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字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6-14 作者:betray

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真实想法的文章,所写的内容一定要是有事实依据的,平日里多观察学习,大家一定都掌握写心得的技巧了,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两百字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两百字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

两百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不但是教师的阅读,还包括学生的阅读。他甚至指出,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而言,知识性的补课是无效的,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最重要的手段(《给教师的建议》第19条标题)。读什么?读人物传记,学习名人优良的品行,读科普读物,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与自己当初的想法相比,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的失败者。作为“学困生”,有过太多的迷茫、有过太多的无奈。听从苏翁的建议,从阅读名人传记开始。

甘地,作为“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的坚持者,最终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因他的这种精神,给迷茫和狂乱的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那就从他读起。

一本厚厚的书,从出生到告别,甘地记载了自己的一生,我在寻找,找寻哪些品质完善了甘地充实的人生。也许这是很多人都注意到的一点:诚信。

关于诚信,甘地家族素有这样的品质,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甘地得其精华。在书中,甘地是这样描述的:“祖父昙昌德〃甘地……是个相当信守原则的人;父亲十分热爱自己的宗族,为人勇敢诚信……;母亲甚至会许下最不易奉行的誓言而信守不渝,即便身患疾病时,也不肯放弃誓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甘地渡过了自己的童年,并在一生之中,有诚信品性相伴。

诚信作为一种品性,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原则的坚持,还在于虔诚,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当然,正如歌德所言: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诚信的反面是欺骗。从对象上来讲,欺骗分为对己的欺骗和对人的欺骗,对己的欺骗,往往是没有毅力造成的,而对人的欺骗,则是难以原谅的,因为它往往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从形式上来讲,欺骗还分为显性的欺骗和隐性的欺骗,显性的欺骗显得直接,承认说过故意不做,如金庸描述的四大恶人,“坏亦有道”。隐性的欺骗则不然,利用语言的漏洞或者规定的不详,明同意,暗反复,在确知别人当时条件无法反驳的情况下实施,有“落井下石”或“持强凌弱”的味道,最为可恨。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情感的需要中,最简单的也许就是“被尊重”的感觉。当然,想要获得这种感觉决非易事,信守诺言也许是最基本要做到的。

两百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2

青春是一支交响乐,音符中透着激情与希望;青春是一幅印象画,点染间闪着活力与奔放。青春是一江东流水,在朝阳的光辉下荡漾;青春是一艘七彩船,在风雨的洗礼中远航。青春,需要用经典来扮靓。在我考试失利倍感沮丧时,眼前闪现出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它让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勇往直前,终将赢得胜利。是经典让我再次振作!

在我与朋友发生争执时,耳边响起孔子的教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使我领悟了要容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推己及人,才能获得友谊。是经典让我重新快乐!在我竞选失败悲观失意时,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言壮语激励了我,它让我懂得了一时的挫折挡不住我前进的脚步。是经典让我不断坚强。青春时代,我们开始规划人生,而经典正是我们精神的良师;青春时代,我们开始丰富情感,而经典又是我们心灵的益友。先秦诸子中,孔子让我读到一颗仁爱之心,以和为贵;孟子让我善养浩然正气,平治天下;墨子让我涌出一腔热血,救助苦难;韩非让我看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老子让我初识艺术人生观;荀子让我读到科学进取心。有了这些良师,青春不再迷惘。

书中不仅有黄金屋、颜如玉,它有的更是一个深刻而沉静的世界。以书为伴,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纵览一个个思想的高峰。《论语》,给了我行为礼仪,人生哲理;《庄子》,使我神游天地,逍遥无极,;《诗经》,让我淘情冶性,思想无邪;《史记》,教会我兴衰荣辱,朝代变迁……每本书,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承载着文明的成果,传递着文化的薪火。

这里我特别要提的李清照,她出生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的资本令她饱读诗书,少女时期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少妇时期的“人比黄花瘦”令她如梅花般独树一帜,在那特殊的年代傲然而立。也如同梅花一样,她的风华是在严寒时才爆发得令人眩目。忧国忧民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由一个弱女子创作而出,梅花的绝世风华不言而喻。李清照非常幸运,因为家庭和丈夫的宽容,她拥了那个时代许多女子不曾拥有的自由----读书。长年累月的厚积,孕育出惊世才情,风云际会之时,最终留名,白纸黑字,记载了她的绝代风华。

