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pUssy

心得体会是思维和感情的交融,是内心世界的表达,心得体会是自我认知的关键,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上海游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上海游心得体会8篇

上海游心得体会篇1

图说:两百余名来自临港五所大学的“红军们”肩扛队旗,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长征精神。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85年前长征中翻越雪山、跳出包围圈、救援受伤战友的一幕幕,今天上午在位于临港的上海海事大学校园内外“重演”。两百余名来自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和上海电力大学的“红军们”肩扛队旗,身着戎装,在历时一天的活动中,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伊始,在上海海事大学国防教育基地,“红军们”聆听负责人阐述长征路线、描绘长征场景。演讲“暗藏玄机”,大家在感悟长征精神的同时,需要从话语中找寻安全“战略大转移”的线索。阐述完毕,五所高校师生、16支“红军队伍”带着自己发现的线索按照四条特定路线开始“急行军”。

面对前有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后有追兵阻,至亲战友陆续受伤倒下等情景,“红军”踏着坚定的脚步,勇往直前。他们跨障碍越野,“翻雪山”“过草地”;极速冲刺,奔袭过“染毒地带”;为行军路线搜集情报;为救护伤员寻找草药……16支队伍克服挑战,陆续完成8.4公里的“战略大转移”,在“集结地”胜利会师。中午,“红军”们还品尝了食堂特意准备的红米饭、南瓜汤。

在16支队伍中,有一支由辅导员组织的教师队伍。参与其中的上海海事大学物科学院辅导员姚昌告诉记者,学院在暑期组织了长征精神的实践队,去往瑞金和遵义参观学习。回到学校后,还组建了长征与信仰宣讲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同龄人的语言告诉身边同学。今天的“红军行”活动,姚昌班里的十余位同学也报名参加,“这是一堂很有意义的思政课。”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女生刘丹说,自己今天对“团结”有了新的认识。她学习的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这场活动也对她启发良多。“通过亲身体验长征模拟场景,让我们感受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辛,体会到祖国繁荣昌盛的来之不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身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更好地传播自己的光和热。”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上海游心得体会篇2

暑假的一天,我和旅行团来到上海,准备开始这次上海之行。

这次上海之行有两天。第一天去长风海洋公园,第二天去欢乐谷。

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长风海洋公园。我一进门,首先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尊海宝雕像,旁边是一个迷你中国馆。海宝举起右手挥手向我们致敬!然后,我们沿着小路走,来到一个水族馆,里面有许多奇特而又威武的海洋生物:有一种鱼,类似筷子,但不同于筷子,它可以在沙子里钻来钻去,像一根可伸缩的筷子;有一只据说能活几百年的大乌龟。有一种鱼像盘子,靠爬行前进;还有企鹅、海星、鲨鱼……逛完水族馆已经10点多了,我们先吃了,准备去看白鲸表演。白鲸有时铲球,有时钻圈,有时唱歌,甚至和驯养的老师一起玩水冲浪……我们都被这条无辜的白鲸逗乐了。看完白鲸表演,我们在海洋公园转了一圈,回到酒店休息,为第二天的欢乐谷之旅节省足够的精力。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欢乐谷。首先,我们和小棠阿姨在肯德基研究地图,并计划我们的旅行。首先,我们去了鬼屋,然后去了激流,然后去了魔法草帽,最后去看了一场5d电影。我们第一次来到鬼屋,因为是早上,我们排队只等了5分钟就进去了。我们一进鬼屋,一个可怕的声音就萦绕在我们耳边。突然,一道光闪过,一个死人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当场惊呆,颤抖着继续往前走,只看到墙上隐约出现骷髅头;有一只鬼手在推棺材盖;一个骷髅头突然从天上掉下来,奇迹般地塌了……终于出来了,我和小棠阿姨出了一身冷汗,太可怕了!然后,我们去了急流,等了大概50分钟。轮到我们了。我穿上雨衣,爬了一会儿后,沿着接近70多度的斜坡飞驰而下,激起一股足以将我们包围的白浪,然后像一个漂亮的女孩一样飞了下来。太刺激了!接下来,我们像玩转盘一样玩魔术草帽,去看5d动态电影.

就这样,快乐的上海之旅不知不觉结束了。

上海游心得体会篇3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里,人都说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后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来,以至于让别人都认为我太溺爱她了,不让她哭一声,事实上是:我想让她的内心富足一些,有时候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不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个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妈妈半步的婴儿,一个要吃奶都从来没有遭到过拒绝和拖延的婴儿,一个从来都没有被强行喂过一口饭的婴儿,她能不好带吗?

