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完善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课堂挑战与变化,教案的结构合理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托班爬的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托班爬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做糖葫芦的技能。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橡皮泥、小棒若干根、一串糖葫芦(实物)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出示一串糖葫芦“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糖葫芦)
“小朋友吃过糖葫芦吗?好吃吗?”
“娃娃也想吃糖葫芦,我们来给它们做糖葫芦吧!我们一起来做糖葫芦。”
2、老师示范做糖葫芦。
掰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然后两手合起来搓成小圆,放在桌子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搓几个小圆,然后用小棒串起来,变成糖葫芦状。糖葫芦就做好了。(目标1)
3、交代要求,开始操作。(目标2)
(1)在操作时,提醒用正确的方法。
(2)做好一串糖葫芦后,还可以再做另一串糖葫芦,比比谁做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葫芦
“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
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将糖葫芦送到娃娃家去,给娃娃吃。
托班爬的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母亲节的意义,明白母亲节送妈妈礼物的意思。
2、幼儿在制作爱心手链的过程中,体验穿珠子游戏的趣味性。
3、锻炼幼儿的手部灵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创新力,锻炼幼儿手、眼、脑协调灵活性发展。
4、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串珠规律制作精美漂亮的爱心手链。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有基本的穿孔经验
2、五彩小珠子、剪刀、弹性小绳子
3、教师提前做一根爱心手链作参考样本
4、母亲节相关手工手链礼物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母亲节相关手工礼物,引导幼儿观看,通过观看母亲节手工礼物,激发幼儿主动为妈妈制作爱心手链的愿望。
(1)小朋友们,请看图片,这些都是其他小朋友做的母亲节礼物,小朋友们把这些漂亮好看的礼物送给妈妈作为节日礼物,他们的妈妈很开心。
(2)教师继续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手链制作的相关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描述。
(3)你们带过手链吗?你们喜欢手链吗?你们的'妈妈有没有手链呢?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手链送给自己的妈妈呢?
2、教师带领幼儿进入diy环节,出示diy制作手链的基本材料。
(1)教师出示材料包,引导幼儿认识材料包里的物品。
(2)教师出示珠子,引导幼儿观察小珠子的颜色。教师介绍弹性小绳子,告诉幼儿相关注意事项。
3、教师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注意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有规律的穿珠子,现在绳子的尾部打好一个节,以免珠子从后面滑落。
(2)幼儿穿珠子,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按照规律穿珠子。第一个穿哪个颜色的珠子,第二个穿哪个颜色……
(3)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按照abab的规律进行串珠子。
4、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手链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母亲节到了,你们把这份精美的手工手链带回家送给妈妈做礼物吧!
托班爬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并用不同的情感、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2. 在教师的提示下,探索理解图谱,记忆歌词。
3. 感受助人为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钢琴,图谱及操作材料:小黄鸭、娃娃表情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好
引导幼儿感受高低、大小、速度快慢等的不同。
师:刚才老师的问好与平常问好有什么不同?
二、学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欣赏老师范唱。
师:听了这首歌曲,感觉怎样?
师:歌曲里讲了几件事情?
2、引导幼儿掌握歌曲。
(1)幼儿欣赏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师:在仔细听听,歌曲里都唱到了什么?
(2)根据第一遍幼儿回答的情况,再次欣赏,继续出示小图片。(教师在幼儿没有听出来的地方,放慢速度演唱)师:再来欣赏一遍,看看你还能听出什么?
3、幼儿欣赏歌曲,利用节奏卡学习副歌部分。
师:小黄鸭哭的和小朋友唱的节奏一样吗?
师:他们是按照什么样的节奏呢?(引导幼儿练习拍节奏)
师:小黄鸭哭几次?小朋友唱几次?(引导幼儿贴上“2”的卡片。)
4、据图谱,幼儿按琴的节奏念歌词。
5、幼儿看图片,听琴声,在老师的提示下演唱歌曲,并根据幼儿接受情况重点练习。
二、用娃娃表情图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情感。
1、引导儿用较慢的速度、连贯、轻柔、伤心的声音表现歌曲第一段。
2、引导幼儿用较快的速度、跳跃、高兴的声音表现第二段。
师:小朋友把小黄鸭送回家,小黄鸭心情怎样?而密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
3、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情绪贴娃娃表情图。
师:你觉得两个娃娃表情图分别可以贴在哪?
三、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演,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师:如果你看到其他小朋友迷路了,你应该怎么办?
