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08-16 作者:Lonesome

我们写的心得体会是会被别人看到的,所以严谨的语言和明确的中心是很重要的,在心得体会的写作上,多下一番功夫才能将它写得有价值,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资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资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5篇

资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行使职能及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部分资产关系到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笔者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根据现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只设置总账,没有设置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购置的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资产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账实不符,大量资产游离于账外,正常资产处置无法下账,不正常的资产损失也无人追究责任。

(二)资产产权关系模糊。

产权登记作为界定产权归属、确认国家所有关系、单位占有使用关系的一种法律凭证,对行政事业资产产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审计情况来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产权登记,特别是一些行政划拨的资产,长期不办理过户入账,事隔多年后既无法认定其原始价值也无法证明其产权归属。

(三)经营性资产管理不规范。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用于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经营性活动,所得收益既不缴入财政专户,也不向财政部门缴纳“非转经”占用费,用于弥补办公经费不足或发放补贴,在财政体外循环。

(四)资产处置程序不合规。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处置上,既不经过专业技术机构的评估,也不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自行处置国有资产,容易导致“假报损、真转移、假报废、真多占”等情况的发生。

(五)部门间资产配置差别悬殊。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资产属非经营性资产,占用的资产没有创收的压力,各单位尽量争取多占用国有资产,造成了不同部门间占用资产规模悬殊。根据最近对某市8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财务审计调查情况看,有的单位人均占用国有资产31万元,而有的单位人均占用国有资产仅4万元,部门间资产配置差别悬殊。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到账账、账卡、账实三相符,要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盘盈或盘亏资产,查明原因,该报废的进行报批处理,该入账的盘盈资产作入账处理。

(二)规范资产操作程序。

资产的购置、划拨、变动、注销要按照《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申办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经营性资产转非经营性资产应向财政部门审批,并缴纳“非转经”占用费;资产的处置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由单位向主管部门申报审核、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三)科学合理配置资产。

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设计资产配置定额标准,依据其人员编制和资产定额标准来配置资产,超配的资产在不同部门间调剂,杜绝多要多占行为的发生,提高资产运行效率。

资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2

思路如下复:首先是对固定资产做一制个简要2113介绍,然后对学习5261之后自己的收获加以说4102明。

示例如下:

一般而言,1653固定资产这个领域不一定要做多少内控测试,因为当年的新增和减少可能很有限,不算什么主要交易。但是新增一般看有没有预算,报废而减少的固定资产一定要看有没有残值收入,残值收入合不合理。

不过,一般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上往往有缺陷,最明显的,是以下这么几条:

1、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如设备科(主要管机器设备)和其它部门(主要管厂房及其它东西)并不与财务部定期核对各自的记录,这些部门也不定期做固定资产盘点;

2、每台固定资产上没有固定资产标签;

3、在建工程完工转固定资产的时间不是严格按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来执行的,往往是有了竣工决算报告才转为固定资产,造成折旧的提取推迟;

4、年末盘点走形式,没有盘点痕迹;

5、大型购建活动,日后交付使用的单项固定资产,也就是资产明细和实物资产好像没有一一对应的清晰关系,造成价值核算和数量核算的脱节,不利于日后固定资产的管理。

资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3

首先,很荣幸这学期能够跨专业选到潘老师的资产评估学课程。

我是一名来自金信实验班的学生,由于想要修双学位所以跨专业选了几门和本专业没有太大相关性的课程,在最初跨专业选课时大家都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一周去听下觉得哪个好就选哪个。

一位同学向我推荐了资产评估这门课程,我来听的第一堂课就被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以及老师丰富的理论实践所吸引,果断选上这门课还向室友做了推荐共同来学习本门课程。

(有一位以前的同学还因为没有选课名额旁听了一个学期的资产评估学)

在这门课程中,自己确实学习到了很多的概念知识,我掌握了资产评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了机器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以及企业价值等评估的流程和相关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资产评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没有充足的理论知识无法做好评估,而由于评估对象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光有理论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对一个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价。

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现实的甚至贴近生活的案例,这就为我们学习这们门课程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关于老师的授课方式方面我非常喜欢,潘老师给我们的知识并不会像某些老师那样一味的灌输知识,好像这个东西就必须是这样,不这样就是错的感觉,老师很注重同学们自己的思考,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给大家展示事实案例,引导大家对产生的问题的思索,然后再进行点拨。

这种方式真的很好,我觉得所谓大学生,不该像高中那样应试教育仅仅为了一个分数而学习,分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也限制了老师的一些讲课方式。

我一直觉得,大学应该是一个学习思想的过程。

潘老师的期末审核方式很合理,文字计算题巩固同学们掌握的基本知识,课堂展示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和实践能力。

在我和室友准备展示的过程中,我们为了更好地完成展示做了很多准备,还为一些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不过最后完成时感觉确实有了一些收获,在准备过程中还得到了老师在百忙之中的指导,真的很感谢老师!

关于老师的授课,我希望能够提一点自己小小的建议,就是老师在整个学期课程中,可以安排一次真正的企业评估实践,因为如果以学生个人的话很难说走访一个企业来进行评估,利用周末时间带同学们参观一些企业然后让大家分工来做一个基本的企业价值评估展示,这样,就大大加深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力度,相信大家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好。

一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很多知识,不只是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活上以及精神上的充实,由于专业的不同,以后学习资产评估类的课程机会可能很少,但是我相信一定会在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这方面的问题,那我这学期所学的东西也将有很大的用处。

最后还是由衷感谢老师这学期的悉心教导!

资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4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要求我们掌握资产评估的含义、目的、原则、依据等;能结合实际熟练运用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规范编写资产评估报告书;培养和提高我们应用资产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资产评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小组分工的原因,我负责了自己擅长的部分,没有参与评估对象的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主要负责资产评估报告书的撰写和资产评估报告演示文稿的制作。虽然我没有参与这次课程设计技术性的工作,但也通过撰写资产评估报告书长了一些上课时因开小差而漏掉的知识点。也通过和小组成员的讨论与交流,粗略掌握了资产评估的原则、依据、方法等。

小组成员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大的原因在于理论知识的欠缺。这一问题让我明白虽然认识源于实践,但同时实践也需要认识为前提。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各种房地产估价的方法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学会了房地产估价报告的格式,深刻地认识了评估方法及其使用房地产类型,正所谓,坐而言不如立而行,对于这些房地产评估的方法还是应该自己动手实际运用才会有深刻理解。同时还深刻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分工明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产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5

固定资产占据着一个单位资产价值总额中的绝大部份,它是一个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学习明确了工作职责,清晰了工作思路,使我对国有资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剖析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的管理现状,并提出科学化对策。

一、剖析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形式有:“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等。当前的问题有:(1)账外固定资产的存在,客观上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2)主观上重投入轻管理,使得固定资产清理盘点流于形式,对已报废、废弃或被盗丢失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致使难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管理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缺乏相应制度约束。多年来,__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漏洞。3、资源浪费,重使用而轻保养,物不能尽其所用。单位和个人对资产的维护保养缺乏主动性,存在资产是单位公有的,损坏了再买的想法,缺乏对资产的维护保养,造成有些资产达不到本身应具有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