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教案6篇

时间:2024-03-09 作者:Iraqis

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物理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物理的教案6篇

物理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规律,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锻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先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同学们观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联进去一个相同的灯泡,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问题: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

导出课题: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回忆关于电压的知识。

回答1:电压符号“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毫伏等单位。

问题2:还记得电压表怎样使用?

回答2:(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注意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教师引导:为什么串联之后小灯泡变暗了呢?这其实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猜想:串联电路中,每个灯泡电压小于总电压。

5.交流讨论:实验中哪些数据不符合结论,为什么?操作是否正确?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6.总结: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问题3: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谁能解释一下课前老师演示的小实验呢?

回答3:当电路中只有一只小灯泡时,它的电压等于总电压。而两只小灯泡的电压之和才等于总电压,所以此时没个小灯泡电压减小,亮度变暗。

环节三:巩固提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填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流程。

物理的教案篇2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实验探究。

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

3、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

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矢量、标量)。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判断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巩固练习

练习题??

练习题二

(4)小结作业

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②布置课后作业。

4、板书设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高中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物理的教案篇3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重点:密度

难点:密度

教具、学具: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大小不同的若干铁块, 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活动:想想做做

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学生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通过上面“想想做做”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不同的。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二)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三)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四)密度的单位

密度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密度其他单位:,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让学生看课本一些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要求学生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引导学生阅读表中列出的各种物质的密度值,对于那些常见的物质的密度,形成一些具体的认识,例如金比铜的密度大,铜比铁的密度大,冰比水的密度小,记住水的密度等。

讲解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密度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地书写,不能遗漏。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完成对应同步练习

六.教学后记: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密度的测量

难点:密度的测量

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一) 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 怎样使用量筒?

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另外,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

1.如果要测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或无法浸入现有量筒之内,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出它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如果现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将物体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物体的体积。

(二) 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石蜡)的体积?

可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液体时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石蜡的体积。

(三)探究

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

以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为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和塑料块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让学生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完成对应同步练习

六.教学后记:

物理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能熟练说出平抛运动的概念、性质、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3、用分解的思想处理平抛运动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难点:用分解的思想理解平抛运动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通读教材,熟记本节基本概念、规律,然后完成问题导学中问题和预习自测。2、问题导学中 “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本节内容的核心和基础,是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应重点理解和熟练把握。3、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再次查阅教材或其他参考书。4、记下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究。5、限时15分钟。

?问题导学】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4、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和竖直方向的 。物体从o点开始平抛,t时间后到达p点。在图中画出t时间内位移s、t时刻的速度v如图。把速度、位移沿x、y方向分解如上图,则

水平方向分速度vx= ,水平方向分位移x = 。

竖直方向分速度vy= , 竖直方向分位移y = 。

合速度公式v = ,其方向tanα = (α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

合位移公式s = ,其方向tanβ = (α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

物理的教案篇5

一、开学伊始的思考:

新的一轮高一开始,几个问题自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1、高中物理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三年规划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科目标: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学生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所有物理老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

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打好基础,应对高考。

2、高一目标是什么?

高一是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一是基础,特别是本学期,是入门期。

是克服“物理难学”、“惧怕物理”心理的关键时期;

在知识上是基础;

在学习兴趣培养上;

学习方法指导上;

在培养规范上;

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上。

3、应当怎么教?(教师的行动)对应新的形势,我们应当怎么教?

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规范办学的形势,今年8月22日会议上教育局提出继续坚持“两个不动摇”。

新课程改革当然不仅仅是更换一套教材那么简单,教师教学方式要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而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又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物理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

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

(1)什么是电流?

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

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

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③持续电流形成条件:要形成持续电流,导体中场强不能为零,要保持下去,导体两端保持电势差(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电流。

导体中电流有强有弱,用一个物理量描述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从而描述电流的强弱。

(3)电流强度

①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这样可以通过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来描述电流强弱,这个比值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毫安表示。

②表达式:

③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④性质:电流强度是标量.初中学过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电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关键看满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⑤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所以电流是有高电势向低电势流动,在电源外部,是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4)电流分类:

按方向分成两大类: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方向不变,如果直流电大小不变,就称为恒定电流,这是高中阶段电流知识的重点。

交流电:方向随时间变化。

前面讨论了电流,尤其是持续电流的形成,要求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即电压.电流强度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

演示

先给学生介绍实验电路图,教师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并请学生观察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要求学生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为待测电阻(定值电阻)。

演示

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观察电表的变化,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都随导体的电阻有关。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由实验得到电压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呢?

分析:用控制变量法,先保证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让其余两个量之间相关,然后结合起来分析。

保证电阻不变,调节电压,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 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注意:这一方法可以类比数学中函数图象,用描点法来研究,启发学生思考物理与数学的联系。

把所得数据描绘在 直角坐标系中,确定 和 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这些点所在的曲线包不包括原点?包括,因为当 时,这些点所在曲线是一条什么曲线?过原点的斜直线。

把 换成与之不同的 ,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

结论:给定导体,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或者对不同导体,图象斜率是不同.相同电压下,两导体电流分别为,导体2对电流阻碍作用比导体1大,的倒数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称为电阻。

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

说明:①对于给定导体, 一定,不存在 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的关系。

②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3)单位:电压单位用伏特(v),电流单位用安培(a),电阻单位用欧姆,符号Ω,且lΩ=1v/a

常用单位:1kΩ=1000Ω;1mΩ= Ω

3、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早用实验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最后得出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注意:

(1)式子中的三个量 必须对应着同一个研究对象。

(2)大量实验表明,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等)。

(三)小结

1、不要认为在任何导体中,电流都与电压成正比,对于非纯电阻电来讲则不然。

2、仅仅是带内阻的定义式,而不是决定式,电阻的大小不决定于电压和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