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挫折都是积累心得体会的机会,让我们更坚强和成熟,这些心得体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老母亲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母亲的心得体会篇1
记得第一次送母亲礼物的时候,是小学三年级。那时候刚刚开始流行“母亲节”这个词儿,懵懂的我其实还不能真正了解母亲的伟大之处,只知道要送礼物,于是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买了三枝康乃馨,用的是我一周省下来的零花钱。回到家里把花送给母亲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了母亲的眼泪。那时候突然开始有点懂了,原来幸福是可以有眼泪的。
今年的母亲节,我决定给母亲一个惊喜。偷偷地拿出了家里的相册,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照片。我要给母亲做一本相册,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相册。那里面有母亲从学生时期开始的照片,黑白的,泛黄的照片。当时的母亲还是那样的年轻,有着乌黑的大辫子,笑容灿烂,青春芳华。之后的.照片里,出现了父亲的身影,母亲的头发剪短了,笑容也成熟了。再然后,照片里又多了一个我,母亲望着我温柔地笑……岁月一天天地过去,母亲一天天地衰老,直到现在。
母亲节那天,我要将这份制作精美的像册亲手送给我的母亲,并附上了一封信。我说:妈妈,十五年年前,是您将我带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从小到大,是您牵着我的手带着我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您一直陪在我身边安慰我,鼓励我;无论多晚回家,是您为我留下一盏温暖的灯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比您更伟大,没有什么东西比您的怀抱更温暖。这一世,我很高兴能做您的女儿,这一生,我很骄傲有您这样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如果有来生,我依然会选择做您的女儿,生生世世!
老母亲的心得体会篇2
母亲去世已整整二十个年头了,至今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母亲那永不磨灭而充满慈爱的笑容。母亲的笑容,激励我跨过了前进路上每一道艰难坎坷,母亲的笑容,温暖我度过了人生中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和天下大多数平凡的母亲一样,我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有着和天下母亲一样博大的母爱和温暖的情怀。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天下每一位母亲的慈爱和艰辛,这也使我常常愧叹,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是怎样的信念和力量支撑着她,在经历了常人不曾有过的生活磨难时,总是以坚强、勤劳、俭朴和感恩,默默地一个人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母亲短暂的一生养育了我们弟兄共四个孩子。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忙碌的,也是最乐观的。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白天母亲在生产队里劳动,放下农具又一头扎进自留地里忙碌,常常是披星戴月。夜晚经常是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补衣服、纳鞋底。我们兄弟四人,尽管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衫,但基本上达到了干净整洁。为此,母亲不知道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但脸上总是洋溢着坚强而乐观的笑容。
记得在我六七岁时候一个夏天的午后,母亲到离家很远的地里干农活,把我放在家里看屋。天突然下起了暴风雨,伴着电闪雷鸣。在那个少不更事的年纪,吓得我哭喊着往母亲干活的方向跑,不小心跌倒在村旁小溪边的荆棘里......迷迷糊糊中感觉一双温柔的手在为我擦拭眼角的泪水和脸上的血渍。看到母亲,我惊恐又委屈的扑在母亲怀里大哭起来。母亲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慈爱地摸着我的.头,不停地安慰我,莫怕,有妈在这里!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母亲的胸怀才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抬起头,依然看到母亲那熟悉和慈祥的笑容,在发丝上雨水掉落的瞬间,我分明看到母亲眼里噙满了泪水!
母亲没读过书,一生也未出过远门,走得最远的是我曾经上中学的那个镇子。记得一天中午放午饭学,一个同学慌慌张张对我说,有人找我。我疑惑地来到校门外面的小桥头,看见母亲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寒风里,显得局促不安。见到母亲,我在惊讶之余嘴里还不断责怪母亲怎么跑到学校来了。母亲脸上依然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家里农闲,我就想来看看你,没想到镇上还这么热闹!母亲说,我怕同学笑话你,就没有进去。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两个煮鸡蛋放在我手里。握着手里的鸡蛋,似乎还透着母亲的体温,我知道这是母亲走了一上午的山路才送来的。看着母亲默默离去的背影,心里不由生出一种对母亲的愧疚和不安......
