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读后感的文字,我们得以见证一本书如何重塑我们的价值观,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发现书中隐藏的细节,提升阅读的深度,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体读后感范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体读后感范文篇1
最近,我看完了《三体》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这两本书非常吸引我。
这套书主要讲的是拥有三颗无规律运行的太阳的三体人在无数次文明的毁灭与重生后得知地球的存在后准备进攻地球,在三体人准备侵略地球的这段时间里,人类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面壁计划”,精选出4位“面壁者”,希望以此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而地球三体组织选出了3位“破壁人”,准备对面壁者进行反击行动。罗辑是最后一位没有被破壁的面壁者。在冬眠了2个世纪后,他终于知道了宇宙文明的真理,最终保卫了地球……
书中还介绍了两条宇宙文明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通过这两条公理,作者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推理:只要宇宙中的一个文明得知了另一个文明的存在,就必须消灭它,不然,自己就会灭亡!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个推理令我非常震撼。虽然这个道理和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但还是使我感受很深:日常生活中,考虑问题一定要多方面考虑,甚至往最坏的方面去想,因为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用怕了。
这本书还含有许多科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如物质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等等。我还有一些不懂的名词,我是上网去查明白的,如:阈值、强互作用力……
?三体》第3部曲我还没有看,据说更精彩,我非常期待!
三体读后感范文篇2
一口气读完了科幻小说《三体》三部。如果不是因为有了坚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会被《三体》洗脑了。
在信主之前,特别是在学生时代,我曾经非常相信人类文明是有轮回的,就像三体文明。那时常常幻想在我们现在这代文明之前,一定有一个已经被毁灭的、曾经高度发达的文明。当时也非常愿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三体》正契合了我的这些主观瞎想。
?三体》也带给了我以前不曾想到过的震憾。首先,我从来不曾想过宇宙是不是一个黑暗森林。《三体》把宇宙中存在的文明比喻成一个黑暗森林,大家都小心隐蔽自己,寻找对手。谁暴露了坐标,谁就等着被催毁吧。而地球人对此茫然不知,反到像一个缺心眼儿的孩子,想方设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终把自己带入毁灭。
其次,我从来不曾想到过高等文明毁灭低等文明时,是那么易如反掌。一个值班的观察员随手甩一张二向箔,不费吹灰之力,太阳系就从三维被降到二维,变成了平面一幅画。
太阳系一个星球接一个星球被压入到二维空间。作者对地球毁灭作了特别细致的描绘,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母亲举着自己的孩子,但这个孩子也只不过比母亲延迟一瞬而已,统统都被压成平面。
地球人为了抵御外星人的入侵,曾设想了种种的可能,甚至建立太空城,移民到外太空。但是人类这一切的聪明智慧和建造,在高等文明的打击下,就像成人看孩子搭的积木,甚至是一个笑话。
放下书,被作者刘慈欣的脑洞深深折服。但他的脑洞再大,也终究是人脑,以人脑就可以幻想出这些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到的神奇能力,那么上帝真实的能力和作为,真是我们人类无法测度的。想到有一个老姊妹,当她说到上帝有时候没有应允她的祷告时,她自己安慰自己说:上帝那么多儿女呢,总有顾不到的时候。我们常常把上帝局限在我们有限的想象中,如果我们想更多地认识上帝,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无知。
三体读后感范文篇3
“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对一切不再那么执着,或许就是宇宙最大的浪漫”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只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到地球的卫星图,曼妙的银河系,都会哇地一声感叹宇宙的浩瀚与美丽,感慨视野中大海的无边无际放到地球在宇宙中微小的如一粒尘埃那种震撼!想到宇宙时,觉得人类世界发生的一切都变得非常平静,就像蚂蚁忙忙碌碌可是对于人类也很难发现一样,所有大大小小都凝聚在宇宙的一个光点,渺小而闪耀。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有很多探索太空的尝试,明代士大夫万户在椅子上绑了47个自制火箭成为探月第一人,现代嫦娥探月工程,载人航天,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好奇从未终止过。而我们,也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幻想宇宙是怎样的,蔚蓝色的星球外还会有生命吗?会吧!他们跟我们一样吗?也要靠氧气吗?也是通过语言交流吗?宇宙有多大,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于是乎,读完《三体》,好像给想象的世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宇宙外世界的轮廓清晰了起来。大刘是怎样的神仙?理工科的逻辑与文科的感性完美地结合(我哭!)这本书里你可以感受比光速还快是怎样的操作,看到三体入侵人类不堪一击的精彩的星球大战,绝境时人性的体现,三体人脱水,科学家相继自杀的神秘倒计时事件,面壁计划,阶梯计划,黑暗森林威慑,四维世界,反物质……一系列烧脑的新鲜事物。
还不止还不止,如果你是跟我一样感性的文科女,你还可以在里面看到绝对甜爆,感动到爆的爱情,可恶的云天明,你为什么这么浪漫!先是送给程心一颗星星,再后面居然送给她一个宇宙。
我不行了,此刻挂机。我不管,这应该是每个女孩儿能享受到的最美丽的浪漫了吧!程心太幸福了……有这么好的男人,可是她居然答应送云天明的大脑进入无边孤寂,让他可能永远流落在浩瀚的宇宙享受至极的孤独。
