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数学心得8篇

时间:2022-09-19 作者:Kris

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大家心中波动通过文字表示出来的文字材料,当我们有了新的收获和启发,我们可以写一份心得体会来记录,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培训数学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培训数学心得8篇

培训数学心得篇1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认知的飞跃。20__年12月5日,我参加了洛阳市教研室组织的苏教版教材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对运算教学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侯正海老师先从“运算何以影响解决问题”切入,通过具体的错例分析,让我们认识到运算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计算,而是要把运算和解决问题联系起来,才能让运算技能转化为运算能力。接着侯老师通过对运算教学历史的阐述,从历次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变化分析中,我们了解到:2001年数学课标实验稿已经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的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避免计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要在应用中去看待运算。根据刚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侯老师提出,运算教学由以往注重运算技能的训练,到现在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在理念虽然已经不错,但今后更应该站在运算素养的角度来看待运算教学。通过运算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外,还要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精神。因此我们要从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来设计我们的运算教学。最后侯老师以笔算教学为例,总结出促使运算能力形成的运算教学过程,即理解算理——内化算理——概括法则——内化法则——迁移运用,结合具体实例讲解了如何以运算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让运算素养在教学过程得以落实。

听了侯老师的讲座,回顾自己的运算教学,发现很多不足之处。

1、运算与应用割裂,理念与实践脱节。

教材在编写运算教学时,都是从具体的情境引入,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算理,归纳出运算的方法。这一方面我理解的还算可以,教学中也能按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去教学。但是在处理想想做做和后面的练习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解题思路,忽略了其中的运算练习,这样处理无形中把运算和应用割裂了。究其原因,是对数学课标研读不深入,对运算素养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意识到学习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更没有意识到,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运算能力,而单纯的计算训练,学生获得的仅仅是运算技能。这让我认识到理念和实践之间的脱节。

2、练习题设计意图理解不透彻,两个“内化”不到位。

在侯老师运算教学的五个环节中,有两个“内化”。

第一个“内化”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之后要引导学生去内化算理。内化算理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有两组练习,一组是分解、模仿的指导性练习,一组是完整、变式的自主性练习。培训结束,我翻了小学各年级的教材,从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到六年级分数乘除法,每节课后的试一试,或想想做做、练一练,都是遵循这个特点编排的。指导性练习是把运算的过程以分解的方式呈现,以模仿为主,分解算理,让学生依据操作的过程,理解每一步的含义。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初步的尝试自主进行完整或变式的练习。这两组练习都是聚焦算理,帮学生理解和巩固算理的,有了这些练习做铺垫,才开始概括法则。在这一点上,因为对教材编排理解不够,基本上都是在例题和试一试学习完之后,就开始概括法则,每到这个环节学生就会感到困难,总达不到想象中水到渠成的那种境界。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告知学生。听了侯老师的讲座,才明白学生没有经过内化算理这一环节,经验积累不够,对算理理解不充分,导致总结法则这一环节学习的困难。以前面对学生总结法则时的困难,找不到症结所在,所以就用告知的方法草草了事。今天才明白,学生总结法则这个环节对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有多重要。在总结法则时,学生要按照一些方法,去观察比较练习题目中运算的共同点,得到运算方法,梳理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是归纳推理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思维的机会。所以运算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这一过程,切不可老师代包,让学生读一读就完事。经过这次培训,今后在运算教学设计方面肯定会有所改进。

第二个“内化”是在概括法则之后要引导学生内化法则。内化法则的练习,一般会这样要求,如“先想一想积是几位数,再计算”“先估计商是几十(百)多,再用竖式计算”“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先看图想一想商是几,再计算”“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这些练习都不是单单让学生去运算,而是指向了法则最重要的部分,体现了内化法则。这样的题目考试中是无法进行测试的,因此平时教学,也没太重视,细细想来,自己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子还是有的。

3、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分析不到位。

看到侯老师用一个个学生的错例来分析和讲解,我的内心既震撼又惭愧。一个在教育研究所工作的老师,能收集到那么多的错例,并逐一分析研究。而我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出现的错例,脑海中能有几例?张嘴又能说出几例?平时课堂教学中,批改作业时,面对学生的错误,只是一遍一遍重复的给学生讲解正确的方法,却很少静下心来,分析错误的原因,读懂学生的想法。“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理念都有,道理都懂,可是却没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我想这也许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

每次学习都收获满满,有人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我要说教育生涯也是一种修行。在这条路上,探索着,成长着,快乐着,幸福着。

