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的心得体会最新6篇

时间:2023-09-27 作者:pUssy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动机,心得体会有助于建立自我意识,提高情商和人际关系技能,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艺术的心得体会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学艺术的心得体会最新6篇

学艺术的心得体会篇1

首先,学生先阐明一点,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艺术创作的源泉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基于生活环境而衍生的想象。所谓想象,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想象引发情感,而情感推动想象,二者结合,才体现出作品的“意”。搞艺术创作是要经常深入生活的,从生活到艺术是不断熟悉艺术规律和驾驭艺术规律的过程。在这里插一句话,在艺术领域里,我想我永远是一名学生。因为我的欣赏水平、对生活的认知以及社会经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说是极度匮乏。不过在此我还是愿意谈谈我对艺术创作源泉的一点理解。

先说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应是用闪烁着灵感火花的审美感性,超乎常人的真知灼见,巧夺天工的表现技法,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具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来体现自然界和生活的真趣与美。提到此处,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张照片,就是宣传希望工程的那张大眼睛姑娘的黑白照片。那位眼光独到摄影艺术家我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经历,但我能体会到他是一位深入生活的善于捕捉最原始的东西的人。姑娘的那种强烈渴望知识的眼神、破旧的桌椅、粗糙的紧握铅笔的小手感动了无数人。这比千言万语的宣传文字还要有效果。这不就是基于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所创作出的东西吗?真正的艺术品,是有着最高层次境界的。

它不应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物体在世间的价值和效用等关系。应首先用情感来体验其意义上的形式美,这才是艺术品的真正意义,所以不能只用耳听眼看,还要用心去理解,感悟其不光是技巧的表现,他是超乎自然之表面现象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人类思想情感精神的表现形式。艺术家不是商人,艺术是用来欣赏的不是实用的,人为的再造自然,就要懂得生活与艺术的'融合方为自然,健全伟大的艺术,又应必然是生活的反应,所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不谙世事的人,能窝在家中写出一部探险小说吗,显然是不可能。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曾试着写过悬念探险题材的小小说,但都无疾而终,不知道下边构思什么。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很蠢,没有那方面的经历,写的东西自然是没法看,措辞和构思太幼稚了,而且很容易出现故事框架上的漏洞。所以生活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根基。没有这些,艺术就像是沙漠上的宫殿,再豪华也有一天会倒塌的。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学校老师组织出游后都会让我们写一篇日记或作文,那是因为我们有开心游玩的体会。而每次我们都会写得很好。有生活,就有艺术创作的灵感。还有关于绘画。画家为什么总去野外写生?无外乎找灵感找题材。包括国画、素描、速写都是这样。这其中国画更需要对生活的体会和想象,欣慰有很多国画并不是写实性的,说通俗些就是很多国画不是照着东西画的。钟馗捉鬼、八仙过海能有真实的形象吗?这就说明艺术创作也不光是来源于真实生活,也有很多基于生活境况上的个人想象。绘画,从生活到写生、速写再到创作,其间的路是很漫长的。创作就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就是“物与神会”缘物寄情。这也是一个积累的漫长的过程。

我是一个90后年轻人,当然很关注社会上的一些时尚流行的事情。就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搞行为艺术,其实这种“艺术”中,是有很多糟粕的。比如前两年有人在众目睽睽下宰牛,然会钻进鲜血淋漓的牛肚子中,现场的村民有很多人当场崩溃。我真是无语,这叫什么行为艺术,有什么生活经历让你有这种强烈的艺术创作的欲望?是回归母体吗?还有滨江道上的模仿妖媚女人“妖娆姐”(他是个50岁左右的男人)我觉着这就是很多人摆噱头为了出名所想出的手段完全谈不上基于生活所创造的“艺术”。与之相反,想起20xx年火起来的一首《丁香花》,感动了无数听众,这首歌的作者唐磊就是有这样一个他深爱的身患绝症的女友,生活中苦痛的经历让他有了对人、对生活的认识,才创作出了这样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曲。还有80年代流行的混血儿费翔唱的《故乡的云》,还有《酒干倘卖无》,感动得无数听众热泪盈眶,有那种生活体会,才能有如此鲜活和真朴的艺术表现力!