朵拉现在10个半月,不认生,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如果认识的人还会主动让别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见,打过招呼后会看着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说话,但就是不主动让人抱,记性非常好,今天认识的人,明天见了,离30米外就开始大声喊人家,别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围一圈人,你问她谁打她的,她会用手指出那个打她的人来,她不干好事了,你装作生气打她,她会给你扮个脸来取悦你。有意识自己给自己穿鞋,虽然鞋子都反了,但还是会拿起来往自己脚上放。

我一直觉得,孩子在不受家长控制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现在是满地爬,满家翻腾,没有一样东西能放过的,开柜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盖在自己脑袋上,推着板凳满家跑,除去睡觉,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只是保证她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就行,其余随她自己去吧。

上海游心得体会篇4

今年暑假7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骨干教师上海培训。在这里我首先非常感谢区教育局、学校领导给我这么宝贵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其次感谢上海铭师培训中心一个星期以来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心的安排。短短的7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近15年来的教学生涯中,目前最难忘的学习交流。7月的上海酷热难忍,但我们累却快乐着。我们天天聆听不同的教育专家和领导的讲座,每天都过得幸福而充实,因为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新的前沿的知识。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每一天,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有关教育教学理念的讲座,还是文化考察??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力争做到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培训的内容:

年逾八十的于漪老师精神矍铄,丝毫不见老态,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在她精练、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不知不觉度过。漪老师从自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三个方面回顾了从教六十年的一线教学生涯,每一个字符都体现着她对教书育人的深刻理解,每一个音节都饱含着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尽管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于老师仍然谦逊地说 “ 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

于漪老师语重心长道出了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因为 “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师是育人的人,要做 ‘ 人师 ’ ,首先是要完善自己的人格。 ” 于漪老师认为 “ 学做人师 ” 有三点很重要:

一是自我认识 ——“ 两把尺子 ” 追求人格的完美。

于漪老师心中长存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毕竟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受教育程度,能力需要在岗位上跌打摸爬熬炼,教师的治学态度要严谨,课堂上的一个常识、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孩子生命的培养起着重要影响。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只有学会 ‘ 借脑袋 ’ ,找到学科教学的大门,才能 “ 登堂入室 ” 。

二是自我挑战 ——“ 两个支柱、一个聚焦点 ” 激励自己追求高尚人格。

于漪老师一辈子做教师有两个支柱,就是学而不厌和勇于实践,这两者的聚焦点是反思,不断反思。教育本身是一个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乐观宽容人生态度的养成,都需要教师滴水穿石、百折不回的辛勤耕耘,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师有经久不衰的内驱力,才能始终精神振奋,诲人不倦。

三是自我超越 —— 学做人师更须拓展视野。

于漪老师把自我教育当成终身任务,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教师拓宽视野、广泛汲取,凭借韧劲毅力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上下求索,找准每次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举一反三的 “ 一 ” 上下功夫。 正如于漪老师所讲 “ 好的老师,魅力不仅仅在学问 ” ,令我们震撼的也不仅仅是于漪先生精湛的教育艺术,她那份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和师爱超越亲子之爱的崇高精神境界更是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尊重和敬意。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刘良华教授主讲的是教师专业成长。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

一、 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其实,好老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老师,是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传统的条件下如此,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之后,好老师的“要素”也大体如此。只是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之后,教师“讲授”的时间会有所变化而已。

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

二、 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遗憾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恰恰是“封闭”的问题最常见而泛滥成灾,特别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有关研究表明,这类问题占提问总数的80%。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糟糕的是,这种“满堂问”的干扰常常是以“提问”、“启发”、“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的名义,堂而皇之。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不期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新习惯是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找寻系列“标准答案”。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

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

课堂提问本来是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问题设计的好,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如果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果用一些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样的学生从小学就会揣摩、猜测他人的意图,学会察言观色。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 破坏谈话的人总是喋喋不休,善于谈话的人只是提问,并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三、 有效“激励”

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上海游心得体会篇5

从前疫情对自己来说只是不断变动的数字和配合宅家不出门的生活,而如今,自己也穿上严密的防护服,奔波在村内各个企业,动员做核酸、维护队伍秩序、帮助登记检测码、使用pda设备扫码、贴样本标签……几次实战下来,从小白升级为“大白”,从无知进阶为有知,自己这名“抗疫新兵”也逐渐由笨拙变得驾轻就熟。

