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1-29 作者:betray

当今社会,人们越发重视内在修养,写好一篇心得体会能更好地提升自我,心得体会的书写方式,相信大家一定都了如指掌了,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7篇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1

本人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已经有七年了,在这七年的教育教学中深深体会到思品课程的重要性,不管是以前的粤教版,还是现在的北师大版,新课标都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近日来,我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思想品德教师网络培训,通过观摩听评示范课,与专家、辅导教师和其他学校教师的经验交流等活动,收获很大,获益匪浅。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下面我就谈谈本次培训的几点收获。

一、贴近学生实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思想品德课是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民教师,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要结合学生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针对中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惑释疑、教育引导,努力把思想品德课上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师生、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以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中出示自学提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释疑解难,让学生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或补充;通过学情分析可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已有经验,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从而较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并树立与每课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知识,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阶段,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支持,他们往往不能正确领会这些概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非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2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安排,我们作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骨干高中政治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年三次集中的省级培训,培训单位是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三年的培训学习,我们非常感谢四川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3年来,政治学院的领导和指导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与安排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这些课程主要有:教育改革与素质构建,教师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压力与情绪管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中学教师如何做科研与写作,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两位老师的示范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思考,政治课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特征分析,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另外,每次集中学习都安排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讨论和探讨,效果很好。同时,安排教育发达地区的优秀学员为我们展示优秀示范课,打开大家的思维和视野。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除了政治学院的专家教授外,还从新课程改革已经先行一步的福建等地请来客座专家学者。总之,政治学院领导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享受了一顿丰富的培训大餐。

三年的培训一晃之间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收获多于辛苦,成功大于付出。平时我们这些老师大多忙于工作和生活,难得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反思,更难得有机会聆听到专家学者的讲课。所以我们全班骨干老师学的都非常认真和专心,每个人都记录了大量的听课笔记,都写了不少读书心得体会。我作为来自凉山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一名学员,也和大家一起刻苦学习,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所有集中培训期间,从未缺课,认真参加所有活动,并保质保量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结束,我有以下诸方面的收获。

一、聆听指导老师——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课和报告,再次丰富了我的中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理论先于行动,观念决定实践。培训教师,首先必须培训先进的理念。好几年前我曾经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那次培训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使我思考问题常常站在了较高的角度。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又使我感觉回到了从前。那些专家、那些教授、那些大师,从他们口里面讲出来的最新课改理念、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最精彩的论断,最新颖的课程展示,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名师的实践经验教训,常常使我激动,常常使我感慨,常常使我浮想联翩。我大段大段的记录,大口大口的吸收。我这个来自偏远地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深深陶醉在培训收获里面。

二、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东西。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从20xx年开始的。四川省的新课程改革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时间是20xx年。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四川省决定从20xx年秋季开始。我们这次培训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相当部分的新课程改革专题讲座与报告。如谢吉新老师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卢志老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方建教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作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和讲座,让我们集中享受了一场高品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盛宴,使我们领悟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使命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视野,加深了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后投身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三、这次培训政治学院的领导还专门安排了四川省教育发达地区的三位特级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程的教法。仁寿一中的唐树林老师上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成都树德中学的吴金全老师上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郭开全老师上了《商品的价值量》。三位老师都是用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上了旧教材,课本为载体,师生互动,课题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是生成而不是预设和灌输。行家里手的这三节课让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教学经验,树立了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四、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传授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政治学院领导还邀请到了新课程改革先行地区福建省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传经送宝。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积极解决这些困难与矛盾的思考。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从课程改革的概况、福建省课改现状、高中课改的深层次矛盾、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衡量标准、师生互动要注意的问题、新课改复习备考建议等8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践经验之谈,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大大受益,对许多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五、我们这次参加省级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各校的精英和骨干,大家同行坐在一起听课、交流、探讨,不可避免的要碰撞出许多的思想火花与心得。每次集中培训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都安排了学员分小组进行座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问题,切磋教学技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方式。大家坐在一起把平时工作中的困惑、矛盾、感想都拿到培训会上来交流,求得答案,求得,在互动中进步,在探讨中前进。我在整个培训期间写出的好几篇教育心得的博客,其灵感就来自于小组讨论和听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