两百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3

携一卷诗经,品斐然之神采;捧一本经典,会超然之品性。我们正是在文字的长河中,邂逅真善美的大爱、纯切深的诗情。这个寒假,临窗而坐,读墨香之味,别有情趣,也让我在阅读中,掬一湾澈水,涤净灵魂,回归生活天然的纯净,感受文字之美,思考人生的价值,领会文学的无穷魅力。

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轻薄浮躁的时代,文学作品如一股清流,让我们也能在车水马龙、尘埃四起的嘈乱路边,静下心来,从书中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越过狭窄局限的视野范围,看到一个更广阔丰富的大世界,一睹各种不一样的风采。

寒假虽短,但书籍给我的望远镜,让我有幸寻得更多的收获,受益颇丰。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随他走过人生的坎坷不幸,目睹他由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道德青年,沦落为一具逐渐丧失道德底线、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这幅悲剧图卷不仅反映着祥子的堕落,更处处闪烁着社会的没落与腐朽。走进《骆驼祥子》,让我在悲悯中看到一束光——指引我走向未来、走向远方的光;带领我迈出泥沼、跨过深渊的光。这束被命名为信念的光,在我对人生的理解中,加入新的诠释。

移步白公馆,一览英雄风姿。看齐晓轩为保全其他同志和外界情报,从容献身招揽“罪行”,机智避免党组织受伤。那份镇静和机敏,为我的心灵注入新的元素。看华子良忍辱负重,不负党的重托,在狱中装疯数十载,无畏旁人的鄙夷与讥讽,一心完成党的使命,终于让白公馆战士越狱脱身。那份坦诚与纯粹,为我的灵魂输入新的音符。这些,都无不增添着我灵魂和人格的亮度。

走进小乡村,感受青铜与葵花美好的友谊。七岁的城市女孩葵花,在小乡村失去了父亲,与哑巴乡村男孩青铜以兄妹相称,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用真诚呵护关怀着彼此。葵花在十二岁那年被命运召回城市,从此青铜总是遥望着她离去的方向。曹文轩在书中写尽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写尽美好,将美好写到伟大;写尽大爱,将大爱写到充满生机与情意。《青铜葵花》中率直淳朴的情感,牵引着我对真善美的追寻,也以简洁流畅、纯净唯美、高雅清远的笔调唤醒我对文字之美的向往。

书带给我们的是高洁纯净的精神沐浴,阅读的境界便是读懂人生。我们在书中得到的又岂止是一钵学术造诣,因为阅读唤醒的乃是追求真善美的灵魂。

两百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4

信是古往今来的一种传统美德,因为人类有了诚信,世界才变得美好。诚信是做人的一种高尚品德。讲诚信的人是文明的人,不管讲诚信的人走到哪里,他都会受人们的欢迎;反之,不讲诚信的人就不是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人们忽视,厌恶。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唱过的“一分钱”吗?人家在路上捡到钱都会交给警察叔叔,哪怕是一分钱。可现在若有人在路上捡到钱,大多数都会自己偷偷拿走,那会去寻找什么失主呢?在这个时候,人们的心里哪还有“诚信”两个字,他们的眼中却只有钱...

关于诚信,我也是个讲诚信的人呢!还记得二年级时的一次考试,我考了一百分,到了家我就得意洋洋的向妈妈炫耀。妈妈拿过试卷一看,眉头一皱,对我说“:等下,你这哪是100分啊!你看看这“曜”哪是这样写的?你们老师肯定是批卷子时没看清,明天跟你们老师说把分数改一下!”我不高兴了,嘟起了小嘴,说“:不行,老师没看清是他的事,反正我是100分,我才不会让到手的100分飞掉呢!”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孩子,你要懂事,你考不考到100分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要的是货真价实的分数,分数高是好,但这却不是你真正的成绩。你要讲信用,不要拿不这是的东西来骗自己,更不能骗别人。今日这100分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没有考到一百分就必须把成绩改过来,做人要讲信用,知道吗?”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第二天把成绩让老师改了过来。老师夸我是个诚实的人,我的心里真比考了一百分要快乐呢!所以,我从此以后就立志要做个有诚信的人。

诚信是一种永久的美德,希望大家能把诚信这种做人的美德永久的传承下去。

两百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5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是啊,一个人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了,那他有再大的学问,再多的金钱又有什么用呢?那他有如何能被称之为人呢?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会一直陪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势必会为我的扬帆起航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