培训数学心得篇2

本周四周五我有幸参加了街道组织的课堂观摩活动,这次我们去参加的是南通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课堂观摩会是在海门市海南小学召开的,周四下午一点钟,我们准时到达海门市海南小学,初进校园,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学校充分利用空间在走道长廊,有校训、校风,有新教育实验的每月一事,有小朋友喜爱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学校的十佳登攀儿童的优秀事迹等等。每一个面墙壁都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走过,看过,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这样的校园人文环境,真的让人赏心悦目。

感受了校园环境之后更想感受一下这里的课堂,下午听了两节课,周五上午又听了三节课,五节课中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学程导航”。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课堂教学,感觉每一节课都有那么多地方值得去学习,同时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总结一下感受如下:

一、有趣的课前游戏

常见的课堂一般从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入手,将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从而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但海南小学的老师没有这样做的,他们的课堂从猜谜游戏开始,让学生从猜谜中感受到猜谜中有时候也有数学知识。如张瑜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就是从猜字谜开始的,学生开动脑筋才出“72小时”、“15天”、“100厘米”各打什么字,老师就相机提问刚才猜字谜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简单快速地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策略的运用,也体现了学习策略的必要性,自然地进入新课内容。在听《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时候也有这样巧妙的引入,老师从数学王国中选择的两个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好奇,有了学习新课的欲望,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候为了设计较好的情境绞尽脑汁,有时候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这样的时候不妨试一试从最简单的小游戏入手,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预习单贯穿课堂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要将“教师教”转化为“学生学”,这样的转化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素质,需要学生会学,能主动地学,当然教师的辅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听课中,老师都是通过预习单来进行新课学习的,有课前完成的预习题,也有上课交流的预习题,简单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课前预习中就掌握的,课上就省下来一部分时间。有难度的知识又通过预习单上设计好的问题,经过课前独立思考,课上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各个击破难点。同时预习单上还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和拓展题,让新知识及时地得到巩固,也通过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提升自己的空间。一张张学习单也反正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真的是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三、分类练习发展能力

听完了课,感觉每一节课中练习的时间都足够多,这样的练习时间既让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巩固练习,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每一节课中,老师都设计了拓展题,记得《倍数和因数》一课中,顾校长在每一个学习目标后都设计了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最后课堂作业中又设计了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选做题也让学的快的同学多了练习的机会,很好地让每一个同学都努力完成练习,这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课堂,练习的时候,比较好的学生完成了之后往往会坐在那里没有事干,行为习惯好一点的学生会考虑其他学生在做题,默默地看书,而行为习惯没有那么好的学生,很有可能去影响其他人,影响其他人完成作业。要是这个时候给这些学生做一些提高能力的题目,不仅提高了他们自己的能力,也能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安静的练习环境,同时也让这些能力强的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在以后的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数学从生活中来

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我们要会用好生活中的资源更好地学习数学,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一课中,老师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圆柱和圆锥,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些立体图形,想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判断生活中见到的是不是圆柱就会用到圆柱的特征,在思考中也就意识到圆柱的这些特征,为后面特征的学习做好铺垫。学完圆柱的特征时,老师给出了一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同时也通过生活中的一次性纸杯引出了圆锥,恰到好处地让学生进入了圆锥特征的学习中。在《圆的认识》一课中,也让找出了生活中的圆,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了体育老师画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画圆的必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数学知识有效拓展

“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完美数”、“语文中的关联词”、“寻找宝物”等等,在数学课中都出现了,这些都是数学知识的有效拓展,将分数加法与《庄子》进行结合,将于倍数和因数密切关系的完美数作为了课外阅读材料,将语文中的关联词用到数学课堂中,宝物的位置与圆密切联系。每一个都能让学生充满着兴趣,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其他知识的多重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培训数学心得篇3

20xx年3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丰城市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研修学习。此次培训的时间为一年,目前是第一个阶段-理论培训阶段的学习。经过了四天的紧张学习,不仅让我重温了做学生的感受,而且也让我真正受益匪浅。这次培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校专家的高度重视,在开班典礼上金校长就直接给我们下了重任,他说:“你们就是学校的种子,要生根,发芽;你们就是学校的薪火,要燃烧,传承。”他们的发言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领导们的一片苦心与企盼,想尽各种办法为我们创造学习机会,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这颗种子能够快快生根、发芽,逐渐成长起来。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能够拥有这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非常感谢丰城市教育局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关爱,感觉进修学校给我们创设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们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在这里就从培训学习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目睹专家风采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见到了很多以前一直想见但又没有机会见的优秀的、资深的专家,也充分地感受到领导、专家们对工作、教育事业的激情和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为我们进行讲座的专家和学者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