论文写到这,已近尾声。对于艺术的理解我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段路,就是生活实践,生活经历。有丰富的经历就不会缺乏艺术创作的灵感和艺术水准。因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些就是我对艺术创作源泉的认识。

学艺术的心得体会篇2

在寒假的某一天,我去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动漫考级。那天早晨,天空中飘着淅沥小雨,我带着一丝紧张进入了考试场地。在考试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我练习的题目是:一个屠夫在杀鸡,他的秀才儿子不忍心看到这样血淋漓淋的场面,在旁边捂着脸哭泣,露出痛苦的神情。

为了把这幅画画得生动有趣,我天天去辅导老师家里练习两小时,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夸我画得真好,我自己也对通过考级充满了信心。但一进考室,我却傻眼了,之前练习的题目跟这次考试的题目压根没有关联。这次考级要求画一个拿着花、正在笑的小男孩。

我要通过的二级考试,要求画出小男孩的静态表情。霎时间,我脑袋里一片空白,但我又很快镇静下来开动思维。进过一番苦思冥想后,我决定画一个拿着花、戴眼镜、正在微笑的小男孩。

监考老师一看到我的画就皱起了眉头说;“这张画根本不是动漫的画风,简只是是一张儿童画。”说罢,她拿了一张纸对我说:“要重画一遍。”我重新画了一遍,这次我画了一个小孩,手捧着鲜花,跨着马步,微笑着面对大家。这次画画经过了涂涂改改,不太美观,所以我再次向老师要了一张纸,重新将这幅画重画了一次。

这次我画的十分流利,当我画完这一整幅画时,考级结束的铃声响了起来,我写好了自己的名字,把试卷交了上去。几个月后,我拿到了动漫二级证书。学习动漫课以后,我参加了学校的卡通画比赛,得到了二等奖。

学艺术的心得体会篇3

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旧课标)到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新课标)的印发,本文尝试窥得一些“具体改变”的线索。

一、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横向连接,学段纵向连接

相比旧课标而言,新课标加强学科横向连接,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线,多学科融合为辅线,在学习任务群中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加强学段纵向连接,新课标的学段划分更符合学生的基础,加强学段之间的连接,尤其在第四学段选修课程中,与高中模块课程产生了一定的连接关系,增强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二、新课标更好的搭建学科持续理解的支架

(一)从艺术实践来看,新课标有更清晰的美术模块划分。以欣赏.评述为例,将身边的美术、中国美术赏析、世界美术赏析、中外美术简史四类学习内容结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也为教师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指明了方向。

(二)从学习内容来看,新课标以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的养成,将学生持续理解的主线对应于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以下图为例,橙色部分的学习内容将对应欣赏.评述,从任务群的方式出发,学生从第一学段欣赏身边的美,第二学段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第三学段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第四学段概览中外美术史。学生从第一学段养成审美感知的思维习惯,并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的美术课堂中,在驱动性任务中引导对美术的感知能力的持续理解,这样的持续理解恰是艺术核心素养的必备要求。

三、新课标更详细的任务要求,为教师落地实施提供了建议。

相比旧课标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而言,新课标将学习任务分为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视点集中于“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向”。内容要求详尽的阐述了每一个学习任务的侧重点,对于教师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提供了建议;学业要求则为教师评价要点给予了参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会偏离课标,而是以教学设计实际落地课标。

学艺术的心得体会篇4

教师的天职是育人,肩负着民族兴衰的重任,被广泛誉为园丁、春蚕、蜡烛、人梯、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些美称呢?我认为关键是心中要有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心中必须要有爱。

首先,要爱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建设祖国的栋梁,因此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爱迪生、爱恩斯坦。用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去培育他们。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只有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学生时,才会激起学生对老师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所以要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先决条件是要爱学生,只有心中有爱,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好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倾注了20xx年的爱,终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了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可谓爱的伟大!

