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歌的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5-02-05 作者:tddiction

每个教案都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以确保各个环节顺利进行,教案中应包含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以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生日歌的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生日歌的教案通用5篇

生日歌的教案篇1

一、活动名称:语言儿歌《给妈妈过生日》第二周20xx、2、20——20xx、2、2、24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学念儿歌,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重点)

2、幼儿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难点)

三、活动准备

1.《妈妈过生日》儿歌挂图。

2.《祝你生日快乐》歌曲磁带。

3.幼儿用书第1册第16~17页。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播放《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齐唱引入活动。

(二)利用挂图学唱歌

(1)出示挂图一。只露出妈妈,爸爸和孩子的形象,其余遮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师:图中有谁?(爸爸、妈妈,我)谁要过生日了?(妈妈)

——师:这个小朋友的妈妈要过生日了,他和爸爸要为妈妈做好吃的,请你猜一猜妈妈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议论:大虾、排骨、蔬菜、烤)

——师:打开遮住的部分,露出一盘虾,一碗汤。学念儿歌的前两句。(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2)出示挂图二。

——师:爸爸在干什么?(爸爸在切黄瓜)小朋友会干什么?(我也不能闲着,我帮爸爸放醋和糖吧。)

(3)出示挂图三。

——师:给妈妈尝一口。妈妈会说什么呢?(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小结: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利用图片让幼儿学习儿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尝一口。一边点头一边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妈妈与孩子相拥在一起。

(2)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妈妈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小结: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

(四)学念儿歌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给妈妈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老师心里非常感动,就把这件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给妈妈过生日》。

——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配合幼儿用书集体学习朗诵。

(2)提问幼儿增进幼儿对妈妈的.关心,愿意为家人做事。

——师: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20xx年xx月xx日)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菜?(炒鱼片,红烧肉,炒鸡蛋等)妈妈在家还做些什么?(洗衣服,做饭等)你在家能帮妈妈做些社么事情?(擦桌子、拿筷子等)小结:结合幼儿用书学习儿歌让幼儿增进对妈妈的关心和愿意为家人做事。

活动延伸:

幼儿提出的妈妈喜欢吃的菜名替换到儿歌中,进行仿遍练习。

(如“先来炒鱼片,再烧青菜汤”,“先来红烧肉,再来炒鸡蛋”。“先来拌三丝,再烧排骨汤”,“先来糖醋鱼,再来土豆丝”。)

重点分析:(一)(二)(三)(四)中完成,(一)(三)通过音乐、表演,让幼儿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二)(四)通过图片、引导观察让幼儿学念儿歌。

难点分析:(四)中完成,教师通过结合幼儿用书提问增进幼儿对妈妈的关心和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日歌的教案篇2

做母亲的,谁都不会忘记子女的生日;可是做子女的,有多少人记得母亲的生日、母爱是夏日清凉的风,是冬日温暖的阳光。人世间最珍贵的爱莫过于母爱。当你承受母爱的滋润时,是否该在心底留一分感动,一分牵挂,是否该为母亲做些什么。

课文述说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浅显,但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方”、“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提醒学生注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等字的字音。要借助拼音正音。

(2)识记生字要尽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还会记哪些字,怎样记住它。本课生字中,很多字都可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巾—布、方—放、能—熊;视—礼、想—怎。通过识记“饭、放”认识偏旁“饣”、“方”。

(3)可以通过读词读句的方法,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

怎么:这是怎么回事、

早饭、上班:吃过早饭,爸爸妈妈去上班。

今天、布熊、礼物: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只布熊。

2、写字。

指导写字,要发挥教材上范字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有重点地指导。

今:指导写好“人字头”,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以及点和横折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

雨:最后四“点”,左右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人”的“捺”均变为“点”。注意区别“雨”和“两”。

(二)朗读感悟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2、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饱含着母女之间的真情实感,要在朗读中体会。

第一次对话:体会小云疑惑、纳闷的心理,课前可以要求学生问问家长的生日,上课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小云的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学生从自己的了解中知道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小云第二次说的话:启发学生想象,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要通过朗读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让学生受到感染。

3、朗读课文时可采用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分角色朗读,还可以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课文读完后放《生日歌》。

(三)课后练习

课后的“读读说说”可巩固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老师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以做词尾。然后分小组比赛,选出本组代表参加全班擂台赛。打擂台可两两自由结合,选出题中一个字比。如,甲说“放心”乙说“放学”,甲说“开放”乙说“解放”……重复对方的'词或说不出为输。

(四)实践活动

1、课前建议学生问问并记住家长的生日。

2、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3、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张贺卡、一件手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课题“借生日”。

2、读完课题,问:小朋友们想问什么吗、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前只听说过借东西,生日也可以借吗、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谁把生日借给谁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互帮,识记生字。

3、小组合作读,读读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1)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3)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播放乐曲,配乐朗读全文。

(四)巩固字词

1用读词读句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1、阅读古诗《游子吟》。

2、建议学生动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家长。

古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日歌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经过本次班会,明确搞好卫生的重要性。

2、制定出具体的搞好卫生的计划、措施。

3、让班级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到讲卫生、懂礼貌!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受益终身!今日,我们开一节班会,主题是《搞好个人与班级卫生》。

2、谈谈环境对人的影响。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你最喜欢哪些地方?最厌恶哪些地方?为什么?