二、更新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我领略了鄢细民、朱金够、万里春等专家对数学教学的先知先觉,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的一些案例,似乎就曾经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听了他们的讲解,我的思想也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平时思考的太少了。平常在学校里,考虑的大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未做太多考虑,甚至忽视了这一方面。万老师讲到在数学课堂中要避免错误的思维定势,让孩子的智慧生长不走岔道。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三、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课堂上要多用微笑和鼓励

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我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在教学中,常用鼓励性的语言“你真聪明、真能干”、“你说得太棒了”、“这朵小红花是你的”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愉快地接受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学生汇报多样化算法时,发现有学生的算法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时,我马上表扬他:“你的算法很有特色,你今天是最棒的!”如学生发言独特,我立刻赞扬:“你的发言真精彩,老师还想听!”如发现胆小的学生也举手发言时,我及时鼓励他:“你的声音真悦耳,普通话也有进步,你今天的表现真棒!明天能更大胆吗?”等。这些简短的话语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经常听到有人说一句话,“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句话我认为不够准确,我们教师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清澈新鲜、源源不断的水。这几天几位专家老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朱老师问了我们一句话:“老师都不好好学习,学生能天天向上吗?”是啊,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积极投身课改,做课程改革的践行者

十多年来,课程改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才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一阶段的培训已经拉下帷幕,而我觉得这只是个开端,这次培训也使我补足了元气,添了灵气,焕发出无限生机。让我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神圣。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把握住了明确的方向。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在课堂中探索实践,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

培训数学心得篇4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的学习。虽然白天工作繁忙,晚上还要挤时间来学习和培训,但一个多月的学习对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水平学和提升数学教学理念,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聆听了专家和名师的讲座并且观摩了优秀课例,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奋斗目标,同时,进一步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本次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本次培训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课堂中注重交流,注重互动,畅所欲言,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每当教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的不光是课本,教案和粉笔,还有各种小礼品、小饰物、五颜六色的图片、生动的课件。课堂上教师总是有说有笑,有唱有跳,、不断的走下讲台,参与学生们的活动,不断的鼓励学生与她大胆交流,不停地提问题,学生不停地抢着回答,教师时不时地伸出大拇指:“谢谢!”“你真行!”“非常好!”在课中还穿插、亲生经历的动听的故事,让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真实的氛围中。数学是一阕乐章,旋律优美;是一幅图画,色彩热烈;是一种生活,精彩而时尚;是一种责任,任重而道远。课堂上总是充满了欢乐,本次培训能让老师们理解怎样用比较轻松、活泼的方法去教自己的学生,还进一步帮老师们提高语音、语调和数学教学的能力,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对数学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谈谈本人对教学的一点点想法,一个多月的学习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一.知道并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创新与策略

1.注重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提高。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础。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础。

2.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养成,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

3.注重学生创新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4.强调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在享受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充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更注重精神世界的锤炼,如对真理、正义、诚信、责任感的追求。

5.尊重学生学习经验,发展学生个性。了解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

二、体验教师的职业乐趣。

一个健康成长的人应有乐趣相伴,这样他的工作,职业生涯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应有自己的工作乐趣。

因此,在我们教师队伍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人:对待工作不积极,没有热情,得过且过,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学生关系淡薄,排斥学生,不和学生接触,为和学生交往而烦恼。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教师职业自豪感,没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象是不断变换的。那么,教师就应迅速适应教育对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从而促使教学的高效循环。只有适应教育对象、环境、教师工作起来才能顺心顺手,才能安心,并从中体味到工作的乐趣。不断充实自己,扫除自己在英语知识方面的盲区,尤其要扎实课堂用语。教师除了要熟悉书本上的词汇、短语、句子外,还应结合生活实际,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语,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教师达到在课堂上能无所顾忌地使用英语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谈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次,教师的个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教师都应该时常问自己:我靠什么吸引学生?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一个关注学生感受的教师,一个充满民主的爱心与学识的教师,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魅力的教师,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训中,专家和老师们的`讲座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经验之谈,但经过我在实际中的实践反思,我发现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实用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因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并变通使用别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难怪有的教师和学生相处默契,永远是校园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吸引绝不是庸俗的讨好学生。其实,一个学识和魅力并存的教师,即使你对学生严厉一些,学生仍然爱你、崇拜你。偶尔当你有一些小缺点时,反而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甚至“有意思”。再次,教师的工作大部分是定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是教师工作日的定性工作流程。这些工作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富于紧张。那么,我们就应学会在紧张的工作背后放松,尽力让自己的工作充满弹性,留下教学以外的时间空间,丰富业余生活,这样也有益提高效益。还要营造学习数学的氛围,营造学习数学的氛围,使数序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爱好。平时我们教学中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数学,学校里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我就在思考,没有氛围,那我们就应该去营造氛围,就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教师要做好榜样,在平时教学中或和学生的交流中要尽量使用数学,至少在自己教学的班级是可以实现的,虽然这做起来的确有些难,但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尝试,只要你做了,就总会有收获的,当你通过努力使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课感兴趣的时候,你会觉得你没有白付出。