驻守单位一个月以来的抗疫生活,24小时随时待命,有过因临时通知来不及准备的手忙脚乱,也有提前顺利完成任务的忙中偷闲;有过闷热出汗、口干舌燥还无法上厕所的苦楚,也有脸上勒痕是逆行者专属“勋章”的自豪;有过因个别不配合、不听理、怨气大的委屈,也有听到来自陌生人“辛苦了”的感动;有过睡在单位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烦恼,也有封控期间吃上“抗疫餐”的幸福;有过疲惫了很想回家睡觉的念头,也有来自家人们时时的关心叮嘱和默默的鼓励支持。一线的抗疫生活让我更加切身感受到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不易,但我知道,并未经历高强度、高负荷运转的我所能体会到的辛苦,仅仅只是他们的万分之一,这些特殊的成长经历也必定会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

面对网络上对于上海防疫的不同声音,作为一个市民,我始终相信上海最终的防疫决策,并绵尽所能,积极配合。因为上海一直都在快速生长,偶尔也会有曲折,但这也是描绘未来城市的一部分。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个体片面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做好自己的事情,一起携手度过这段艰难时光。

疫情终会散,春暖花会开。我们都在盼着生活重启,也在继续努力与病毒作斗争。相信风雨之后这座城市会变得更加强壮,相信温暖与爱始终会是人间常态。上海的春天如此短暂,我们却在这短暂的月余经历了许多,与奋战一线的医护与社区工作人员相比,我们的付出微不足道。愿所有的汗水和眼泪,最后归为微笑与拥抱,加油!上海!

上海游心得体会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给了我这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谢谢这段时间以来帮我代课的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从3月17日上午9:00到3月18日的中午一点,经过近30个小时的颠簸,我们10位望谟老师终于来到上海,看着步履匆匆的人群和飞驰而过的地铁,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我们开始了本次学习培训之旅。

此次培训是由民进上海市委主办,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小承办的,培训时间为20xx年3月18日至3月25日。学员分别是来自望谟县的10名小学教师及毕节地区金沙县西洛乡的10名小学教师。此次学习培训承办单位四川北路一小至今已有97年的办学历史,同时也是上海市设施比较完善的一所小学,有标准的学生足球场及游泳馆,有着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曾多次荣获“虹口区文明单位”“虹口区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在过去的十几天里,在各级领导及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朝气的四川北路一小,了解了上海市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睹了上海市虹口区教师的教学风采,学习了上海市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感受了上海市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说,此次培训对我来说,既难能可贵又受益匪浅,所以我们每一位参训教师都十分珍惜此次学习 机会,在培训中虚心地向各位专家、骨干教师学习请教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只是由于学习时间短及我个人因素,还有许多未能参透的地方,下面想和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此次学习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此次学习培训的内容包括对话交流:了解上海市学校概况及教育特色,课堂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交流观摩感受,交流学科教学经验,参与教研活动。还参观了解上海市素质教育基地(如参观鲁迅纪念馆、多伦路文化街、美术馆等地)、轨道交通及周边环境。在为期一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们一共听了7节观摩课,认真听了3次专题交流汇报讲座。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的陆莉莉老师执教的《埃及金字塔》、丹徒路小学徐智莹老师执教的思品课《绿色的家园》及四川北路一小语文教研组组长陈毓梅老师的《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的专题讲座。

陆莉莉老师在教学《埃及金字塔》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介绍建筑物的文章,并让学生说说在介绍时要告诉别人什么,很自然的就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知道了一二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形状、名字的由来、用途及建造时间,并指名学生通过板书提示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金字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她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感受体会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在让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时,她巧妙地运用了换比的方式提问学生: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能不能换成相当于100个我们班的某某小朋友或相当于金茂大厦的一半不到或12个第四中心小学叠起来那么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真揣摩作者用词和举例的准确性。

接下来的教学中,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还让学生上黑板动手画一画,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陆老师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整堂课显得十分朴实而又有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落实了课堂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提出的温馨课堂、情趣课堂、有效课堂的宗旨。在陈毓梅老师的题为《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的专题讲座中,似乎给了我这样上了不少语文课却不知道语文教学要教给孩子什么的语文老师豁然开朗的感觉,讲座中提到三个由浅入深的关注点,即:文本表达了什么?文本是怎样表达的?文本为什么要这样表达?通过陈老师的专题讲座及交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的一句话:应当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回家的路上。更加体会了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的重要性。而徐老师的'思品课《绿色的家园》则让我们感受到她渊博的知识和充分的课前准备。

