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09-14 作者:dopmitopy

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需要把我们的主观感受写出来,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只有认真写,我们的思想才会有进步,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培训心得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培训心得心得体会7篇

培训心得心得体会篇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20××年9月步入教师这个神圣的队伍以来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我县教育局先后几次组织新教师培训。20××年5月31日我在蓟县第一小学参加了新教师的集中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次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学习蓟县第一小学如何开展主题班会、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学理论学习、教学常规管理、教学流程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领导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谈到职业道德,其实每一项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

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楷模,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

三、积极从事教育科研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做一个会“爱”学生的班主任。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郭建利老师说:“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要经过4个过程,1-2年的适应期,3-5年的稳定期,6-10年的高原期,10年以上进入成熟期。”我将迈上三尺讲台,这也是我步入老师行列的新起点。我将忠诚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公正无私,廉洁从教;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依法执教,教书育人;勤勉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奉献全部力量!

培训心得心得体会篇2

为期两周的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已然圆满结束。从公司各位领导在业务、经验上倾其所有的讲授,到两位培训师在软实力上见微知著的点拨,再到最后拓展训练教练带领我们培养团队意识、战胜内心的恐惧。我们40个东北院20xx届的新生力量,从一群来自五湖四海、未曾谋面的陌生人,组建成了一支相互信任、众志成城的团队,进而又成为了工作中、生活上彼此关心、相互帮助的伙伴。

回首这两周的经历,我觉得自己受益良多,也充分认识到了公司组织这样的岗前培训的意义。在此,由衷地感谢公司各位领导对于新员工培养的重视!感谢人力资源部各位老师一直以来无怨无悔的默默付出!感谢风雨与共的小伙伴们对我的鼓励、信任与帮助!我为我是东北院的一分子而感到无比的踏实与自豪!

平心而论,带给我冲击最大、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当属拓展训练中的高空项目,这已经超出了理论学习的范畴,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与技巧,就是自己直面最真实、最脆弱的自己。

当我最开始听到教练要求我们爬上9米高的器械,在宽度仅能容纳下一只脚的板子上来回行走时,我的内心是比较拒绝的,即使我在理智上十分清楚这个项目一定会非常的安全。我觉得自己恐高,也想了这样、那样的理由,其实就是不断地在告诉自己完成不了这个项目。可是,教练不容置疑的态度,以及不断有队友挺身而出,转变了我的想法。其实,没有人在双脚离开地面那样的高度还能泰然自若,恐惧是人的本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为什么别人能够克服这种恐惧而我却不能?既然一定要上,那么为何还要给自己这么多负面的情绪,而不是去想想到底应该如何解决?

于是,我卖力地给队友加油,也是在不断地在给自己鼓劲,直到我最终勇敢地站上了9米的高空,并顺利地完成了项目。或许腿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抖,心态也做不到之前计划的那样放松,但是最起码,这一刻我战胜了自己的软弱,突破了自认为难以逾越的封锁,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心境。

于是,我明白了这个项目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完成者的动作有多么优雅,速度有多么快,而是他敢于挑战自己原来划定的那条底线,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玩过跳楼机的人,再坐在激流勇进的船上,大都会十分淡定,十分享受;可是若是之前只敢坐旋转木马,却勇于挑战湍急的激流,那么即使在这过程中大声地尖叫甚至哭泣,我也会认为他们是同样的令人尊敬!

不单单是勇气,整个培训课程下来,大家的才华也让我心生敬佩。作为篝火晚会的主持人,为了收集一些素材,我有幸在拓展训练之前便和每一位新来的同事都交流了一番。大家不仅多才多艺,而且还才智超群。这在拓展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所有智力类的团队项目,大家都能群策群力、极为出色地完成,有的甚至打破了原有的记录,书写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就是这样的一群有志、有为、有勇、有谋的年轻人!通过岗前各项培训的厉兵秣马,他们会尽早完成一名学生向一名合格员工的转变。破茧成蝶,他们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为了东北院更高、更远、更光明的未来,他们矢志不渝!一往无前!

培训心得心得体会篇3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我较系统地自学了《语文新课标》,找出了和以往课程标准的异同,明确了今后的教学侧重,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课标,我有以下的感受。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突出语文实践运用。这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注重多读少写,注重阅读的体会和鉴赏能力,锻炼学生不拘一格的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会和感受。

我觉得新课标突出了“语文味”,让语文课更姓“文”了,那么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也要这样去做,在感受语文魅力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而已。

总之,《语文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深刻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深入钻研教材,有效拓展教材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切实将语文课做到提高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要鼓励学生树立大的语文观,语文的学习要着眼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多在语文实践中去学习和感受语文。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任重道远,但是我会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自己的课堂永葆蓬勃朝气而不懈奋斗!

培训心得心得体会篇4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以下是我对校本培训的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教学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还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我们的策略是提高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4、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5、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6、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7、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 ,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培训心得心得体会篇5

金秋时节,我们来自湖北xx职业教育系统的二十多位干部老师一起来到了美丽的北京,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湖北省xx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都师范大学xx学院领导及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了四个星期的课程,第一周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的了解与学习,第二周主要是教育技术的学习与运用,第三周主要是深入到xx一职现场进行学习与体会,第四周重点是总结反思学习情况。这样的安排使我们的学习针对性很强,通过听专题讲座、参观考察活动,学员们的相互交流与自我的体验、感受、思考,我们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与拓展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了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名师的风采。老师们敬业、乐观、严谨、守时、幽默的品质与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从给我们上课几位老师身上,看到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与投入,他们事事亲力亲为,教学设备、教学用品都是自己安装,自己准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开展电子白板技术支持下的说课展演、辩论赛等活动,使我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取得了快乐学习的效果。此外,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下两点:

一、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我们要反问自己:我们能给孩子什么?如果我们都不能适应今天的飞速变化的信息时代,还怎么帮助孩子去适应将来,学会生存呢?所以,我们要改革,要与时俱进,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补充新知识,要掌握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诚然,这个过程一定会很艰苦,但是最难接受自己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己要改变和别人要自己改变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要提醒自己现在的改变更有利于自己今后教师生涯可持续的成长与发展,主动改变自己比被动接受改变对自己更有利!多些行动,少些抱怨,抱怨对自己的改变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二、学习是教师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学习习惯最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只有热爱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学习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只有不断地学习,拓展视野,增长学识,才能教好学生,才不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

本次学习培训活动即将结果,可我觉得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这次培训,让我不仅在教育观念和技术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更让我认识到学习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踏准时代的节奏,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跟上发展的潮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培训心得心得体会篇6

xx年3月15日,因学校的安排,我们高一、高二共10位班主任到曲靖政协宾馆参加为期2天的班主任工作培训。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对于无任何班主任经验的我来说,就好像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很兴奋,很受益。

这次培训,由任小艾,李志刚、高金英三位老师来做指导。每位老师都有各自亮点,所交流的内容也都很精彩。接下来,具体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任小艾老师的讲座主题是“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和“做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该做改变,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就如耕种一般,做到教育无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差异,很多内容应该以体验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而不是满堂灌。任老师也就教师这一职业作了分析:残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魏书生的观点是:能走进学生心灵居所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有一句话这么说:人生无处不为师,谨言慎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说鼓励的话,多说激励人心的话,多给学生正能量。目前,很多教师都有三个梦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学会读书,读自己需要的书。教育三要素:微笑、爱、育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宽容,让教室多一些爱,教师不应该成为让学生害怕的地方。

目前,我们的教育面对三大难题:网络、单亲子女、早恋。任老师从心理学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分析。青少年三大特点: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模仿能力强,进入青春期,《黄帝内经》中提出女子二七,男子二八,针对心理问题,班主任在处理早恋问题上可以采取的办法:做问卷调查,摸清具体情况,对症下药,给学生上两堂重要大课:人体生理解剖图、人体心理辅导课;你教多大的孩子,请把心理年龄放在什么阶段,多给学生预设结果,平常多被一些名人语录,让学生明白早恋的影响。总之,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成功七步曲:

1、 学会调查(家访、恳谈、问卷),教育视野决定教育高度。

2、 学会反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自我顿悟”。

3、 学会改变,如:不请家长,把周五定位家长来访开放日,不告状,家长会不批评,建立家校联系录;

4、 学会创新;

5、 学会总结。怎样形成一种习惯,用21天强化,再内化,到自觉,90天完成习惯的培养。因此,教育就是静静等待花开的日子。

6、 学会读书,魏书生说过,读书三境界——眼读是下智,心读是中智,神读是上智。

7、 学会提升自己。

其次,李志刚老师讲座主题是“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从六方面给我们最报告:影响、原因、过程、展示、具体措施、管理机制,并介绍了他的《课堂风暴》这本书。这个过程中,李校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例子给我们展示了山东即墨二十八中学及其教学,其中,对我影响较深的是合作探究这一过程,采用了师友互助关系的搭建,最终提高教学成绩。另外,李校长也教我们如何准确汇报工作:要抓重点,简要汇报;要有一定文采;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要有实践材料。结束前,给我们展示了即墨二十八中学的感恩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加以改进用在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

培训心得心得体会篇7

3月19、20日到安顺参加为期两天的班主任培训学习,感受很深,获益匪浅。现我把培训的内容粗略整理如下,与各位同仁分享。

19日早上听国家教育社社长张国宏的讲座,他的讲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让班级因我而精彩;二是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包括班主任的心态,如何发展自己;幸福的共享性,要与学生说心理话等);三是班主任要有较好的教学成绩;谈吐要讲究等等。

首先我谈谈如何做到"班级因我而精彩"。

"心若在,梦就在"。教育因爱而存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是人的工作,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无限的良心和爱心。真正践行陶行知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完善的人引领一个或一群不完善的人追求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双方都要随时力求完善,让教育者不断提升,让受教育者不断进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育的真谛是在于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性,发现并培养学生的长处;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实践于社会、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人才,让教育为社会服务,让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人。

一、教师应有的"理念"。

教师既要埋头耕耘,又要抬头看路--总结教育经验,行动通过思想过滤后才能上升为理论,从理论高度掌握行动,行动才会上升档次,才更有意义。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足见行动是第一位的,而没有行动以后的思想总结,也就无法有创新,因此教师就应该深切追念教育家的理念,继承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并付诸行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育更加有实效。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创新。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具有四大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甘为人梯的园丁精神,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

二、教师应有的"四心"。

1、安心。任何事业都需要当事者从主观上认真去做,才可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教育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安心于教育工作,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有终身奉献于教育的思想。

2、爱心。没有爱,教育不存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无限的爱心,要用我们春雨般的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他们茁壮成长。

3、耐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效应周期长,它的难度系数大,因此教师要很有耐性,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处理好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心浮气躁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

4、细心。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必须细致对待教育,让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落到实处。

三、教师的心态永远要正、心路要宽、品位要高、工作要细、方法要新、成绩要佳、要抚平代沟,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

如果师生之间有了隔阂,就会影响交往和思想沟通,必然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教师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与学生保持朋友一样的感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课间、课外、节假日尽可能与学生交往、谈心,一起做有意义的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重视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