古人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高为师”之说,其中就说出了为人师者,不但要重视教授知识,也要以德服人。在现代的的教育理念中更是有“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来感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这样一种观点,欧博士的敬业精神正是对“为人师表”最好的诠释。所以说师德是为人师的灵魂所在。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面对这样大的改革力度,是机遇也是挑战,更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我。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师的专业知识,一个适应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和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不断的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搜集大量的素材,增加自身的积累。

通过这次学习与交流,我们从专家哪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也从各位同仁哪里学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江苏省教师网的教研平台上,我们可以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大家交流经验、分解困惑、分享快乐。但愿以后再有机会参加此类培训,以不断提高自己!这次培训对我来说的确是受益匪浅,从中不但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类似的培训活动,多给我们一些学习的机会。

培训数学心得篇5

12月5日清晨,天还没亮,伴着天空零星飘落的雪花,我和同事坐上了头班车,朝培训地点奔去。

候正海老师和黄为良老师用精准的数学语言、贴切的教学建议、极具指导性的答疑解惑,分别从不同方面对苏教版教材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更明确了方向。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感悟:

一、数学教学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性,学生学习数学不能是碎片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备课时要做足功夫,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要把当天所学的内容与学生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还要联系学生今后可能学到的知识。

二、要让学生把数学计算从一种技能转化成一种能力。培训中,候老师详细地阐述了技能与能力的不同,并明确指出,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内容核心。也就说明了在各个阶段的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都应该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我们大多数老师总是觉得动手操作有些过于浪费时间,有时控制不好,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淡化了操作环节。培训中,老师列举了操作的四个作用,让我明白了,动手操作可以使运算对象更明确;便于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可以使运算结果获取地更容易;也能更直观的解释算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还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根据课程需要,设计必要的动手环节,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四、直面错误,提前预设。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一道题,即使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可学生却能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错误,而整个纠错环节也会很曲折。而且大多数老师在教学时会有意识地回避这些错误,因为担心学生在第一印象中把错误的给牢牢记住。可候老师却建议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并整理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并把这些错题提前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从而,让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能更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一天的培训,时间很短,收获很满;教育的路还很长,所学的知识还有很多,让我们所有的教育人,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培训数学心得篇6

一直以来都在为学生的出错率多苦恼不已,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算很好。正在迷茫、困惑之时,暑期培训给了我很好的诠释,一下子心中释然。原来出错的罪魁祸首不是学生粗心,也不是题目训练的很少,而是我在教学中忽视了算理的结果。

在计算教学中,有时候嫌麻烦,嫌孩子们不听话,本该孩子动手操作变成了老师代替演示;本该孩子独立探索,变成了老师的满堂灌;本该孩子体验经历,变成了老师的做学生看;本该……许多的本该,造成了这样的后果。所以我认为在以后的计算教学中,老师们是否该这样做,以64÷2为例说说自己的学习感悟:

1、根据口算过程用小棒动手分一分感知算理。

方法一:64÷2=32方法二:64÷2=32方法三:64÷2=32

60÷2=304÷2=2竖式

4÷2=260÷2=30

30+2=322+30=32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分小棒的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6和4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6表示第一次分的6捆,分了6个十;4表示第二次分得4根,是4个一;同时也搞清了竖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2次分的结果。

由于以前的教学没有让学生用小棒操作自己想的过程,造成孩子们机械的运用竖式,但是不明白算理,出错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原始思维过程直至关重要的。

培训数学心得篇7

在本次培训中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

1、以前只对一、二年级教材有所认识,有所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青岛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结构是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本教材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

3、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培训数学心得篇8

本学期,我参加了小学数学远程培训,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和报告,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远程学习,收获颇丰,对小学数学本质和自身数学素养等方面的认识都得到很大提升。现就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远程研修学习,我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的变革。众所周知,如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每个行业,对于我们这一行业,特别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有着更深的体会。

远程研修学习使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自我素养、丰富了专业知识。在线交流更是帮助我解决了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这次培训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修平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对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真正沉浸于自己职业当中的教师,才能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如果你热爱教师职业,你就不会觉得累,而会觉得幸福。想想当我们的学生向我们问好时、当我们的学生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时、当收到学生的祝福时,我们是不是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