真诚、微笑,上海市最美的名片

三月的上海,仍充满着浓浓的寒意,而让我们每一位贵州参训教师倍感温暖的是那站台上焦急等待我们的美丽的眼睛,是那校园里师生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是那充满关怀与温暖的饭菜,是那充满热情与温度的85度点心,是那真诚而友爱的帮扶结对。正是这一张张充满真诚和微笑的名片,拉近了上海与贵州的距离,架起了贵州与上海之间的友谊之桥。让我们每一位贵州参训教师永远记得那一张张充满真诚的笑脸,那千里之外上海市最美的名片。

师路漫长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更多老师的帮助与支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争取做一个更加合格的小学老师。

上海游心得体会篇7

前几日被园里派去参加上海教育活动,感想颇多,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听了四次专家讲座包括华师大学前教育硕士生导师华爱华;南师大教授朱静怡;上海市学前教研部主任、特级教师黄琼;上海市东方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毛美娟还参观了上海市的著名幼儿园并观摩了优质课。

回到班里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大了活动区开放力度,但在每天活动区选择时,我尊重孩子的意愿,就有一点既然选择了中途不换,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持久性,还望家长理解。

下面就来说说我们的活动区变化和进步

1、幼儿从不敢使用剪子到现在基本上能熟练掌握剪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

手指游戏促进幼儿手脑的发展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还有大脑,手指活动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关系,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协调发展,对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发散思维等作用。

近几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也被幼儿教师和家长广泛认同。

手指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听、说、想等各种感官,幼儿手部肌肉群得到发展,其他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手指活动能开发人的右脑,促进左右脑和谐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抓住幼儿期生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手指活动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

我班的`活动区预设目标为能正确熟练的使用剪子,不知幼儿掌握情况,请家长回家画好一个圆,让宝宝剪下来。最好能反馈情况,以方便老师下次活动区的预设目标。

还有就是告诉大家我班是小班组用剪子最好的班级。

2、加大力度建构区的教师参与力度

学会一些建构的基本技能。在操作中体验建构活动的乐群。

一些外国专家说,“如果一个孩子到了初中数学几何学不好,那就说明他在4岁时没有玩好积木。

所以我班这学期会着重关注这个区域,也请家长朋友们利用空闲时间多于幼儿共同摆积木,我班目前摆积木的水平还限于盖楼房,让我们共同观察宝宝2月后的表现吧!(哈哈,期待中)

3、娃娃家

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家家,娃娃家游戏是我们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活动,特别是到了下学期,幼儿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更能在娃娃家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拓展,满足他们各种欲望。

这个游戏与生活接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只不过这回我在娃娃家的投放上进行了一些调整,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中,他把儿童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也是满怀期待中,看看宝宝的表现吧。

上海游心得体会篇8

浦东宣桥镇的清美产业园里,豆腐车间产线上的机械臂正将一盒盒豆腐装箱。晚上,一辆辆绿皮物流车驶出,前往上海社区门店、生鲜电商仓库以及商超等地。最终,这些豆腐进入千家万户,融入城市的烟火。

国内生鲜零售市场从来不缺新来者,生鲜电商的持续涌入更是搅动了池水。在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下,一些业内传统企业看似低调,实则在一刻不停地自我革新,清美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上海样本”。不依靠外部融资,它就打通了从生产、加工、配送到零售的全产业链条。同时,还在积极布局清美味道新餐饮、清美便利店、清美家居等重资产商业模式。

从一块豆腐出发,逐步打造覆盖城市生活综合服务的“满汉全席”,清美靠的是什么?

做强全产业链

“每两块豆腐里,就有一块是清美的。”对于这家从豆腐起家的生鲜零售企业,不少人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豆制品加工上。其实,它正在持续布局一件大事——农业种植。每天,来自上海5000亩自建产地、合作农户以及基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总部,进出量可达2000吨左右。

在农业领域,种植算不上挣钱的生意。清美为何“亲自下场”,而非寻找供应商?

“对于企业及社会来说,一产都相当于‘压舱石’。”清美农业科技总经理李立说,一旦遭遇特殊天气或是突发情况,自建产地可免受外界不确定因素干扰,确保农产品以及加工制品的基础供应,发挥稳产保供的作用。

社区门店清美鲜家俨然小型的生活超市

2021年初,上海经历“霸王级”寒潮,蔬菜减产让终端渠道货源紧张。在清美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批又一批的蔬菜经过机械采摘被送往仓库,每日配送量达到220吨左右。

实际上,作为生鲜的基础设施,包括上游基地在内的供应链,正越发受到零售企业的重视。业内人士指出,向上游基地延伸、建设自有品牌工厂、搭建物流体系等,都已成为零售企业的未来竞争点。