三体读后感范文篇4
这个暑假,我看了《三体》这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
当时妈妈把它买回家的时候,我不太想看,因为它有1000多页,而且三部一本比一本厚,又因为是科幻小说,比较难懂。我刚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不太好看,但是读到后来,觉得越来越引人入胜,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第一部看完了。
?三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点就是科幻。书中提到的“黑暗森林状态”在我当时读到时感觉很震惊,再想想好像又很正常。就好像在警告所有人类:宇宙是冷酷的,也许发现外星人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
还有一点就是它对“人性”的描写。我当时看了人类在三体文明的威胁下不但没有拼命研究与之对抗的方法,反而为谁走谁留的问题争吵不休,最后甚至明令禁止逃往太空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很可笑。仔细想想,不都是这样吗?人都是自私的,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了。别说生死存亡的大事,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我小的时候,和几个小女孩一起玩,有一个人提议说,让我们其中一个人带其她人到她家去玩,并且要把自己的糖果和冰激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也要把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玩。本来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自己家,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东西呢?没有人主动站出来,那就石头剪刀布吧,但是被选中的那个女孩却反悔了,最后我们不欢而散。而三体人呢?却认为“这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我就觉得这部小说和其它的小说真是不一样。在这本书中,人类的情感反而成了毁灭太阳系的罪魁祸首,也因此,它给我带来了许多震撼。
在第三部中,程心两次以爱和责任的名义把世界推向深渊。但是最后,她还是没有放弃,为了保住大宇宙的未来,把647号宇宙的物质归还了。智子说:“你还是在为责任活着。”但是,智子最后也选择了帮助她。我想,宇宙是没有对错的,虽然可能会招来祸患,但是永远不要放弃爱与人性。
三体读后感范文篇5
我很喜欢《三体》这部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一共分为三部,这个假期我又重温了第三部——死神永生。我发现,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今天就来说一说我新的感悟。
书中描写到人类在了解了宇宙“黑暗森林”状态时,更新了自己的认知,不再那么懵懂莽撞。人类为了打入即将入侵地球的“三体”人的内部,就对三体舰队发射了一颗“人类大脑”,三体人在得到“大脑”后,进行了克隆,重建出了这颗大脑主人的样子,他的名字叫“云天明”。云天明在三体世界收集了很多年的情报后,佯装要见自己的朋友程心一面,将情报以童话故事的形式传递给了程心。由于三体人的思维缺陷,并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人类对童话故事进行了解读,从中得到了很多信息,如:飞船可通过曲率驱动达到光速、宇宙安全声明方式——黑域等等重要内容。这时,震惊的消息传来,三体世界的宇宙坐标被公布,三体星系被更高文明的外星智慧体给毁灭了,地球的位置也随即暴露。人类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黑暗森林打击,想出了三个方案,并付出了几个世纪的努力去实现保护人类的目的。但是,由于对童话故事中的关键信息解读缺失,导致太阳系被二维化,人类辛苦建设的新家园付之一炬。只有极少数人类逃离了这场灾难。后来程心得知了大宇宙的真实图景后,决定躲进小宇宙等待大宇宙的新生。
故事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学知识,深深吸引着我。我很佩服作者刘慈欣,因为他能用现在的科学物理知识,以及我们大多数人都懂的常识,构造出了一个壮丽的宇宙,给我充分的想象空间。这本书的主人公——程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紧要关头保留着一颗善良的心,避免了多次的战争与危险。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很成功很厉害,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内心。
三体读后感范文篇6
?三体》获雨果奖后,网上有一些人评论《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文笔差,甚至没文笔等等。因为这些评论,我被误导了很久,迟迟才打开他的书。
最近废寝忘食读完这本书之后,相见恨晚,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会墙内开花墙外香。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刘慈欣,显然不能满足大多国内读者对作者妙笔生花的期望。当其他人还在探讨人生观,世界观时,他已在自己恢弘的宇宙观里,以光速为基础单位的速度行进,几十几百甚至上万年,弹指一挥间。
至于文笔什么的,已在冥王星上的“地球文明”博物馆(人类文明的坟墓),刻在岩石上的所有伟大著作中,连同整个太阳系一起坠入二维空间,永远消失了。也许数亿年后,某个高等智慧生命,在太阳系毁灭后留下的那张类似梵高的《星空》的巨画中,寻找到一线蛛丝马迹。
这让人读完后,不停下来思考点什么,会感觉自己就像脚下永远找不到方向的蚂蚁一样,围着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来回团团转,困在自己的迷宫里。
当你对书中未来世界天马行空的描述心有余悸时,又似乎有什么东西很熟悉,似曾相识。
比如当地球收到警告信号,将遭到三体星球的袭击时,地球上的人类迅速分为两个阵营,一边是保护地球家园与外星人对抗的民众,一边是效忠于三体人的地球叛军——三体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帮助三体人消灭人类,统治地球。组织内一部分是以科学家为主的社会精英,他们因为对人类的失望,希望有一个更高级的文明来进化地球。另一部分则是对三体星球有着宗教般的迷信,将其称为“主”,誓死为主效忠,希望在三体人占领地球后成为功臣。
是不是让人想起很多历史?
