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教案的评估反馈不仅有助于学生成长,也能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思想与品德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思想与品德教案篇1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围绕“冬天的美”让学生感受冬季的特点,其中包含了“冬天在哪里”、“不一样的冬天”和“冬天真好玩”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发现冬天的奇妙与美好,体验冬天户外活动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爱玩、好动,凡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想亲自试一试。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在上本课前观察冬季的花草树木、小鸟、人们出行衣着、寒风中手冷等现象感受冬天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设计理念】
根据北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将采用引导发现与主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身边的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雪地就是他们的乐园。通过观察和体验,交流讨论提升认识,获得发展。深刻的理解“不一样的冬天”在哪及“冬天真好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一年有四季,四季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观察并能说出冬季的特征。
2.能力与方法目标:学会在冬季玩耍,在冬季的`生活中保护自己。初步理解自己的生活变化与季节关系。
3.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爱观察,交流、讨论的好习惯。
4.情感与态度目标:对大自然喜爱与亲近感,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学会在冬季玩耍,在冬季的生活中保护自己。初步理解自己的生活变化与季节关系。
确定依据:因为生活是孩子接触大自然的唯一途径。因此,冬季的奇妙与美好是孩子们最需要去发现的。
解决措施:通过玩耍与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接受知识。
【教学难点】
养成爱观察,交流、讨论的好习惯,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与亲近感。
确定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解决措施:通过观察,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冬天,体会伟大祖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思想与品德教案篇2
复习内容: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第一单元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学会调节情绪
3、通过复习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相关知识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堂迅速浏览课本:
?二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教材考试范围:
?三归纳本教该教材的知识第一单元要点,明确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
第十四课:生命只有一次
考点聚焦
1.了解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看书思考: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教材5-8页)
(1)生命是美好的
(2)如何呵护生命
2、过有意义的生活(教材15-16页)
(1)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
3、克服烦恼,悦纳自己(教材28-30页)
(1)克服烦恼,悦纳自己的必要性
(2)如何克服烦恼,悦纳自己
4、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教材39-40页)
(1)情绪的多样性
(2)我们需要积极情绪
5、做情绪主人(教材44-46页)
(1)需要学会调节情绪
(2)如何调节情绪
6、让我们快乐起来(教材47-48页)调节情绪的方法
拓展分析
1.人类生命的独特性。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机勃勃。地球上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历史已有40亿年,而人类的历史只有几百万年。自然界经过漫长的岁月,才造就了人类。树叶繁茂,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找不出没有任何差异的两个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任何代价都换不回来。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1)生命是珍贵的,热爱生命,尊重火命,呵护生命,这应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珍爱生命.不仅仅是用生命培育生命,更是用生命善待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生命熏陶生命。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每个都充满生命之爱,让永不枯萎的生命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
(2)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爱护他人,还要爱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然而,从我们呱呱落地,来到人世,就向生命的家园——地球不断地索取。我们的地球,可爱的家同,它敞开胸怀.把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空气阳光……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世世代代,人类与地球共处。然而,地球给人类以精华,人类却给地球以“垃圾”.于是地球回报人类以人灾难……人类应当对大自然的报复进行反思,我们再也不能摧残地球了。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心灵的觉醒。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地球上生活和繁衍,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为了珍爱自己的生命,使由已生活得更美好,必须保护生命的家园-一地球、
例题分析:
有一天,许多小动物聚在一起讨论生存问题。小猴子说:“我们赶紧走吧!森林都被砍光了。”小鱼说:“河水污染得太厉害了,我们也活不下去了。”小免子说:“我们整人提心吊胆,说个定哪天就上餐桌了。”……
请回答: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何想法,请写下来。
点拨:此题旨在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应相互依存,和睦相处,要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要尊重和关爱其他生命。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大自然的看护者。
思想与品德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通过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个人成功的记录等方式来确立自尊自信。知道一些体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典型事例。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能够初步较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确立自尊自信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个人较恰当的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意识地引导自己,保持个人自尊自信的正确方向,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自尊自信方面知识的目的,在于引导其行动。因而本框教学内容是全课的重点。课文提出了培养自尊自信的三点途径,前两点是实际性的指导,第三点是方向性的指导。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际,将这些方法落实于行动。
教法建议
在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以后,重要的是“怎样做”。也就是如何将心理品质教育最终落到实处。自尊自信的培养可以说有多种途径,但最根本的则是如何认识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因此,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找自己的“长”。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差生”,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他们身上,发动同学帮助其发现也许连自己也没有认识到的优势和长处,培养其自尊自信良好品质。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教师持一带支架的相框进入教室,把它放在讲台桌上,老师引导说明相框能站立在桌上是因为后边有支架。而每个人要想以自尊自信的良好形象自立于社会,也需要这样一个“支点”,即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
学生活动:找优点
①以小组为单位
②每组指定一名同学作为找优点的对象
③自我找优点与小组其他成员给其找优点同时进行
④教师提示:“优点”不光是指学习好,体育好、唱歌好、人缘好、模仿能力强、做饭好等都是优点。
⑤时间五分钟
⑥先由自己陈述所找优点,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陈述。
⑦当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后,教师示意学生掌声鼓励。
(目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问:在赢得掌声的时候,你能说说是用哪些具体的方法找到自己优点的吗?