清美已经有了积累。如今,它在上海拥有5000亩农业基地、300多辆物流运输车、3000多个品类、600余家线下门店。“就拿自建物流体系来说,损耗率是生鲜零售最为头疼的地方,假如外包给第三方,及时调动的需求很难快速满足。”

做强产业链,带来的是多重效益叠加。从企业的角度,通过以销定产的模式,“零库存”实现资金的良性运转。在没有外部融资的情况下,清美依托自有的生产、加工、物流、零售平台,随时抽出几块整合就有条件推出“新花样”,比如,正在布局的社区门店、面店、小火锅、茶点等重资产业务。

除了社区生鲜零售门店,清美还在布局面店、小火锅、茶点等重资产业务。

“新冠疫情带动了线上零售的热度,但社区是永远无法替代的。我们要给消费者一个出门的理由,通过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形成消费习惯,让品牌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打响。”明年,清美鲜家将走出上海,向着深耕多年的苏浙地区进发。

清美进入腰路村后,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对于农户来说,也乐见清美做大。过去在“单打独斗”模式下,往往会因不了解市场需求而进入生产盲区。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使全年的收入趋于稳定。以位于浦东新区宣桥镇腰路村为例,村内原有许多蔬菜种植户,共同纳入“清美蔬菜产业化联合体”后,形成了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另外,村集体出租给清美的土地,每年可获得270万元的租税收益。

靠“数据”吃饭

当产业链上下游不断拉长,如何实现良性运转?

“如果还是依托‘人海战术’,最终人力等成本必然会让企业不堪重负,被市场淘汰。”清美的答案是数字化。2016年,清美组建技术团队,围绕着市民的消费诉求,实现订单、物流、农业生产等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

在清美腰路村基地,仅靠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实现对100多亩蔬菜自动化种植基地,以及近200亩国内首个5g水稻基地的全程管养。“以前,农业是靠天吃饭,现在,是靠数据吃饭。”基地副厂长姜庆丰说。

位于腰路村的清美蔬菜自动化种植基地

在5g水稻田里,分布着近50个摄像头。基于图像识别以及数据处理,实时掌握水稻生长状态。当生产作业数据逐步积累,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准确预测出病虫害的发生强度和发展趋势,以及每块农田水稻的水分和氮素情况,从而帮助选择最佳的灌溉、施肥方案。

数字化生产极大地释放了传统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过,相关设备的投入以及维护升级是否成为另一笔负担?

“当生产规模扩大后,成本就会被摊薄。通过先进生产方式,也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品牌效应。”据介绍,清美将在崇明建设1000亩5g水稻基地,并在外省市推广这一生产模式。

产业之间的协同也很重要。新零售时代,企业赢得优势的核心在于,从原先以产品和库存为中心转变为以数据和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和服务的竞争,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清美数字化工厂自动运行系统,能根据订单实时数据自动分配生产任务,实现零库存管理。大豆处理能力从100吨/天提升到260吨/天,盒饭日产能从5万盒提升到8万盒。

线下门店与后台打通后,门店可以通过货架识别存货数量,后台自主下单,避免出现供货不及时的情况。同时,圈画出区域用户购物习惯、购物高峰时间段、消费喜好等,基于此进行个性化的产品定制研发,以提高区域消费者黏性。

记者还留意到,清美自建的软件开发团队,除了数字平台开发,还要承担农业相关设备的改造。

“国内制造业目前已经处于一定水平,但是,由于农业生产需求的多样性,在适配度上仍有待提升。”举一个例子,清美豆腐车间的机械臂,需要将不合格产品挑拣出来,观察的重点就是是否有气泡。而市面上的设备,只能分辨出是否有缺口。“因此,我们和设备供应商合作,对产品加以改进,以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通过靠“数据”吃饭,清美在员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值从最初的4.5亿元,增长至40多亿元。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改造后农业亩产增长30%,用工减少50%,节水节肥35%;对食品制造业进行智能升级改造,产量提高30%,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成品不良率降到0.3%以下;生鲜物流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的整体配送量提高40%以上,仓配成本下降2%。

清美智慧云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革,加持智慧农业系统、工业互联网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智慧零售终端,最终整合成中央控制的大工厂概念,以更加高度的共享,打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逐步提高在生鲜产业的市场份额。”对于未来,清美董事长沈建华有明确的目标——力争2023年产值突破100亿元,进入上海企业100强,2028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栏目主编:陈玺撼 文字编辑:束涵

来源:作者: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