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模板8篇

时间:2024-01-29 作者:Anonyme

实用的体会是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的,心得体会的力量在于它使我们获得了别人的视角和见解,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模板8篇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篇1

?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的学习内容。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可能性的学习,以游戏的方式自主探索新知,在你说我放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体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的事件。听了这一节课,我有以下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

抽签活动,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现象。本节课以抽签确定生死的故事导入,在猜测是生或死的活动中,让学生积累到关于预测的可能性的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

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第一个摸球实验是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以小组活动进行,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学生操作后发现当全部是黄球时一定能摸出黄球,全部是白球时不可能摸出黄球,就有白球又有黄球时则有可能摸出黄球。

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整个过程都是教师现定出标准,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学生在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运用比较分析,设想判断等方法,理解并掌握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摸球为线索,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或猜测,充分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在引导学生汇报时应注意掌控方向。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篇2

20xx年10月19至20日,刚参加工作的有幸加入我校组织的“阳光师训”教师培训活动,地点是泾洋小学。两天总共听了四节数学课。我深深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完全为教学服务。例如:略阳小学的熊敏娜老师上三年级《秒的认识》一课,她在课件里呈现了“神舟九号”倒计时的画面,避开了由于小学生对春晚倒计时比较陌生的尴尬,而直接根据小学生对国家大事特别关心这一特点,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迎合小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熊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这节课整体设计上非常连贯,环环相扣,能够让学生跟着一起走进情境,本节课首先从新闻“神舟九号”发射倒计时引入时间单位秒,然后认识秒针,观察秒针的特点,模仿秒针转动的声音,在一秒内可以做些什么,老师从形象可见的钟表入手,过渡到抽象的1秒,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学生有思考及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学习秒和分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方法生活化不是让学生生硬的记住,通过观察秒针,分针的转动。探索秒分的关系,在观察的一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所以时分秒的关系,学生会有深刻的印象。而不是简单了解不会成为过眼云烟,学过就忘记了。要把“秒的认识”送回到生活中去讲,要让学生在生活运用,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的作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想,

授课的四位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泾阳小学的杨梅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总之,这些展示课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篇3

3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会议”。并聆听了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与专家们的指导,收获良多。

两位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都与乘法有关。许老师上的课是三年级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汪老师教学的是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单从教学设计看,并无多大精彩之处,但从他们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具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巧。

在许老师这节课中,紧扣课本的主题图。从导入到新授,由一个方阵到三个方阵、从一步乘法到两步乘法解决问题,衔接得天衣无缝。在进行主题图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新课标下绝大数例题都带有很强的情境模式,脱离了纯文字叙述。情境图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何从图中获取信息?如何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有机地结合?如何提出问题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下一番大功夫。

汪老师在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计算——比较——感受——发现——验证;由具体——抽象。尤其是在比较发现环节,教师让学生相互举例,汇报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很自然地发现了这类算式的基本特征,从而为定律的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位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都与乘法有直接的关系,但两位老师似乎都忽略了从乘法意义入手。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乘法分配律,其实都是乘法意义的具体应用。一句话说乘法意义即“求几个几是多少”。以许老师这节课为例,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一共有多少人?从情境图上可直观看出:求8个10是多少。3个方阵呢?不就是求3个(8×10)是多少吗?在新课标下,应用题已很少作为独立章节来进行教学,而是将其逐步融入在四则运算的基本计算环节。现在的课本上已很少有纯计算的例题,大多以“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列式解答”,这说明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才是我们进行解决问题的依据。从而彰显了四则运算意义在小学数学中的基石作用。再者就是在进行计算法则教学时,别忘了引导学生发现算式是怎样列出来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攻克小学数学领域的一大瓶颈——应用题。

学以致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像他们一样,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学生“发现”,杜绝教师“灌输”。

在教研会即将结束之际,县教育局师训处领导向我们道出了枞阳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周边县市的差距。去年,桐城市实验小学有十位教师申报小学特级教师,通过三位;而枞阳只一位够格却没通过。同时还传达了县教育局有关激励教师队伍成长的相关政策,并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高远目标。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篇4

上周二、三、四、五我们小学参加了学习中南、华北、西南十省市第十三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本次活动对人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的课程进行了集中的授课与点评,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我有以下收获:

首先,是对教材的挖掘与处理上,可根据教参及学情对教材进行加工再创造。例如山西李丽老师执教的《分段计费》一课,李老师把教材中行驶的千米,巧妙的设计为先求行驶8千米的费用,再求行驶千米的费用。既降低了直接求行驶非整千米数车费的难度,又制造了行驶千米和行驶8千米收费相同的小冲突,调动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如广西柳州覃佳韵老师执教的《归总问题》更是打破了先求总数的常规思路。覃老师在学生还没上课就已会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下,大胆改革渗透了五年级学生才要求掌握的方程思想。

其次,是在课堂的呈现方式上,可采用问题引领,聚焦关键问题体现课堂思路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通过设置体现学科本质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例如: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于中青老师执教的《怎样拼周长最短》,于老师先问“你有什么疑问,谁来帮他”,“怎样解决?工作量蛮大的,怎么办”。又问“请拼的同学上来讲讲看怎么拼的?先把拼法弄出来”“周长只能算吗?还可以?”。最后问“是不是给你任意个小正方形都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呢?”“这个图形长什么样?为什么这时周长是最长的?”。整节课通过几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应用,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再次,是对解决问题这一课型课堂结构的处理上,我也有所收获。解决问题的课型教材是由“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三块组成的。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阅读与理解”的环节学习到了如何不依赖重复读题,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题意。比如,可以通过找一找(关键句),画一画(线段图或示意图),说一说(所画图的意思)等方法来表示题意;“分析与解答”环节一般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写一写(算一算)展示作品再指名讲解;“回顾与反思”环节一般是回想解答过程,讨论总结模型,或者深化完善结论,让学生心中有“数”。这几天的课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具体例子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第十三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不论是从教材的处理上,还是授课形式上都带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方法,而且也启迪着我对解决问题课型的思考。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篇5