我们弟兄四个渐渐地长大了,而母亲的哮喘病却是越来越严重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尤其是到了冬天,母亲咳嗽声每天都持续到深夜,稍一走动就喘不过气来。在那个医疗条件差的山区农村,买药都要走十几里山路,加上家里经济条件极差,母亲的病没有得到有效的医治。在母亲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基本上是靠着一些零星的中草药和止咳片缓解着病情,延续着生命。
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拖着孱弱的身躯坚持做家务活和一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不到五十岁的母亲眼睛也已经几乎看不见了,每次穿针引线都要找别人帮忙,还时常扎到手指,长年累月母亲的双手已是伤痕累累,中指和食指已结上了厚厚的老茧。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常常嘱咐我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家的烂包光景。就在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冬天,饱受病魔的母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一年母亲刚满五十二岁。母亲走了,走得那么安详,那么从容,脸上一依然挂着那份坚强的笑容。
去年春节,我再次回到了那个和母亲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曾经的家已是残垣断壁,物是人非。跪在母亲坟前的雪地里,看着母亲墓碑上的相片,脑海里浮现着母亲昔日的音容笑貌和孱弱佝偻的背影,泪水模糊了眼眶,冰湿了脸颊,望着翻飞的冥纸和上升的青烟,我痛不自抑。作为儿女,我们又为母亲做了些什么?
这就是我的母亲,为了家,为了儿女,在贫穷和病魔中苦苦地挣扎了一生,到临终之时也未能过上一天舒坦的日子,但她从未埋怨过、放弃过,始终用她那从容的心态和坚强的笑容战胜着生活中的一切苦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华丽的辞藻也倾诉不尽母爱的深切,再广阔的大海也形容不出母爱的博大,在亘古的爱也包罗不完母爱的无私。母爱才是人间最无坚不摧的爱,母亲的笑容才是世间最美的笑容。
老母亲的心得体会篇3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来到了。作为一个母亲,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思考一些有关亲子关系的话题。
我们怎样做一个好母亲?传统观念下的好母亲,主要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喂养和照料。母亲的概念是无微不至,是任劳任怨,是温暖,是关爱,是呵护,是安详。因此孟郊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咏叹。
但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经对母亲的角色赋予了更新更高的期待:做母亲,还要重视对儿女的心灵喂养。这种喂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培养和推进他们走向心理上的独立,而不是始终将他们保护在自己的膀臂之下,控制在自己的视线当中,使他们像一棵瘦弱干渴的小树,被荫蔽在两棵粗壮挺拔的大树下。
从我们的儿女呱呱坠地,我们就有一种期盼,盼望他们快快长大,健康,成才。但是当他们真的长大了,我们又害怕起来,害怕他们的心与我们渐行渐远。
当孩子十岁的时候,我们做母亲的不能仍把他当五岁的幼儿对待;当孩子二十岁的时候,我们不能仍把他当十岁的'孩童对待……母亲的视线要依循着儿女的年龄增长而移动,从最早的俯视他们渐渐变成与他们平视,再随着自己的衰老渐渐变成仰视他们。如果一个母亲完全懂得让自己的生命始终处于变通和成长的过程中,她的儿女才能是快乐的、身心健康的。
老母亲的心得体会篇4