(3)个人卫生

生1:每一天洗两次脸、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2:拿了脏东西要洗手。

生3:每一天要刷两次牙。

生4、每晚要洗澡一次、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能够预防流感。而大多数人没有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也不明白如何正确科学地洗手。怎样才算是正确科学的洗手方法?一齐来了解一下。一般人在洗手时,多半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已经完成任务。要有效预防甲流等传染性疾病,医生提议,洗手需要按照七步法: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第二步,手心对手背交叉相叠搓洗;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搓洗;第七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转动搓洗。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学问很大,教师还提醒大家,全部的洗手时间至少约需30秒,以到达有效的清洁。

懂得了如何洗手,也要懂得什么情景下该洗手,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饭前便后”之外,还有很多情景是必须要洗手的。比如从医院出来,外出回家,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钱币之后都要立刻洗手,这样能够降低患病的风险。

除了要做好个人卫生,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班级卫生、学校卫生)

4、说说我们教室的整洁情景。

5、你喜欢我们此刻的教室吗?为什么?

(二)展开:高潮

1、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2、主持人讲名人讲卫生的事例:作家老舍先生虽有腿病。但每一天坚持打扫室内、院子,槁子中有废掉的,宁肯起身走几步丢进纸蒌。

3、学生举出名人讲卫生的例子:毛主席很讲卫生,他烟抽得很厉害,但从没乱丢一个烟蒂,甚至烟灰都不掉到地上。

4、主持人:我们班的卫生现状是:

(1)可喜之处:地面干??

(2)不足之处:维持干净的时间短

5、讨论:怎样坚持地面的干净。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班长记下那些可行的方法。

①不能随地吐痰。要吐在纸里包起来后在仍到垃圾桶里。

②教室要注意通风。

③每一天都要擦柜门和窗台。

④随时关注教室卫生,发现附近有垃圾及时把它清理干净。

⑤不随手乱抛纸片,不随处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建筑物上留下鞋印、球印,不在学校墙壁、走廊、桌面等处乱写乱画、不损坏公物。不在教学区内吃零食,不在餐桌上倒剩饭、剩菜、剩汤,不向楼下抛杂物等。

6、要选一位同学在课间进行保洁工作,课室走廊、讲台前后要坚持清洁。生成:同时要在告别不卫生习惯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的、随时随地的捡拾地上的垃圾,擦洗墙上、桌面上、黑板上、地砖上的污点、污痕。

(三)结束

1、各人交流,整理出适合自我实施的具体措施。

2、号召同学从我做起,搞好班级卫生,搞好个人卫生。

(四)总结

同学们,这次班会开得十分成功,同学们发现了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制定了可行的措施。愿同学们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搞好个人卫生,搞好我班卫生。

生日歌的教案篇4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学前教育具有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它使我们更关注孩子学习的状态。小班的孩子怎样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呢?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蔬菜1棵,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

2.用硬纸做一个蔬菜老人。

3.一个生日蛋糕。

活动与指导:

一、蔬菜奶奶的客人

1.蔬菜奶奶要过生日。

——小班孩子的想像力极其丰富,所以,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激发情绪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孩子们的情绪随着情节亦步亦趋。这里是以蔬菜奶奶的生日为情景,引领孩子进入活动。

在活动中:

师:(出示纸制蔬菜)这是什么?

孩子:蔬菜。

师:这是蔬菜奶奶还是蔬菜宝宝?

孩子:蔬菜奶奶。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孩子:戴着老花眼镜……有一条一条线……有皱纹……

师:是啊。蔬菜奶奶今天要过生日了。她要请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闻闻,猜猜蔬菜奶奶请了哪些客人?

……

师:把你布袋里的小客人请出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我的茄子宝宝是弯弯的……我的茄子宝宝是紫色的……我的茄子宝宝摸上去是滑滑的……我的黄瓜宝宝也是弯弯的……是绿绿的.……

师:谁的宝宝摸上去也是滑滑的……哦,有的宝宝摸上去是滑滑的,有的是粗糙的……

孩子:我的萝卜宝宝是长长的、红色的……我的萝卜宝宝圆圆的,是白色的……

师:萝卜有长的圆的,还有不同的颜色……除了红色、白色,还有什么颜色的萝卜?

