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孔融让梨》教案6篇

时间:2025-05-05 作者:Brave

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常常会思考如何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案中应包含明确的评估策略,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孔融让梨》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孔融让梨》教案6篇

小班《孔融让梨》教案篇1

教育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谦让的道理

2、教育幼儿懂得礼让,知道尊老爱幼

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幼儿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他人着想的品德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鼓励语: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物质准备:图片2张、故事《孔融让梨》、儿歌《让座》、一盘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爸爸瞧妈妈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孔融画面,引出内容

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孔融让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听故事孔融让梨

提问:你们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故事听到一半)

教师:让我们继续来听听孔融到底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

提问:1、孔融为什么挑最小的梨?他是怎么想的?

2、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教师:我们在来听一遍故事,听听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爸爸是怎么夸奖他的?

提问:你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小结: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是不是很懂事啊?古代的小朋友懂得谦让,我们现在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懂得谦让呢?

(三)听儿歌《让座》

导语: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让座》,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儿歌《让座》)会唱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唱。

提问:儿歌好听吗?儿歌中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这位小朋友也这么有礼貌,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她学习啊?

三、结束部分

小结: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好的留给别人,儿歌中的小朋友也懂得给老奶奶让座,大家都夸他们是好孩子,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兄弟姐妹之间要友好相处,有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要只顾自己。我们要学会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兄弟姐妹。

今天老师请大家吃梨,你挑哪个?为什么?小朋友排队上来拿。

附:《孔融让梨》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孔融,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只有四岁,就知道让梨。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小班《孔融让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孔融怎样分梨。

2、懂得尊重大人,爱护弟弟妹妹。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为什么要“让”。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梨模型,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1、孔融家都有谁?孔融最大吗?

2、 孔融为什么要一个最小的梨?

3、 孔融怎么对爸爸说?

4、 你们喜欢孔融吗?

我们要像孔融一样关心大人,爱护弟妹。

三、经验联想

你们关心过别人吗?

四、做游戏

小朋友扮演《孔融让梨》里的角色。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小百科: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小班《孔融让梨》教案篇3

设计背景

我一直都在小学教,没有从事过实际的幼儿教育。这个教学设计可能有点小学化。这一课时我在女儿书上看到,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的。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孔融怎样分梨。

2、懂得尊重大人,爱护弟、妹。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为什么要“让”。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梨模型,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1、孔融家都有谁?孔融最大吗?

2、孔融为什么要一个最小的梨?

3、孔融怎么对爸爸说?

4、你们喜欢孔融吗?

我们要像孔融一样关心大人,爱护弟妹。

三、经验联想

你们关心过别人吗?

四、做游戏

小朋友扮演《孔融让梨》里的角色。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小班《孔融让梨》教案篇4

活动名称:社会:孔融让梨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初步学习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2、通过故事欣赏与实践,增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本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有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要请你分给哥哥、妹妹和你自己,你应该怎么分?

二、引出故事题目并进行解释,讲一遍故事。

三、启发提问:

1、故事题目是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梨分给自己?他是怎么想的?

3、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四、指导幼儿观察教本,在听一遍故事,。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孔融“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并学习其中对话。

五、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这样让梨,我们应该怎样谦让。

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

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请我分苹果,我就拿大的。通过这次学习都愿意以后会把大的、好的分其他的宝宝。

小班《孔融让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尊敬长辈,学会分享与谦让。

活动准备:

?孔融让梨》图书一本。(编号:123)水果人手一份(香蕉、苹果)。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的话题导入活动。

1、春天到了,阳光明媚,小草从泥地里钻出来升升懒腰,小花也穿上五颜六色的花裙子跳起了欢快的舞,小朋友也唱起了春天的歌,听,多美呀。(幼儿唱歌曲:春天)

2、滴沥嗒啦,天上下小雨了,小雨从哪里来的呀?小雨要到哪里去呀?落到了小树梢上,小树梢怎样了呢?(幼儿唱歌曲:小雨点)

教师:我还听见了风的声音,风也在轻轻地唱歌呢?(幼儿唱歌曲:风)

3、对呀,今天是多么快乐呀。老师请来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到幼儿园作客呢。

二、创设情景。

1、老师准备了一些香蕉,大家一起品尝好吗?孩子们,一人拿一只小碗,每个小碗里都有两块香蕉,你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人吃一块。

2、香蕉好吃吗?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的?你们刚才是一人吃了一块吗?你吃的是大的还是小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的.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呢?

3、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孔融让梨》

讲完后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孔融几岁的时候?孔融和哥哥弟弟玩的是什么游戏?在吃梨的时候,孔融为什么要选择最小的梨呢?

4、你几岁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天很辛苦的照顾我们。那我们吃香蕉的时候,大的应该留给谁呢?你应该怎么说呢?

三、再次品尝水果,幼儿对家长说感恩的话。

小班《孔融让梨》教案篇6

一、说教材

?孔融让梨》是大班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一个典型的故事。团结友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谦让是团结友爱的一种深化。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使得他们容易形成在好处面前只想着自己,不想别人,不懂得什么是谦让。这样不仅阻碍了孩子的进步,也使得孩子在集体中很难与小朋友相处,影响集体的团结。因此,对孩子从小进行“互相谦让”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说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该谦让的道理,初步学习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2.通过故事欣赏与实践,增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1.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懂得谦让是一种美德。2.让幼儿从生活实践中懂得谦让。

四、说教法学法

本此活动我主要采用交谈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故事、案例让幼儿分析,讨论,最后懂得谦让。同时让孩子通过“听一听”“讲一讲”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形式进行学习的,“讲一讲”,让孩子讲故事,了解谦让的含义。“想一想”“议一议”,走进幼儿心理,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从而明事理。“说一说”,让幼儿通过表扬自己、表扬别人,从而达到指导孩子行为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有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要请你分给哥哥、妹妹和你自己,你应该怎么分?

(二)、引出故事题目并进行解释,讲一遍故事。

(三)、启发提问:

1.故事题目是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梨分给自己?他是怎么想的? 3.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四)、指导幼儿观察图片,再听一遍故事。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孔融“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并学习其中对话。

(五)、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这样让梨,我们应该怎样谦让。

六、教后反思:

活动中主要让孩子明白那个“让”字,因而懂得“让”,生活中去践行“让”。经常说礼貌用语是一种好习惯好的修养,同样学会谦让也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美德,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请我分苹果,我就拿大的`。通过这次学习都愿意以后会把大的、好的分其他的宝宝。同时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在整个活动中,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难点是让幼儿懂得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弟妹。我想这个难点不是今天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我们在日常活动中的引导。

整节活动下来,该讲的都讲了,小朋友表现活跃,但幼儿还是不会讲故事。我觉得我没有把重点突出来讲而是一带而过,在让幼儿听第一遍故事时,我就问及幼儿“孔融是家里第几个孩子”,又问及“妈妈买了几只梨”“他为什么要挑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等问题,只有一两个小朋友举手,我想听一遍故事之后就让小朋友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些难度大了。我认为可以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也可以分段让幼儿来听,听一段,问及里面的问题,这样效果会好一些。是的,确实,故事太长,幼儿听一遍不会记很多的东西,如果你让他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他会对故事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个活动都做到细节化,这样每一次活动都会让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