六、我把培训中的收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拓展了我的教育研究空间,先后参加了我们凉山州教育系统的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

培训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愿我们在培训中结下的同学情、师生谊永存!但愿我们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理念、观点、经验、技艺能为我们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遗憾的是,这样的培训时间太少了,机会太少了,特别是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少了,外出教育参观考察安排也不够满意。同时,我多么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把这样的培训普及开去,惠及每一个老师,并把这样的培训常态化,让我和我的同伴们都能够隔三岔五的来接受这样的培训啊。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3

历时六天的教学校长基地培训结束了,回眸学习历程,心中充满留恋,盘点学习收获,心中满怀感恩。感谢教育局领导的提携,感谢教科院提供的平台,感谢校长们精彩的报告与指点,更感谢教科院王毓珣处长和王秋月老师的身体力行,人格感召,精心组织,使我们对每一次学习都充满期待,每一次对话都闪烁智慧,每一次考察都体验深刻。

一、对校长责任使命的深切认识

津南实验小学刘士民校长是大家敬佩的校长,津南实验小学今天的办学成就,得益于刘校长正确的办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办学目标,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办学行为和善待干部、善待老师、善待学生,“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格魅力。在津南实验小学当老师是幸福的,做刘校长的学生是幸运的。从刘校长身上,我清晰看到了作为领导者的校长所具备的四种能力: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工作任务,把握学校办学的具体情境,了解和善待自己的追随,更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作为教育者的校长,刘校长有高尚的道德领导力,引领教师树立共同的价值追求;强大的课程领导力,使学校的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前瞻的教师领导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指导和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最扎实的基础,储备最丰实的能量。在我眼里,刘校长是教育家型校长,他有党性——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取向,他有人性——对教育是人学的道德取向,他有理性——对教育基于实践的理性取向。所有这些,使他凝练理念,形成思想,“文化铸就师生灵魂,改革成就学校生机”是津南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公诚勤朴”是学校的核心文化。托尔斯泰:人们能得到的最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当一位校长能造福一方百姓、影响一大批教师和学生时,我想,他的人生价值是充分的实现了,他对社会的贡献是无以言表的,他也是最幸福的人。

二、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更有信心

教育者的活动不是必要条件,教育不是操作性的活动,而是合作性活动,强调适时给予,激发和发展人的潜在能力,以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基础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一生幸福奠基。教育的灵魂是教会学生做人,教育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学校应该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理念指导行动,一位校长必须有正确的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感召和引领教师向着办学目标迈进。而正确的办学理念,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本质思考,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根本追求。学校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是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完美统一。规律是求真的结果,价值是求善的追求,教育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为学生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具体地说,“以教师为本”即学校在队伍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尊重、关心教师,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条件,搭建平台,帮助每一个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工作的幸福和快乐。“以学生为本”即学校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牢固树立并努力践行“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美好”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学生是多层次多方面有机整合的生命体”的学生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人才观,“高度尊重学生”的师生伦理观,“充分相信学生”的教育教学效能观,“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的学习主体观,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以人为本”必须重视“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包括干部修政德、教师修师德、管理重育德、学生修品德。把“将学校发展成为一所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的蓟县有影响的现代化学校”为发展远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对办学有了更深的文化追求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致力于文化追求的学校,必定夯实课程教学这一根基,把握教师队伍这一关键,抓住文化积淀这一灵魂。回顾蓟县六小的办学经历,我们纯粹的教育追求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一直是家长、社会所认可的。

