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4-03-09 作者:Mute

教案使教师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教案的准备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语言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模板5篇

大班语言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比较不同动物的尾巴特征。

2、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比尾巴》ppt课件

2、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物比尾巴"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森林里来了许多动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这些动物聚在一起做什么呢?原来是要参加"比尾巴"的比赛。

(二)比赛分两场,请小朋友当评委。

1、第一场比赛:(播放课件)教师先出示小猴、兔子、松鼠,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尾巴的特点。

(1)引导评委说说评选结果,(播放课件)将相应的字贴到动物身上。(长、短、像把伞)

(2)将第一场评选结果编成一段儿歌,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大班语言儿歌优秀教案《比尾巴》含ppt课件

(四)尝试仿编儿歌,分组仿编:

1、提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尾巴的特征进行仿编。

2、帮动物找尾巴,引导幼儿找好后根据尾巴特征进行仿编。

规则:仿编时可以根据尾巴的大小、长短、粗细,像什么等进行仿编。

3、交流各组仿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动物的.耳朵、嘴巴。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大班语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关爱之情。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地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3.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角色和主要情节。理解词汇:辛辛苦苦轻手轻脚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轻音乐,小鸟、大树头饰,小树苗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出故事

你见过树吗?在哪见的?你见过鸟窝里长出的树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就叫“鸟窝里的'树”。

二、大胆想象体验故事

教师采用故事中断法,边看图边讲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1、鸟窝里长出了一棵树,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2、对于鸟窝里地小树苗,鸟太太、鸟先生、螳螂、蚱蜢的看法一样吗?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3、螳螂先生怎么说的?它有什么本领?树苗砍了吗?为什么没砍?鸟太太怎么说的?

4、蚱蜢先生怎么说的?搬家了吗?谁不舍得搬?为什么?

5、小朋友支持谁的想法?为什么?

6、怎样搬才能不伤害小树苗,保护好小树苗?

7、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需要我们轻手轻脚的?

8、体验:传递小树苗(实施目标:1、3)

9、谁能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地对小树苗说一句话?

10、教师小结:森林里的小动物真有爱心,他们懂得不伤害小树苗,小树苗长大后有成了他们的新家,(整个环节重点实施目标:2、3)

三、整体感知欣赏故事

欣赏后提问:

1、故事中的小树苗是从哪长出来的?

2、这棵小树苗长在鸟窝里好不好?为什么?

3、森林里的小动物最后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办法?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办法?

(1)为什么把小树苗砍掉不好?为什么让鸟先生搬家不好。

(2)帮小树苗搬家后小树苗怎样啦?长大后这棵小树苗又成了谁的家?小鸟不舍得把小树苗砍掉,还帮他搬了家,小树苗长大后为了有成了它的新家,所以,我们帮助了别人,也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教师小结: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真有爱心,同伴间遇到困难互相帮助,鸟先生的窝里长出了一颗小树苗,他们都来想办法帮忙,最后把小树苗搬到了泥土里。

4、小朋友应该向小动物们学习什么?

四.游戏模仿体验故事

让幼儿戴头饰模仿小鸟,螳螂,蚱蜢,为大树浇水,捉虫,施肥,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大树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表演故事,亲身融入到为别人着想的情境中,并能积极主动的加入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通过幼儿的讨论、表演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理解能力。但教师没能参与到表演中,减少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学活动应该多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语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与过程,学习词:桃仁、挺

2、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对小桃仁的爱及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自豪的心情。

3、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重难点:倾听故事,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与过程,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对小桃仁的爱及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自豪的心情。

【活动准备】

1、课件《小桃仁》

2、教学挂图

3、用过的一次性纸杯、玉米种子(也可其他)小桃核。

【活动理论依据】

本课是一节语言活动,《纲要》中指出:语言活动应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课题。

"小姑娘,长的美,粉红脸,歪歪嘴,满肚子,甜蜜水。"请你说一说,是啥水果(出示桃子图片观察)提问:吃完桃子里面有什么呢?(出示桃核图片观察)师:一个桃核就是一间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又白又胖的小东西呢!这个小东西的名字叫小桃仁。(丰富词汇"小桃仁")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教师砸开桃核,取出桃仁展示给幼儿看。别看小桃仁这么小,它里面可藏着一个长长地故事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好不好?

二、看课件,听录音,欣赏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变成了什么?

三、结合教学挂图引出提问,幼儿根据故事记忆回答,

1、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

2、它们是怎样帮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要挺直了身子?