孩子:有绿色……我也是红的(举着胡萝卜)……

师:这是红的(将红萝卜与胡萝卜作比较),胡萝卜的颜色和红的一样吗?这个颜色叫橘红色……

——在引导孩子的认知过程中,尽可能地寻找时机,丰富孩子的知识。

师:(小结)今天,蔬菜奶奶请的客人有萝卜宝宝、番茄宝宝、黄瓜宝宝、茄子宝宝。(边说边出示相对应的蔬菜图片)这些宝宝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

——这里尽可能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征。这时,孩子获得的能力发展远比了解蔬菜的知识重要。

2.“小客人”来排队。

——和孩子的生活相似的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在选择蔬菜的种类和数量时,我就考虑让孩子积累一些数学经验。我们的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数,只要用心,就可以在生活的背景中,让孩子在感知数中学习算术。另外,品种多样的萝卜、番茄、茄子,以及“给蔬菜排队”的不同维度,都让孩子感受到:世界是丰富多样的。

在活动中:

师:把“小客人”放在一起,排排队,一起去蔬菜奶奶的家。

孩子:……大的排第一个……黄瓜宝宝排在前面……长的茄子排在前面……

——就谁排在第一个,孩子的视角是多元的,有时是大的排第一,有时是短的排第一……教师这时要传递的是:事物可以是多元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可能渐渐地养成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师:我们来数数,有几只番茄宝宝……谁会写“5”……谁知道“4”是什么样子的……

——这时,孩子感受到了物体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征,也感受了数量和数字。

二、去蔬菜奶奶家

——小班年龄是言语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语言习惯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我设计了“蔬菜奶奶眼睛不好、耳朵不好”的情节,来养成好习惯。

关于汉字的学习,我的做法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让孩子反复感知,从而认识一些汉字。

在活动中:

1.师:(将贴在板上的蔬菜图片用笔圈起来)这些宝宝和蔬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汉字“蔬菜”)

2.师:我们一起去蔬菜奶奶家……门关着……蔬菜奶奶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谁?

孩子:我们说……告诉她……

师:蔬菜奶奶耳朵不好,怎么办?

孩子:我们说得响一点。

师:好,我们去蔬菜奶奶家了。

……

师:蔬菜奶奶家到了。谁先去敲敲门?

教师扮蔬菜奶奶:谁呀……你是什么样的黄瓜宝宝……好,请进请进……

——教师的提问,关系到孩子的思维活动的质量,好的提问可以推进孩子的活动。

三、和蔬菜奶奶过生日

1.为蔬菜奶奶唱生日歌。

——音乐对于我们平常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它可以为我的情绪情感推波助澜,在我幸福的时候飞扬我的幸福,在我痛苦的时候缓解我的痛苦。所以,我想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音乐是可以随时随处地为自己而用的。

在活动中:

在蔬菜奶奶家坐下……

师:蔬菜奶奶请我们吃蛋糕啦。我们为蔬菜奶奶唱生日歌。

孩子唱《生日歌》。

师:老师的生日歌和你们的有些不一样……(老师将“蔬菜奶奶”填进生日歌里)

孩子也和老师一起唱……

2.分生日蛋糕。

——在这个活动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对数的了解远远不止我们认为的那样。

在活动中:

师:蔬菜奶奶的蛋糕谁想吃……一个蛋糕给谁吃?

孩子:(纷纷举手)我……

——小班孩子的心里只有自我,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的眼睛看见同伴。

师:一个蛋糕给谁吃?

孩子:切开分吧……

师:(切两刀)这样够了吗……

孩子:够了。

师:数一数……6块……这6个人有得吃,其他的你们就没有了。

孩子:不行,再分。

师:数数,够了吗……(一直切到与大家的人数一致)

——引导孩子关注集体。

另外,由于每切一刀都会增加两块,所以,可以让孩子积累双数的概念。教师指导语可以是“刚才有6块,切了一刀是几块?数一数”等等。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完全超过我们的估计。

3.一起吃蛋糕。

——要求小班孩子有谦让行为有些勉强,但是可以提醒他们关心同伴。在活动中,我用“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吗”来提醒孩子关注别人。

活动后思考:

这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轻松,孩子喜欢。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小班孩子的活动设计和孩子的生活越贴近,越容易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

生日歌的教案篇5

活动一:《给妈妈做礼物》

教学过程:

1、谈话:到了“三八”节了,小朋友知道“三八”节是谁的节日吗?

2、和孩子讨论怎样与妈妈和奶奶过一个愉快的“三八”节。

3、孩子分组进行制作装饰物,选择自己想为妈妈、奶奶装饰的物品。

4、请孩子将制作好的装饰物选择一样或多样送给妈妈或奶奶,并为她们装扮。

5、孩子与妈妈、奶奶一起制作物品。

教学目的: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奶奶及所有女人的节日。

2、培养孩子爱妈妈、奶奶的感情,知道妈妈、奶奶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和奶奶。

3、体验亲手装扮妈妈、奶奶的乐趣。

活动二:《庆祝妈妈奶奶的节日》

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孩子和已装扮好的`妈妈随音乐一起入座。

2、愿意和妈妈一起表演节目的幼儿和妈妈共同创作节目进行表演。

3、孩子、妈妈、奶奶、老师一起随音乐自由舞蹈。

教学目的:

1、通过制作的装饰物为妈妈装扮,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会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为妈妈和奶奶庆祝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