托班爬的教案篇4
今天区域活动时,在美工区进行绘画活动的凯凯小朋友,活动开始时,我还见他正在图画本上画画,转眼间,他把目标转移到了附近的墙面上,正在用水彩笔大手笔的画着,见此情景,我马上过去阻止,说:“凯凯,我们在图画本上画画,好吗?你这样在墙上乱画,会把墙壁弄脏的。”凯凯看了看我,撅着小嘴很不情愿的说:“老师,我想画个大大的公园,有水池,有花,还有小桥,我想邀请小朋友们都去玩,可是图画本太小了,画不上。”我听完他的想法,再看看这墙面,上面贴了瓷砖,心想:就不要阻止凯凯的创造力和好奇心了,给他这一次“搞破坏”的机会吧。便说:“那好,你继续画吧!”凯凯高兴地点了点头,转过身去继续开始了他的“大创作”。这时,其他几个在美工区画画的孩子,见我没有阻止凯凯在墙面上画画,也加入了这次墙面涂鸦,活动结束时,小朋友们互相欣赏着他们的作品,凯凯小朋友还不停的给小伙伴们当解说员呢:“这个水池里有好多小鱼……”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们都喜欢到这儿来画画,于是我便把这一面墙留给孩子们做“涂鸦墙”。区域活动时,来美工区的孩子们,孩子们可以在这面墙上随心所欲的画画,他们可开心了。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幼儿都是绘画天才,也是创意天才,在他们拿着笔恣意图画时,其实是在启动自己的`艺术才华。我在擦掉孩子们的每一次涂鸦前,都会端详一番,画面上那种随意、可爱,表达的自由洒脱;孩子们的这种奇思妙想,大胆的创作,是任何老师都教不出来的。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画着属于自己的世界。当我们用心的去看孩子的作品时,就不会把孩子们在墙面上的创作看成是破坏了,相反,这面涂鸦墙激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们在涂鸦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将想象落实到手中的画笔上。
画画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孩子在这个年龄之所以喜欢涂鸦,是因为他们这时候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都很差,而涂鸦不费事,对孩子来说非常轻松,他们想怎么涂就怎么涂,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因此,涂鸦成了孩子进行想象、表达心情、传递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给孩子一面涂鸦墙”,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涂画,在涂鸦的过程中,孩子能体验到画画的乐趣,从而获得成就感,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涂鸦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自由表达的快乐。
托班爬的教案篇5
设计用意: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里,当小孩们看见“毛毛虫”时常常会显现出好奇、恐惧等等形形色色的反应。但是,十之八九孩子并不晓得毛毛虫最后会变为漂亮的小蝴蝶。因此我们依照教学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语言教学《毛毛虫的小故事》即是教学之一。我们企图通过一個生动有趣的故事,协助幼儿园小班孩子了解毛毛虫退变成小蝴蝶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准确地使用量词,使孩子在一边游戏一边述说的过程内,很好的理解小故事,体会参加文学教学的愉快。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而且有趣的.游戏教学,协助孩子理解小故事内容。
2、启发孩子学讲量词:个、支、片;学讲短句:第1日找着了个红苹果、次日找着了2支黄甘蕉(即指:香蕉)、第3日找着了三片绿叶子。
3、初步培育孩子对文学教学的兴致,愿意参与文学教学,并体会成功的愉快。
教学预备:
1、孩子动手操作教学材料一人一份:苹果一個、甘蕉(即指:香蕉)2支、叶子三片(安排成苹果园、甘蕉(即指:香蕉)园、小林子的情景),纱巾1条。
2、孩子已看过毛毛虫与小蝴蝶的图片,清楚些许简易的知识。
3、录音机、music磁带。
4、自制小故事图书。
教学过程:
一、律动“毛毛虫热身操”,启发兴致。
师:“毛毛虫们,跟着大姐姐到草坪上去玩好不好?”,“让毛毛虫们与大姐姐一块儿来跳个舞吧”。(师、幼随music一块儿做“毛毛虫热身操”。)
二、游戏“毛毛虫的小故事”,协助理解。
师:“毛毛虫的肚皮饿啦,让我们一块儿去找吃的物品吧。”(幼儿教师启发孩子依照场景开展游戏,边教学边述说,提示孩子准确使用量词:个、支、片)。
1、第1日,毛毛虫们与大姐姐一块儿到苹果园中,每条毛毛虫吃一個苹果。(孩子随教师一块儿爬到“苹果园”,将一個苹果摘下贴于自个儿的肚皮上,一边做一边讲:“我找着了个红苹果,啊唔啊唔吃了啦。”)
2、次日,毛毛虫们与大姐姐一块儿到甘蕉(即指:香蕉)园中,每条毛毛虫吃两支甘蕉(即指:香蕉)。(孩子随教师一块儿爬到“甘蕉(即指:香蕉)园”,将2支甘蕉(即指:香蕉)摘下贴于自个儿的肚皮上,一边做一边讲:“我找着了2支黄甘蕉(即指:香蕉),啊唔啊唔吃了啦。”)
3、第3日,毛毛虫们与大姐姐一块儿到小林子中,每条毛毛吃三片小叶子。(孩子随教师一块儿爬到“小林子”,将三片摘下贴于自个儿的肚皮上,一边做一边讲:“我找着了三片绿叶子,啊唔啊唔吃了啦。”)
三、融合游戏经验,勇敢述说小故事。
1、教师:“毛毛虫们你们吃饱了么?能告知大伙儿这三天你吃了些啥吗?”(启发孩子自由地开展沟通。请个别孩子在集风光前行行述说。)
2、(展示自制的图书)教师:“大姐姐编了个小故事,名称就叫《毛毛虫的小故事》,孩子们是否想听呀?”(启发孩子一边看图书场景边完好无损地听小故事,在小故事的结末端分以前插进提问:毛毛虫们你们吃饱了会怎样哩?以后会变为啥呢?)