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取了河北育婴里、津南实验小学、汉沽一小三位校长的汇报,也亲身感受了三个学校的课程文化。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课程文化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软件”,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尤其是校本课程,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此,在学校课程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大课程建设,统整德育和教学活动,重构学校课程,即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艺锻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原则,适合和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的课程,并让课程始终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中,深受学生喜爱。如汉沽一小少儿版画特色课程,在少儿版画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民族精神为筋骨,国际视野为高度、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把少儿版画艺术作为培养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学习,更重文化熏陶。又如津南实验小学的绿色阅读和随笔化作文特色课程:在孩子生命的深处埋下求知的种子,随着他们心智的成熟,慢慢的酝酿、发酵,最后转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绿色阅读和随笔化作文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学校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水平,熏染了学生的心灵,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教师在学校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载体,必须树立新教育观念,发挥全体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校长怎样看待教师,对形成教师文化至关重要。在我眼里,教师不是工具,不是资源,而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们希望专业有发展,教学有成效,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渴望“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期望拥有开明的校长、宽松的环境和创造的天地。为此,既强调团队合作,又保持个人风格。因此,对教师的管理,除必要的规范性制度外,更多的是激励性制度,是指导和引领。所以,学校一贯强调教师读书,注重专家引领,开展同伴互助,力争教研同步,尤其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与效益。我深切的感受到,课堂教学是“求真启智”的重要阵地,也是德智交汇的重要渠道。教学改革关注德、智有目的交融,无痕迹交融,有规律交融,是智慧教学的追求,是智慧育人的体现,是德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为此各教研组关注基于教学道德、教学智慧育人的教研组文化与教研文化的生成,探究以“教学智慧”促进“育人智慧”的规律。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终身与学习为伴,更何况是教学校长。“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我们正处在中国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时代,虽然目前中国教育问题众多,矛盾重重,但牢骚抱怨不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客观的看待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个人而言,也许不能改变大局,但自己的学校,我们可以自主。这次的教学校长培训,三位校长孜孜以求,不断超越的办学历程和办学业绩,是最贴近最好的活教材,我为有这段学习经历感到自豪,同时也不断勉励自己,以三位校长为榜样,在教育领域努力耕耘,造福百姓,为蓟县教育做出贡献。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4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这句话深得教育的真谛。

作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成员,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强烈的发自心底的需要,需要别人的尊重、关怀、帮助、信任,偶犯错误时,还需要别人的原谅。王毓珣老师在《德育培育与生成》一书中也说到师生关系具有无选择性、平等性、合作性、人道性和履约性的特点,其实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就是一个词语:尊重。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拥有的是发展的灵魂,所以,我们的尊重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本着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前提,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教育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应该相信学生。要善于发现深藏在每个学生心中的“宝贵财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个口号形象的说明,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我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进取心,都想争上游。在帮助学生转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我在担任初一年级的任课老师时,有一位学生不爱学习,成绩较差,自由散慢,早自习经常迟到,最要不得的是,这个学生早自习要迟到了,也不是紧张地走进教室,而是优哉游哉地踱步进教室,对于学习,这位学生抱着的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在班上也公开批评过他,可是效果不佳。直到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关于历史的生僻问题,全班同学全都一头雾水,完全回答不出,只有这个学生,非常自然地说出了答案。当时,全班哗然,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个平常不愿意读书的同学竟然有这么丰富的知识。经过了解,我才知道,他不爱读书只是因为他的家长不管他,每天晚上只知道自己出去玩牌,他的厌学是出于对家长的不满,而他自身,是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的一个学生,知识面非常广。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平常的积累,也去他家家访,和他家长说说孩子的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家长也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之后的一个月,这位学生的早自习迟到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他的转变说明,教师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尊重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理解学生的心,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对学生有管理的权力,有按照社会主义教育塑造学生的权力,但在人格上我们与学生是平等的。所以对于做错了事的学生,我们若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训斥,禁止学生申辩,就势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下降。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尊心是促使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心,才会自爱、自重,做错了事才会自责。因而转变学生常常要以尊重人格为前提,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真正收到以理服人的教育效果。一位教育家说:“训斥和咒骂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的孩子,只能损坏他的自重心,甚至使他的悔改之意荡然无存。”