生答:要和别人相比较。当然,要选择好比较的对象,比如,踢足球的水平,我就得和同学比,不能和-比;全面挖掘自己优势,当然,也要认识不足,才能扬长避短。
师:此外,还要逐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抓住今天,追求明天。
学生活动:请填写下列表格
题目
那一次,我成功了!
时间
目标
行动
结果
内心体验
注
可选取漫画、照片、证书等方式加以说明
学生归纳:在成功的行动中,体验胜利的喜悦,自信心不断增强。要想成功,目标就要适当,行动也要勇敢。
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说明要自信,就要独立,不能有依赖性。
议一议:“维护国家尊严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答:不对。人既要有人格,又要有国格。中学生也是国家公民,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务。
问:维护祖国的尊严我们应怎样做?
生答:继承民族传统、对外交往不卑不亢、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尊重国旗、国徽、国歌……
学生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我的自信心在哪里
活动(一)学生填写调查表知道自己具有那些能力:
自我能力调查表
在符合你的题目的括号内划"√",在不符合你的题目的括号内划"×"。如果你还具备其他能力请填写在第9题中
1.我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充满信心( )
2.我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充满信心( )
3.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 )
4.我对自己的表演能力充满信心( )
5.我对自己的体育能力充满信心( )
6.我对自己的组织能力充满信心( )
7.我对自己的绘画能力充满信心( )
8.我对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充满信心( )
9.我还对自己的以下能力充满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回顾成功经历及内心体验,说明我们的能力还必须得到他人的肯定,自信心才可能确立。
"我得到了别人的大拇哥"
幼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里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里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里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自由演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经历,分析自尊自信是如何确立的,如何能培养自尊自信,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
思想与品德教案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无形的财产》,下面我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效果预设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说教学理念
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知识作为无形资产的理念是比较薄弱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尤其在世博会之后,这种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设计本课时以世博为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学习。
第二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框由“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两目构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智力成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发明创造,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智力成果权。可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本课的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学会创新,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社会做贡献;同时
增强学生尊重权利与法律的意识,不仅学会积极维权,更懂得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我智力成果的能力,并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帮助学生
提高基本的首先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等,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知识目标:了解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及意义,了解智力成果权的内涵及属地老妪,知道未成年人依法享有智力成果权及依法维权的途径。
(三)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智力成果的重要意义,及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
教学难点: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
等,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第三部分: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导学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等。
学法:情境导入、分组讨论、作品展示等。
第四部分:说学情分析
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智力成果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人们的智力
成果不能侵犯。未成年人对此了解有限,一些未成年人购买了盗版光盘、抄袭了他人的作品,却理直气壮。通过教育激发起发明创造的热情,使其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
我在本课设计了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体现本学科---时代感强的特点,在新课导入中,我利用上海世博会通榆的闯关东年画进行导入。
幻灯片放映通榆闯关东年画
师:20xx年5月的上海世博会,奉献一场世界科技与文化盛宴,呈现给世界一份精彩,一份感动!而我们通榆也为世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县的闯关东年画亮相上海世博会,为世博增添亮丽的一笔,闯关东年画与农民种地所获得的成果相比有什么特点?
思想与品德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号令》是小学《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的第二课,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身心健康的成长。
学情分析: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富有个性特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是他们成长的摇篮,班级是他们最初的集体。刚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初步意识到集体的含义,有了初步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够遵守集体的规范,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共同开展各种活动,愿意为集体做好事。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在班集体中,愿意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劳动成果,有集体荣誉感。
2、感受和体会自己的进步,并且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热爱集体,关注集体的意识。
2、乐于为集体做好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成长了并且进步了。
2、能够体会到遵守纪律,就是为集体做了好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交流,小组活动知道是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进步与集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了解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则。
3、熟悉与了解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与要求以及基本礼仪。教学重难点:
制度化的校园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之间的有效融合,如何让学生在零压力的基础上接受硬邦邦的制度。
德育渗透:
安全有序的在校园中行走,有效的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
1、眼保健操、运动员进行曲、广播操铃声、防空警报。
2、准备口哨
3、印刷好的板书《校园里的号令》
4、《请用你的目光追随老师》(微视频)
思想与品德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历,教师工作的辛苦。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学会体贴关心老师。
3、培养学生尊师敬师爱师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教师的辛苦,学会体贴关心老师,尊敬老师。
班会流程:
一、导入:
在学校里,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辛苦了》
二、走近老师
1、阅读50——51页的内容,了解教师一天的生活。
2、观察自己的老师一天的工作,说说你的感受。
3、了解“世界教师日”
(1)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2)谈谈教师节的来历。
三、理解老师
1、默读52——53页的内容,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讨论交流:
这几天老师上课时不像平时那样精神饱满,嗓子也有些哑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结:老师也上人,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都要面对生活中的烦心事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我们要懂得老师的辛苦,充分理解老师。
四、尊敬老师
1、阅读54——55页的内容,谈谈伟人毛泽东是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的?
2、思考:尊敬老师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呢?
3、小结:教师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用广博的学识引领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教导学生做人做事,同学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
板书设计:
9、老师,您辛苦了
走近老师
理解老师
尊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