今日我打开语文书,又一次地读了《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写了在国内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很后悔没在母亲去世前来回报母亲,没有在家里多陪陪母亲,没有好好带母亲去外面玩。作者一连几天都泪流满面,食不下咽,寝食不安。作者来到国外时,怀念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作者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还记得上学期期末考,妈妈叮嘱我必须要认真答卷,不要把简单的题目的分数失掉,不要写错别字。可是我一到考试时,紧张的把妈妈的叮嘱给忘记了。之后成绩明白了,我考试考砸了,回到家里,妈妈先是批评我怎样考不好呀?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这几句话我听得耳朵都结茧了,心里烦死了,就和妈妈吵了起来,越吵越起劲,我的口才不如妈妈,我就发脾气。到之后妈妈到她自我的房间拿出一根跟笔蕊一样细的铁棒,我明白妈妈要打我,我心里有点害怕。妈妈拉住我,往我腿上就是一下,疼得我直叫爷爷、奶奶。打了二下后,妈妈就不打了,我想妈妈必须是心疼吧,我想站起来,可是一站起来,腿就疼提要命,像有一千条虫子往骨髓里钻。我一看,小腿上肿起来一大块,还会变颜色呢,我看的时候是红的,到之后是紫的,再之后是血红的,我看了后就想哭,我抬头望四周,妈妈怎样不见了?我刚想找妈妈,这时一阵阵抽泣声从厕所间里传来,原先妈妈打完后,独自在厕所间小声哭,是想不让我明白。
我此刻想来想去,应当都是我不对,那妈妈为什么哭呢?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悟出了一个道理:妈妈、爸爸打我是一种伟大的爱。
如果,我妈妈去世了,我会像季羡林爷爷一样泪流满面,食不下咽,寝不安食。此刻,妈妈还在世,我必须要好好回报,要不然,真的妈妈去世了,搞不好,我会真的和季羡林一样。
我决定以后要把爸爸、妈妈叮嘱我的话记下来。记到心里,使爸爸妈妈开开心心。我又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在学习上获得巨大成就,那就是对教师、爸爸妈妈的一个回报。正如郑振铎说的话: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仅有母亲——她是失败的伴侣。
老母亲的心得体会篇5
“要有一个岛在心里,在扬帆出发的时候,知道自己随时可以回来,那样的旅程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母亲,你便是我心里的岛。”
点击“发送”。
我自觉是一个不大善言辞的人,在心里无数个念头掠过之后,终是在母亲生日这天编辑了一条短信给她,只希望能传达我作为女儿的一点心意。
不久过后,电话铃响起,屏幕上闪烁着母亲的号码,我从她的声音中听到微弱的哽咽。小小一条短信就使母亲掉了眼泪,可是,母亲,这短信又怎可用以回应你待我的深情呢?
我的记性向来不错,饶是十年前的往事我也能道出不少。那是我才有六、七岁,正是渴望冒险的年纪,在不断央求下,父母终于应允我独自上学,我满心欢喜,拍着胸脯向母亲保证路上会小心,却是在迈出的第一个步子就被脚下的坑洼绊住,一个踉跄,险些摔倒,我有些难为情地回头望向母亲,企图让她放心,她的面上由一瞬的慌忙变为带着安抚意味的轻笑,我重新向着前路,坚定地走远。那刻,我想,我要留给母亲留下一个勇敢的背影。
时至今日,我仍对这个久远而又渺小的场景念念不忘,那约摸是我第一次有意识地知道,有母亲在目送我,即使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发生,也不必怕,只管前行就足矣。
近十年的光景已逝,我已然长大许多。中考第一日,我晨起后却全无紧张之感,反而倍觉轻松,终于迎来了三年初中的完结篇,倒是母亲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你早餐想吃什么?”“文具和准考证都带了吗?”这样的询问一直延续到出门的时候。汽车被拥挤的车流挤到考点的大门前,在父母的祝福后,我怀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走进考场,走到斜坡上,我转头希望在拥挤的人与车中间找到我家的汽车。
看见了,看见母亲了,她在笑,她在向我挥手。我仿佛感到身体里的血液更加热烈地流动、沸腾。在六月如流火的太阳下,在母亲的目送下,我洒脱地走,没有一丝畏惧。
回想,从年幼,到如今,有哪一次不是,我回头便瞧见母亲,她用安慰、期许的眼神,目送我的每一步。如今我已入高中,也算半个大人了,母亲的目光却从未消散,一回回的目送之中,我只留下了背影给她,可只要转身,她都还伫立在那儿,母亲从未先离开。
目送我的成长,是母亲待我的深情。
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声音:“女儿啊,妈妈看着你从小时候到现在,学着爬,又学着走,现在自己一个人也能走那么那么远了,确实是,长大了啊……”
“快走吧,快走吧,待会儿车就该走了。”身旁的一个中年女子催促着她的女儿,望着女儿背着鼓鼓的行囊离开,她的目光一刻也没有转移。
沉默良久,我轻轻应了母亲一声:“嗯。”眼前忽然蒙上一层水雾,车站旁那位母亲的身影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