北河庄学区组织教师到民主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司蕊丽老师上二年级的认识乘法,司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司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司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司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司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篇6

十一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研讨观摩活动。此次观摩活动可谓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小学数学界的泰斗,还有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阵容强大,精彩纷呈。每一堂课无不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导课堂”,以下是我对其中几节课的一点点感悟:

老师激情幽默,他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牢牢抓住重点,围绕投篮命中率可不可以是“50。7%”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很好的导,学生很好的学,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记得上一次来参加活动,对 刘松 老师的课印象颇深。他的课让我很有感触,不仅仅因为他的幽默风趣,而是他课堂的变化。两年前也听过他的课,被他的幽默风格所吸引,也正因为听了他的课后,才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要自然,要改变自己强压式的风格。但细细品味总觉得他的课堂还缺少点什么?是的,今天我清楚了,当时的课缺少数学味,数学的思考深度。正如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老师所说的,一堂课在嘻嘻哈哈笑过还应给学生留下点东西的。 刘 老师的今天的课充分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

刘松 老师本次执教的是《乘法分配律》:

一、从本质出发建立乘法分配律的“形”

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是什么? 刘 老师给我释诠的是加法和乘法的合并。出示把6个3、5个3、1个3相加用乘法表示,沟通乘法与加法的本质联系,然后把5个3和1个3合并就是5×3+1×3,让学生明白6×3=5×3+1×3,然后请学生列举多个形。

这时学生或许只是在发现一点规律后的模仿,很多学生还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从本质出发建立乘法分配律的“神”

当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乘法分配律的形后, 刘 老师马上呈现了多个生活例子,从生活中买一套衣服中体会规律的关键合并,即上衣和裤子一套套买;接着扩展到平面图形中,运用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抽象出字母公式后,老师为了让学生把规律内化,提出用另外的符号来代替字母,学生用长方形表示重复用的,用三角形、圆表示另外两个加数。这时,我相信,学生是真的明白这乘法分配律到底是什么了?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明确的掌握了知识,以及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这才是学有所用。

为什么上课的老师们能精准地把握数学本质呢?这取决 于一个 老师的`教学功底。让每一个一线老师具备深厚的功底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去寻找名家的教学设计,这个寻找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在比较、分析中探询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从中得出最适合自己的上课风格,给学生上最好的课!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自身数学素养的培养,只有两方面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才能让自己进步;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是根本,细心发现并研究课堂问题,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是关键。在大师的带领下,希望能演绎出自己的精彩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导,让学生更好的学!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篇7

在邯郸市新课堂“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邯郸市优秀教师赵艳和武汉常青实验小学教师李文燕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李清照的《如梦令》,这两节课听下来使我对古诗词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合理利用了多媒体,通过课件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诱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变学生配角为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使课堂达到高效,令学生收获颇丰,让听课者也感受甚多:

1、课堂层次清晰明了。赵艳老师在古词教学中,总结了古词的五步教学法,即:知作者,读词文,品词意,悟心境,诵词文。按照古词教学的五个步骤一步步引领学生悟出词的学习和欣赏的方法。赵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 告诉学生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提醒学生体会 33 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通过词牌名、小令等古文知识的点拨,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使学生为李清照先甜后悲的生活经历唏嘘不已,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教师语言优美丰富。美好的意境需要精到恰当的语言的诠释, 两位教师都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精湛的承接、转合、总结,准确而动情, 每个听课者在教师富于激情且美好的语言中感受到其中的诗情 画意。

3、点拨引导恰到好处。语文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文学作品时, 要带着学生进入到文字深处,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他 们的审美情趣。 李文燕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到本词所描绘的三幅画面之后,想方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三幅画所展示的意境之中。在学生想像了这三幅画面之后,再让学生把想象的这三个画面用语言写出来,不仅使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4、在想象意境、体味感情、品读语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诵读, 边读边思,边读边悟,学生读出了景色的美丽、诱人,词人心境的欢快、 明朗。 感觉到了少女时代李清照无忧无虑、 自由幸福的生活状态。 在整首词明快的色彩、欢乐的格调,以及精炼的语言的熏陶感染中,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古诗词无穷的魅力,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听完两位教师执教的《如梦令》,内蕴的丰实、厚重超过了我的想象。

以上即是我的听课所得,我想在今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将不断 探索,不断尝试,以让我们的孩子逐渐学会自我阅读,自我表达。这也是我的追求目标。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篇8

11月5日,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青云中心小学举行,我有幸听了7位老师的优质数学课,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7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1、情景教学是一大亮点,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尤其景洪云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情景教学贯彻始终让我感受深刻。

2、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教师鼓励点拨及时到位,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上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各课都展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5、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拓展构思巧妙。

景宏云老师的一节课《中位数和众数》,用工资表导入,又用工资表结束,引导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并且及时拓展迁移,激发学生思维,设疑巧妙,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6、对《新课标》的新思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收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