而这个反人类的三体组织的最高统帅,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叶文洁。
叶文洁是一位物理学家,父亲曾是有名的物理学教授。她年少时在wg运动中亲眼目睹父亲被惨死,家破人亡。叶文洁也遭遇迫害,偶然因为自己曾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引起重视,被送到藏在太行山中的一个秘密军事科研基地,才保住性命。但在基地的工作只是因为她的才华对领导有帮助,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被领导冠上自己的名字,坐享其成,她只是个被囚禁一生的工具。
正是这样的绝望,在收到来自三体星球一位和平者的警告信息:“不要回复”后,叶文洁毅然向太阳系发出广播:“请到地球来吧,人类已无法自救,我将帮助你们......”
后来三体组织在全球迅速壮大,作为这个组织的精神领袖,叶文洁点燃的火苗,蔓延至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和掌控。
?三体》第一部全书中,全世界在三体袭击的危机中人心惶惶,三体人却自始至终没有露过面,所有的攻击、破坏都是地球上三体组织的人受三体人指使所为,战争,还是人类自己的战争。
如果让传统作家从严肃文学的角度来讲述叶文洁的故事,表达的会是因果,人性,定少不了对文字的精雕细琢。
但刘慈欣是科幻作家,他没有很精深的文学造诣,却有着丰富的历史、哲学、物理学知识,看他的书要有小学生一样对未知知识的耐心与好奇,才能承受被大量物理专业术语烧脑的挫败感。其实,他只是像位科学家那样引领你漫游太空,然后告诉你:人类一亿双的眼睛,正好等于银河系中恒星的数量。
人类的出现,与以前漫长的岁月相比,仅是弹指一挥间,王朝与时代像火焰般变幻,古猿仍向空中的骨头棒还没落回地面就变成了宇宙。
他只知道这个宇宙你曾来过,至于得到什么,又留下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三体读后感范文篇7
花了总共大概半天的时间,把三体读完了。最大的感觉是这毕竟是本科幻小说,没有太大的惊喜。然而在些细节上,正如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达到了技术细节化的层面,这些还是十分优秀的。毕竟作者是名工程师。
先来说失望的部分。人物的情感描写以及塑造很般,教授汪淼没有任何特色。很多故事比如主要人物叶文洁也是现实的归现实,科幻的归科幻,没有衔接的很到位。故事情节的设置有悬念,使得读者开始能够很容易被吸引。但是解开这些悬念时又太过于直截了当,所以阅读体验感也比较般。比如刚开始时人们对于存在的主、宇宙为你闪烁这样宏大的悬念到最后其实仅仅成了技术的解释。使得前半部分看起来像是哲学论述,而后半部分像是科幻动画片。
说这些并不是针对作者的批评,而是我自己对部好作品的期待。可能我喜欢的便是作者不愿意去使用的“形而上”风格的作品。阅读感受很重要,部作品需要有惊喜和值得深思的`东西才能让我喜欢。可能觉得文学性不够强吧。
接下来来说说几个技术细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列计算机。这种想象力的确值得称赞。整个三体游戏我认为反而要比这个原来的故事本身更为出色。方面是里头的系统,或者说宇宙的设置是十分全新的。三个恒星的设置、乱纪元恒纪元的交替、脱水的人这些概念具有科学上的认同感,也十分的新颖。钟摆纪念碑、半月撕裂等等这种意象和场景,也给这个世界增添了许多艺术特色。计算机运行的场面更具有无限的艺术感,这些技术都拟人化了。里头还体现了作者对信号与处理、微机技术非常扎实的掌握,以及在多维空间概念上他自己的理解。由于我之前读过些多维概念的文章,因此这点上我并不觉得十分的新颖。利用多维展开和收缩技术的智子有点大材小用。
有点其实很有意思,便是叶文洁、汪淼找的天文台检测员以及三体星上那位监听者的很相似的故事。他们都是在茫茫宇宙中,获得了类似大爆炸样的发现。以至于令人觉得三体星其实和地球是属于同等地位。而三体星首领的做事风格非常普通,其实三体星的技术早已超过人类大截,着实可以不用伪装成上帝。而如果提到了监听者之间的那种对称性,就不太适合用上帝和子民的那种关系再来论述两个行星。对于叶文洁等人的宗教情感,这里头也述及的很少。这点上如果能够深入点,配合那位老法师,我相信会使得这部作品的格局会更大点。作者很明显是很看重佛教的。
