不例外,靠近巨龙,拍下了属于我们的集体照。
接着,我们从入口进入,在一楼的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大石头-----方解石,它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就属它最常见了。之后,我们来到了地下一楼,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观览。
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地球厅,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奥妙无垠的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包括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层结构。也了解、认识了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石;亲手操控了古大陆的聚合、分裂与漂移;在地震剧场感受地震带来的震撼和灾境;了解而来风化、喀斯特地貌和冰川作用对人类的影响;体会到了黄河、黄土和黄河文化。
之后我们来到了恐龙厅,恐龙厅又称中生代展厅。在此展厅大家可一睹中生代陆地霸主恐龙、海洋霸主鱼龙、空中霸主翼龙的风采。这里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十余件珍贵的长羽毛恐龙,恐龙足迹等珍贵标本。还设有《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恐龙拼图》、《恐龙下蛋》、《恐龙盖章留念》等寓教于乐、供大家参与的互动项目。
呵呵,貌似大家对恐龙都有着不一般的情谊呢,但是为了之后的顺利观看,不得不狠心离开恐龙厅。然后,我们依次穿过了生命演化厅、古象厅,见识了很多之前从未谋面的动物,虽然叫不上它们的名字,但是它们的形象已经深深留在了我们心底。 之后我们又进入了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
矿产资源厅主要展示介绍了河南的主要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概况。矿产是所有能被人类利用的天然的岩石矿物,分为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四大类。在这个大厅,设有吸铁砂、找宝石、比体重、观看各种各样媒体等互动项目。
矿物厅展示了数百种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宝石标本。矿物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瑰宝,经过亿万年的孕育、演变,形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靓丽群体,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矿物。
地质环境厅展出面积虽然仅有350 m2,但游客仍能从这里领略到中原大地16.7 万km2 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了解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影响,认识进步的影响,认识地质灾害与群防群治,从而学会与大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管外,我们零距离接触了矿石林,石凳、石桌,是它们的主体。在科普广场,我们看到了“地球发威”的壁画,它这是在警告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它的时候都会心有触动的,爱护地球是我们不容辞的责任。
到此,整个地质博物馆就观看完毕了。虽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少。既拍照了许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又在科研、科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娱乐的同时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可谓娱乐、学习双收啊。
地质人观后感篇6
在我校组织下,我班32人在12月4日下午同几个兄弟院系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之后感受良多,写下这篇观后感与同学们探讨。
之前早曾闻地质馆的大名,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去参观,这次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的实践课,让我满足了一下这个心愿。中午大家早早的做好准备,一同痛并快乐着的挤公交车到了位于郑西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给人的第一印象其实有些令人失望,没有河南省博物院较大的占地面积,也不如博物院造型那么别出心裁,放眼望去,广场上只有一个巨大的恐龙模型还算是比较壮观。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难道说真是看景不如听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跟着队伍进入了地质博物馆那不算大的门。进入大厅,正中央放着一大块璀璨夺目的方解石,在灯光之下,不同的晶格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顿时,我立马来了些精神,凑近观看,不禁叹服大自然这个万能的造物主的伟大。怎知,更令人称奇的在后面。进入展厅,首先让我跌掉眼镜的是,原来展厅是在地下,所以在地面上看来,地质博物馆其貌不扬!当时我就又想起那个教训:任何事情,不要早早的下定论,在不同的方向看,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收敛心情,观察四周,发现自己仿佛置身时光隧道,首先踏入的便是宇宙的起点,一个不规则的球状物质,在某天,这个不稳定的物质突然发生了大爆炸,这便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又经过亿年为计数的冷却之后,便形成了现在这个较为稳定的宇宙雏形。随着在“时光隧道”的前进,我们到了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各种地形进入我的眼睛,时而巍峨的群山,时而广袤的平原,时而又是苍茫的雪原。最令人难忘的便是各种奇特的地形了:比如卡斯特地形等。在长期的雨雪冲刷,冰川开凿的作用之下,在一些地球的角落形成了那些令人叹服的地貌。突然从地面拔地而起的高山,一块一块叶状片石堆叠而成的石林,高山之中突然出现的巨大溶洞...这些亿年作用产生的石块,沙石,记载了在这片土地上的曾经发生的一切。这些模型做的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乱真,当然,也有许多珍贵的标本,外星来的陨石,钟乳洞的石笋,地下千米深处的断层标本......为我们诉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很自然的,不知不觉的在这个“时空隧道”里出现了生命,到这时,一切都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各种化石也出现在展柜中。如三叶虫这种在传说中的存在,便以化石的形式出现在我眼前,花纹、触角、壳,无一不生动,而这些大量的保存完好的化石,也侧面显示出了当年的这种生物在大海里是多么的繁荣......进化是自然的规则,三叶虫、海百合走了,各种鱼类出现,鱼类锐减,大陆结构发生了变化,两栖类,爬行类应运而生,物种也由最初的少数几种开始了大爆发。最令人难以忘记的也许就是下面的展区了。恐龙,这个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物种,现在就出现在我们眼前,鱼龙长达数米的化石给予我们真实的感觉,十数米的恐龙骨架模型更是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也许恐龙是我们大家最为熟悉的史前物种了,从最初的连环画到后来的《侏罗纪公园》,恐龙的身影无处不在,大家对一些恐龙也是如数家珍,什么马门溪龙、窃蛋龙,都如同早就认识一样。看着橱窗里的骨架,不免唏嘘,曾经称霸地球千万年的霸主,现在却在橱窗里,默默地用化石展现曾经的风采。一个物种无论力量再大,也无论多么的风光无限,在大自然前,显得却是那么得卑微。随着我脚步的前行,橱窗里的化石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动物的头骨或其他部位的骨骼,这就证明着越来越靠近近代了。经过一个大毁灭,爬行动物大量减少,哺乳动物出现了,袋熊、袋虎以及现在依然生存的鸭嘴兽和袋鼠,记载着早期哺乳动物的模样,剑齿虎、巨鬣狗,大型猫科动物,依然是男同胞们的最爱,橱窗前不时有男同学用手机咔嚓咔嚓的拍个不停。然后,就是人类的出现了。在“时空隧道”尽头,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表,他把从宇宙诞生到现在比拟成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令人惊奇的是,我发现在这非凡的一天里,绝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生命的,直到“晚上”,才出现了最初的一组氨基酸,而现在不可一世的伟大的人类,出现的时间,是23:59:59,而不可避免的,人类也在走向灭亡。难道就先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什么都是浮云,我们的努力,最终都有会回归成零,再次变成一堆碳氢氧?不!我们的努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正因为我们在岁月的长河里显得渺小,所以我们才要更加的努力,创造辉煌的文明,短期里,我们要让历史记住自己,上升到以万年为计的时光里,我们要让也许是下个可以创造文明的物种记住,曾经有个叫人类的、团结的种族,在地球这个蔚蓝色的小星球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在这之后,我们有参观了其他展厅,比如河南地形地貌展厅,矿物展厅等。其中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矿物展厅了,不同分子组成的晶体,令人眼花缭乱,在这里,你才会切实体会到,什么叫做鬼斧神工,现代化的机器,永远也做不出来这种万年积淀出的神话般的美丽。这次地质馆之行,让我们大家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让我的思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时光这个大转轮里,如果你不能抓紧时间,创造出色的价值,也许,你连一个尘埃都算不上,所以,大家努力奋斗吧,为了让时间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