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写什么类型的观后感,我们都需要按照格式和要求来进行,很多人通过观后感的书写,都可以很好的将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觉醒年代500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500观后感篇1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北大学生们激昂的话语,似乎还在耳畔回响,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今天校志工部在腾讯会议举办了一起线上观影的活动,进入会议以后,我发现原来是前段时间特别火的爱国剧《觉醒年代》
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本以为可以如愿收回青岛,但却被迫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力移交日本。整个北大都沸腾了,陈独秀、李大钊连夜写文章,痛批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势力,蔡元培立即组织学生准备游行,学生郭心刚父亲留下的遗愿让人感到深深震撼,还有他割破手指写下血书,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和学生们对于拒签订巴黎条约的坚定……5月4日起,北京学生纷纷罢课,组织讲演、宣传,工人、农民、官员等各阶层也纷纷响应。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在爱国的五四呼声中,学生们在中国高高举起了民主的火炬,唤起了无数中国人强烈的爱国情绪,中国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我们现在的和平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五四精神,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觉醒年代500观后感篇2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觉醒年代500观后感篇3
觉醒年代播出后,引起了大批人民的爱国情怀,在观看几集之后感慨颇深。每个人成长是一个不断去选择的过程,从高中毕业到大学,每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主角之一陈独秀,他的出场给人一股正派的爱国情怀。
在那个年代,一头茂密的黑发,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奢侈的个人装饰,刚刚脱离了全男统一披着常常辫子的时代,而披头散发在当时给人一股落魄的感觉。但无论如何,拥有如此发之人,足以让当时的观众相信,一定是有着独特头脑之人。果不其然,我们的英雄陈独秀果然意气风发,他主导创办了《青年杂志》,这个杂志的具体创办情况在电视剧里有详细介绍。
整体的电视剧弥漫着风趣轻松的感觉,那个年代,有太多的人物和文章演绎着太多的故事,许多任务,资料和画面都被保存了下来,也有太多的复杂关系可供梳理安排。所以,作为观众,你看到的不一定是最为接近时代真实的那些,却不妨碍他们是剧作者最想让你看到的画面,作者编剧别有用心,激发爱国情怀的同时还穿插者幽默的情怀。
有一天网上自己连看了四集,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剧情刚开始看似有点拖沓,却是为后来更多人物的出场和故事情节做铺垫,里面的人物都在忙着大事业,平民的生活也有体现,虽然很少但在是以国风为导向的作品也不足为奇,电视剧里,有很多合情合理的情节,给人一股引人深入的感觉,不知这种感觉是否只是自己。
剧中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奉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许多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创新,他们这新旧阵容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也在《觉醒时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任务形象。
觉醒年代500观后感篇4
我将无我 不负重托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先驱长逝,历史已远,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觉醒年代500观后感篇5
近期,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作品。这部电视剧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尚未完结,虽说只看了几集,但给我的感触颇深。等不到看完便来写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观感。
?觉醒年代》从新文化运动讲起,陈独秀历尽艰辛从日本回国之后,以文学为基,创办《青年杂志》,力求从思想上改变中国新青年,进行讨袁运动。中国当时处在一个迷茫的路口,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领导者不知道中国应该走哪一条路。袁世凯渴望恢复帝制,开倒车的行为为各路人士所不耻。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压力将自己的考量,思路说与人们,中国的思想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片中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陈独秀由《国际歌》歌词有感说出的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体,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当初的中国刚刚推翻几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阶段,袁世凯却到处借款,依托外国支持,打击新思想,新制度,这是不可取的。且不说袁世凯有复辟之心,就借外债、依托外国过活这一举动来说,他就已经失去了独立之心,一个国家,如果连自立自强,独立更生都做不到,依托外国,与殖民地何异。中国要想发展,独立是必须的,必须有骨气有方向,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不管是对国家还是个人。这句话一律适用,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独立之心,没了前行道路,说句不好听的,这样活着和等死没有区别。天下的路是给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当时的中国需要一条独立,民主,科学的道路,陈独秀他们便将民主科学的道路展示给众人看。
觉醒年代500观后感篇6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