最后,我不由得又想起以前看过的《天意》,是部集穿越、科幻和历史的作品,描述韩信的生。这部作品令人非常喜爱的,是它对历史人物赋予了灵魂,对些历史事实娴熟的使用。其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对主角韩信的塑造,放之于本来就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使得作品非常的饱满和丰富。相比之下,三体具有的更多是技术性,在宏伟上,可能得学习下《异形》前传。但是在三体游戏中作者表现出来的水平,相信我所提及的,更多是这部作品其本身的风格,而并不是不足。
三体读后感范文篇8
听说,光明中的灵魂最好看了。
——题记
午后,遇见久违的阳光。难得的惬意中,轻轻翻开《三体:黑暗森林》,让每一个字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继续那宏大的冒险。
当阳光照到“三体”
?三体:黑暗森林》的封面暗藏深意。上方是绚烂的星云,暗示着宇宙美丽的假象,而在下方,才是它真实的面目——黑暗森林。深蓝的碎裂冰镜,映射着布满黑色条纹的星空,一些星星挣扎着从黑暗中出来,看了一眼真实的宇宙,又惊恐地熄灭。一个男人,赤着双臂,站在冰面上仰望星空,眼中充满向往和恐惧。那分明就是人类文明,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匆匆熄灭了身旁的火堆,在黑暗中瑟瑟发抖。他不敢再向宇宙探索,生怕一点点外溢的信息,就会引来一个带枪的文明。宇宙的本质竟与它的表面一样,不见阳光,终日黑暗。
当阳光照到“刘慈欣”
刘慈欣是科幻文学界的大佬,他一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上,能与之匹敌的也只有阿西莫夫等人了。他写了许多科幻小说,每一篇都由科幻折射出人性。《三体》中蕴含了刘慈欣对所有人性的看法和推测,责任、道德、独立、爱……每一种人性都被放大到整个文明的层面上。宇宙对人性的考验,在刘慈欣的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埋下无数个细节,隐藏在海量的文字中,每处细节在逻辑上互不冲突,却又关系到《三体》整个剧情的走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刘慈欣绝不只是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一定在物理学、心理学、社会、政治等领域深有研究。他将这一切都融入了宇宙。
当阳光照到“罗辑”
罗辑是《三体:黑暗森林》最主要的人物,刘慈欣在这个人物上费了许多心思,塑造了一个高维上立体的形象。他在危机纪元初是一名大学教授,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稍有成就,便玩世不恭。但叶文洁给他暗示了黑暗森林理论,即使他没有悟出,却也成了三体世界唯一要杀的人,他从此便担当起了拯救文明的责任。他成为了“面壁者”,负责计划如何抵抗三体舰队。他明白,责任在降临前是不会征求自己意见的,但他仍选择逃避,用特权隐居在北欧。五年后,联合国逼迫他履行面壁者的责任。很多时候,责任是被逼出来的,负责所需的能力也是如此。这一逼,罗辑就找到了对抗三体文明的办法——通过太阳增溢反射广播三体星系坐标。在三体探测器封锁太阳后,他又发现可以用“油膜”遮挡太阳,使之发生“闪烁”,从而广播三体星系坐标。他在最后与三体文明直接对抗,以此要挟,成功建立了威慑关系。他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责任。可以说,罗辑让黑暗森林透进了一丝阳光,哪怕只是照亮了很小一部分。
书的影子渐渐变长,阳光慢慢变成橙色。看着绚烂的天际,我想起了书的结尾:
“太阳快要落山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感到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再升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