3、师、幼一块儿完好无损地述说小故事。
四、效仿毛毛虫变小蝴蝶,添加情调。
1、教师:“毛毛虫们,你们累吗?叫我们歇息吧!”(孩子自个儿将丝巾披在身上变为蛹,接着听music慢慢变为小蝴蝶飞起来。)
2、教师:“小蝴蝶们让我们一块儿到外头去做游戏吧!”(教师跟幼儿听music做小蝴蝶飞出教学室。)
托班爬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小羊、小白兔,小鸭子的头饰若干个。
3、小鱼、骨头、小草、萝卜,虫子的图案若干个。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动物头饰,带领幼儿学做动物的样子。
我是小花猫,喵喵喵(小狗,小羊,小猴)教师带领幼儿跑一跑,跳一跳)
2、 教师引导幼儿帮小动物找食物。
小动物们肚子饿了,我们来帮小动物找东西吃好吗?小花猫要找什么食物呢?小狗呢……
3、 边找食物边念儿歌:
小花猫喵喵喵,抓到老鼠喵喵喵。
小花狗汪汪汪,肯肯骨头汪汪汪。
小鸭子嘎嘎嘎,吃到小虫嘎嘎嘎。
小绵羊咩咩咩,来吃小草咩咩咩。
小白兔蹦蹦跳,拔起萝卜跳跳跳。
4、 教师给幼儿带上头饰,让小朋友们扮演小动物找食物。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找食物。
5、 活动反复进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找食物的.了解。
6、 教师鼓励幼儿找对了食物。
教师小结:
谢谢小朋友帮小动物们找到了食物,你们真棒!
托班社会教案:小椅子的表情
托班爬的教案篇7
设计意图
折纸活动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当一张小小的纸片,通过几次翻折,就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或玩具,这种兴奋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述清楚的。因此,折纸游戏不仅深受大人的喜欢,而且也同样吸引孩子。本学期,根据我园总的教研形式——以美术活动为主,结合小班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性,我设计并准备了这节以折纸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快乐的小狗。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会折小狗的头,添画出小狗的眼睛、鼻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学会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3、享受折纸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狗玩具两个,三角形的纸若干、折纸步骤图、水彩笔、大头针、已折好的小狗头数个、用折好的小狗头拼成的“小狗全家福”。用kt板做成的不完整的全家福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教师学小狗叫)
“我们学小狗的叫声请它出来好吗?准备——汪汪”(教师与幼儿共同学小狗叫)
二、基本部分,学习折狗头
1、教师出示玩具小狗—汪汪以及一幅完整的全家福。
汪汪给你们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我们仔细看看,上面都有谁?它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重点耳朵耷着)与“汪汪”进行对比(引出是用纸折的贴上的)。
2、出示小狗“小白”及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诉幼儿这张照片上没有“小白”的哥哥、姐姐,“小白”感到很孤单,不开心,请幼儿帮忙想办法,让它高兴起来(引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3、出示折纸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步,老师进行简单讲解(要提到“倒三角形”)。
4、每人发一个三角形纸,跟着老师一起看着步骤图,完成折纸。
5、折完狗头,再请孩子把狗的眼睛、鼻子画上。
6、用大头针把狗头贴到全家福上。
三、教师选部分作品讲评,指出好在哪里,哪儿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四、结束:表情歌
师:今天,我们帮助了小狗,开心吗?如果开心的话,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幼儿参与性高,能在老师的提示下看图示步骤大胆尝试。教师讲解细致、到位,幼儿能较好的操作。在开始部分,教师能启发幼儿用语言对小狗头的外形进行总结,特别是狗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活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贯穿了对幼儿情感的教育,结束部分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感,活动讲评时能让幼儿尝试评价,发展了幼儿的分辨能力。总之,本次活动比较成功,在多方面提高了幼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