其次,要爱学习。

教育是一项灌溉事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有源头的'河流。所以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敬佩的老师,一定都要热爱学习,不断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是使自己的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成为一种发展着的教学艺术;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阔的智力背景。只有爱学习的老师,才会在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与活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倾心,学校放心,家长开心的名师。

再次,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教育是一项事业,我们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不要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职业,更不能只当作是一个谋生的饭碗。职业与事业的不同层次在于职业只让我们生存,而事业才能让我们自己、国家、社会发展。因此要成为一名对学生终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老师,必须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作一生不懈的追求,把教育好学生放在首位,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勇于开拓,敢于追求,让三尺讲台绽放出世界上最美最灿烂的花朵。教师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看到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后欣喜的笑容,看到一届届的学生正成人成才,我感到无比快乐!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注定一生都要倾注爱。只要不吝惜挥洒爱的教师,才会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才会成为受学生敬佩的老师;才会成为受学生感激的老师。国家教育周部长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是教师的灵魂。我,一介书生,深有同感。

学艺术的心得体会篇5

这学期我们的实训班是一个为期两周的话剧表演。不知不觉,戏剧课很快结束了。回望这堂课,我总有万千感触。虽然演出有遗憾,但我现在还是很激动,很激动,很开心。

通过对戏剧的研究,我意识到如果说音乐震撼听觉,舞蹈和艺术冲击视觉,那么戏剧就是一种集三者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背景音乐渲染气氛,模拟真实场景的特殊音效;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描绘具体故事;舞台布景,呼应人物心理。“综合”应该被视为戏剧的本质,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综合、夸张地运用各种方式联系现实,表达主题。正面叙述、倒叙和间歇期像文章一样被解读。独角戏、相声、歌舞可以用各种形式,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一个接一个。如果能注意呼应,就能让剧带给人丰富多彩的感觉,而不是让人感到迷茫。都说戏剧就像生活,可能是因为它的特点,让它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会被大众更广泛的接受。

班里共有七组参加演出,戏剧编排的内容多种多样。莎士比亚说,他的作品是“向自然展示一面镜子,向美德展示自己的面孔,向荒诞展示自己的姿态,向时代和社会展示自己的形象和印记”。确实如此。通过参与戏剧表演,我意识到戏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比如学生表演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展现了现代大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一种态度。还有一个《白雪公主与小矮人》的现实版,看的时候好像曾经给我们展示过快乐的童年。也表现了我们对无忧无虑、纯真快乐的童年的向往和留恋。《不差钱》的英文版和《武林外传》的英文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当然,我不得不提到最失败的剧,yes表示no 《似是而非》,这让我的戏剧表演课充满了遗憾。

然而,回顾我们小组的准备过程,我感到如此温暖和甜蜜。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首先,我们对剧本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使我们对英汉翻译有了更好的理解。其次,小组排练培养团队精神和相互学习交流。然后我们在业余时间聚在一起讨论和表演,每次排练都是我们快乐的回忆。排练的时候,我们互相指导学习,我们相亲相爱,我们一起努力。

从选剧本、分角色、背台词、排练到最后的表演,我觉得戏剧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所以团结合作在我们的排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锻炼了大家的合作能力。同学们的默契配合、相互理解、共同努力,让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它给我们准备期末考试的紧张气氛增添了许多快乐和甜蜜。

戏剧需要语言表达,我们都用英语表演。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英语口语已经训练好了。此外,老师和同伴对我们的发音进行了评论和纠正,我们的英语发音也提高了很多。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逝。我们的培训班结束了。大家还沉浸在自己表演成功的喜悦中,所以很不愿意去。因为我们从戏剧表演课上得到了太多,我们学会了分析情节和选择排练,我们纠正了不正确的发音,我们感受到了温暖的友谊,我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也从戏剧中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我们进步的力量。我非常感谢老师陪我们度过这段快乐的时光,感谢他对我们的指导。

学艺术的心得体会篇6

学习了《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这篇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基础与定位。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为教育是公益服务事业,教师是提供这种公益教育的实践者!在许多学校的标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更加说明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教师是引导者。同时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一个个将来为国家为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人,而不是一个有着言听计从的因循守旧的人。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要充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以下几点:

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学生教育中,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其选择的教育内容、方式和途径也各有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拔苗助长。同时,在教育中,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一样,学生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对不同知识感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来进行教育。

二、提升自身修养。

教师的自身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美,给孩子创造美的环境,和孩子一起来分享、品味生活中的美;要增加自身的行为体验,可以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加自身的体验,在体验的积累中学习知识,从而逐步提升自身修养。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教育修养,消除功利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与理解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