分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和桃树妈妈亲切的语气、不同的语调。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春风、春雨、太阳光、桃树妈妈和小桃仁说的话。

四、总结:

小桃仁发芽生长的三个必要条件和其生长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桃仁是在众人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体验爱与被爱的美好。

拓展提问:小朋友是在谁的爱抚下长大的?

五、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可让能力强的幼儿看图复述故事,注意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词汇。

六、幼儿操作:种玉米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小朋友认识吗?(出示玉米种子)

2、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自己种出来的玉米什么样子?指导幼儿种植玉米。

七、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表演区分角色表演故事。

2、提醒孩子定期照顾与观察自己种的玉米。

评价建议:

?纲要》中指出:语言教学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本课中我精心设计了课件,配合课件进行故事教学,能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而适时的提问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最后的动手操作则是把幼儿的课堂知识变成了生活实践,进行了知识的整合,使幼儿对于本课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掌握。

大班语言教案篇4

活动名称:数棒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的认识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1 :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散放)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展示2 : 数棒的三段式名称练习

1、取下数棒,以前面的方法排列,从长至短(10~1)。

2、取1触摸并说“1”,这是1。取2触摸说“1、2”这2。取3触摸说“1、2、3”这是3。

3、“请拿1给我;请拿2给我;请拿3给我。”

4、指棒1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1。”

指棒2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2。”

指棒3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3。”

5、 4 5 6用一次展示,7 8 9 10用一次展示,并使用三段式名称练习。

6、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数物对应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活动名称:数棒与数字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与数字的对应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散放)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将数字卡“1”放在数棒的旁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4、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按数取物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一盒)长方形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引导小朋友,介绍构成三角形,并准备地毯.

2、把第一盒拿到地毯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

5、老师说:“现在请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摆在一起(排成一对一对)”

但是红色的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枚无法配对.这时老师说:“形状和大小虽然小同,因为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6、老师先拿一对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对小朋友说:“注意看怎么做.”将有引导线(黑色)的两边相对,同时说"像这样把黑线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形.

7、以同样的方法做成几个四边形,第一盒全部共可做出7个.

8、散放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9、放回教具架上.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二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取出第2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2、老师说:“前些天,我们曾用构成三角形做过各种四边形,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再用这些兰色,三角形作出相同的.四边形

3、老师先让小朋友将同样形状、大小的三角形配对.

4、其次老师拿起一对三角形(例: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做成四边形.左手按住一枚固定不动.另一枚沿着各边移动绕行一周。(同样方法也可应用到等腰三角形2枚及正三角形2枚).

5、把8块兰色三角形象第一盒那样作成七种四边形.

直角等腰三角形2枚——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个

正三角形2枚——菱形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6、再整理好放回原位,

如果小朋友想不起第一盒的各种四边形,可以再进行一次第一盒的练习,或者将第一盒的四边形叠到第二盒的四边形上面.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三角组合(第三盒)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三盒)

教育目的:

1、把不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 取出第3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2、师:“把形状、颜色、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3、其次指着灰色的正三角形(大)说:"请作出和这个相同的三角形."

4、在组成的三角形上面叠上灰色的正三角形.(建立相等的概念)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 以上年都可以作出和灰色大钝角等腰三角形2牧 三角形同样的三角形 正三角形4枚

5、散放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大班语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关心与兴趣。

2、增强幼儿视觉辨别力。

活动重点:

发展幼儿对汉字的辨认能力。

活动准备:

1、字卡数张,在活动室内张贴字卡数张。

2、胶水、沙子、碎彩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

二、活动开始。

1、找一找,读一读。

引导幼儿找一找周围卡上的文字和老师手中拿到的卡上字是一样的。

"木" "大" "本" "天"找字过程中,老师自然的给幼儿读出卡片上的字,也可以让幼儿大胆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

2、拼一拼,读一读(分组)在一张硬纸上写出有关字,让幼儿把这些字从中剪下来后一样的字涂上同一种颜色后读一读。"木" "大" "本" "天"。

3、在教师准备好的字形卡上找出同样的字,然后用胶水和沙子、碎纸进行贴粘再读一读。

4、谁会读。

(1)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①一个小朋友出示字卡,让另一个小朋友认读,全读对的为胜,然后接着进行。

②持字卡的小朋友询问同伴,你认识这个字吗?请你读出来,如果同伴认识则在字卡上打"√"如果不认识则打"×"最后进行统计有多少"×"

5、谁会写,看谁写的对。

要求幼儿会写,写会学的汉字。

三、活动小结。

四、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