三、认识自己,成为一个实诚的老师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我们成人是不同的。他们容易犯错,但也容易改正错误,而作为一个成人,犯错容易,但是承认错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该怎么样面对自己的失误呢?我认为当老师因种种原因,造成过失的时候,要勇于面对事实,放下面子,和学生坦诚相见,该认错的坚决认错。在一次班级大扫除中,我代替班主任管理班级大扫除,再分配任务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似乎没有听我的分配,不停地和同桌说这话,于是我唬着脸说:“老师在说话的时候不许自己讲话”这时,她只是委屈的看了我一眼,脸一红,什么也没说。大扫除结束后,卫生委员来报告,说王某某同学自己的打扫任务比较轻,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帮助其他同学做了很多事情,我一惊,王同学正是我在课堂上批评的那个人!我这才找来这位同学,向她了解上课讲话的真实情况,她这才告诉我:“老师,我同桌今天身体不好,我刚才是和她说我帮她做值日。”思前想后,我诚恳的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表扬了她爱劳动,主动为班级做好事。王某某听后感动了好一会儿。从此,她更爱劳动,更爱帮助别人。我想,这样做,老师不但不会丧失威信,反而能使学生更加信赖,热爱和尊重我们。

总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尊敬师生”而自身却时时扮演着学生心目中的“反面角色”。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耐心引导,以爱换爱,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在尊重人中教育人,造就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原则:“我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可能地多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让我们记住这一原则,实践这一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5

我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苦、兴奋而又期待。

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颖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精彩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索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铺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

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人大附中),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认识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去教学,毫无新意。其实,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颖又严谨的青春语文。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颖又严谨的,是充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当然,还要感谢几位老师:杨勇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老师等等。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精彩!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已向我们袭来的时刻,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直面新课改大潮的挑战,则需要的是更多的勇气和魄力,更多清醒的认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课程模块是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思想政治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选修课程是为满足所有学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需要提供的相关课程,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必修模块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的行为动词,如辨析、归纳、比较、评述、感受等等。综合探究作为必修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设定必要的教学时数。第三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等等。这说明新课程的内容调整并不仅仅反映在建构思路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总量的控制上。对此,新课程对教学总量的控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而是通过内容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范围的限定,包括要求的侧重不同、难易不同、详略不同。也就是说,实际上降低或限定了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实验教学的初期一定要更新观念,克服现行课程教学时数所带来的惯性,积极主动有目的的控制好教学总量。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我认为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以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自身本领。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

第二、博览群书,拓宽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们老师需要重新拿起相应的教材,自觉积极主动去钻研,精通相关知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在这种教学设计中,首先由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参与、实践、感受,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综合、概括等得出结论,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合作、互动关系,进而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目标的统一。

第四、加强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该结束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新形象,即教师--研究者。教学研究不应该只是教学研究专家的专利,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也应该从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内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第五、提升素质,增强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通过这个主阵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全面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作为广大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讲究提问设计,发挥教育机智,推敲教学语言,增强心理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7

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决定了语文教师本身的素养必须处在较高的层面,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境界。下面,笔者将谈谈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认识。

一、知识素养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

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言学概论、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的基本标准。除了专业知识外,21世纪的语文教师还应掌握除语文学科之外的1~2门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些学科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近、相关的,也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去甚远的,主要新课标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总之,中的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

二、专业技术素养

1、普通话因为人口流动的关系,现在的学校中往往有不少来自外地的学生,作为教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是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作为语文教师,仅仅流利的普通话显然是不够的,还应注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各种类型的课好的范读能成为沟通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的桥梁;而且,教师自己范读也能更多地获得学生的信任与欣赏。学好普通话对语文教师极其重要。

作为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与钢笔字也学生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看教师也是首先看到教师的字,尤其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学生就会多崇拜你三分,听课的效率也会提高;如果能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留下一手漂亮的评语,马上就能俘获学生的心,你对他作文的评价也一下教师其他工作子具有了更高的说服力。当然,的开展也会变得顺利很多。另外,教师好的书法能力也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2、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语文学习,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另外,我们语文教师还必须根据文体特征来组织课堂教学。从文体特点而言: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既是语言艺术,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体特征。诗歌教学主要是多读,通过朗读传情,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其意境与韵味;散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品味其“形散神聚”的特点,也要强调多读;小说教学主要是立足于人物、环境的分析与鉴赏。因而从课堂教情节、学方式上讲,教师不可能只采用一个教学模式、运用同一种手段、按照一样的程序。所以语文教师要及时根据文体的不同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做一名有素养的语文教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我们长期踏实的努力!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学生也才能不断提高进步,最后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