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2-04 作者:Iraqis

心得体会要注意要主次分明,不要用过多华丽的词语去表述自己的观点,大家在动笔写体会之前,一定要对事情的发展有清楚的了解,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7篇

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篇1

12月19日,学校领导请来了教研室李主任,我有幸听了《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讲座,听后,让我耳目一新。讲座中首先阐述了康川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具体说来,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借鉴苏霍姆林斯基一段话,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有时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就恰恰少了一点“研究”和“琢磨”的过程吧!而以往的我对于课题研究也是很迷惑,通过讲座明确了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风,选择的课题应该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内容,还有就需要课题一定要有价值。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小课题研究寻找方法其实也就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第三,解决问题。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方法不能实施奏效,应该再回到第二步寻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别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注意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

第四,解决过程总结出来。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这曾是我最匮乏的部分,而听了讲座后才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总结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与教育教学。就是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这是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经过讲座系统的归纳回头看看自己,身为一线的教师,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工作,只是我们缺少一些搜集、整理、总结概括的过程,没有形成一些科学的体系而已。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实际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成长为专业化、科研型的教师。

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篇2

提起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大家总是会深有感触:难,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一,幼儿园教师忙,每天忙于投入教学活动、忙于照顾幼儿的生活,哪里还有精力搞科研,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能照顾好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就是最大的安慰了;第二,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水平有限,又不是专家学者,难以搞出成果;第三,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缺乏指导,研究方法、操作措施及过程管理粗糙不实,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手忙脚乱,没有头绪所有这些给我们的教科研工作与自我提升确实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却是学校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些日子听取了我们杨老师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讲座,杨老师以专项课题工作为抓手。深入浅出了讲述了课题的重要性,如何开展一个课题,在工作中如何保持教科研的.敏感度与坚持,平时的工作中及时积累自己的点滴经验,及时整理自己的困惑。这次培训后,我心里也有不少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也来谈谈。

一、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与积累,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敬业的品德素质,必须具备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社会交往、信息驾驭和教育预见能力等。这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要求为我们明确了教科工作的目标之一,那就是要促进教师有效地发展。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实际与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反思和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以目标激励教师向着专业化这一方向前进。学习和实践是教师发展的两大任务,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我们都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多途径地组织。学习方面有:参加培训、网络学习、自学读书、参观观摩、参加会议、相互交流、集体研讨等;实践方面有: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特色建设等。我们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努力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实践或课题研究中所碰到的问题、难题。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科研学习,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鼓励教师上网学习与获取信息。我们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与自身的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结合教研活动每学期公开一堂能体现自身研究特色的实验课。

二、重视资料积累,认真抓好教科工作的日常管理我们重视各类教科资料的积累

加强资料积累的规范性和操作性。每一项工作的实施都尽可能地以资料的形式记载、收集;每学期都丰富一些教科研工作、学习的书籍和资料,添置并及时阅读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书籍;并积极争取行政支持确保一定的教科研专项经费。自觉地完成教科研方面的工作任务。每两个月要求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坚持每月写好一篇教育随笔,每周完成一篇学习与思考笔,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撰写水平。

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篇3

半年来,我们课题组在不断地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小组评价机制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且我们每个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上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1)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也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我们才采取的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同时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这样分组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8人,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根据班额大小,分成5―7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每个小组中设有一位组长,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其他七人当组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节省回答问题的时间感觉效果较好。

(2)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爱合作"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在小组评价方面,我们采用的是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改变了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主要的奖励是激励卡,在每学期期末成绩测评中以激励卡的多少为主要依据,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这种奖励方式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激励卡的发放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长在根据组员的表现进行分配,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3)设计合理的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若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

(4)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想合作"

①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②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③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然而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像最大的问题是注重了"合作学习",弱化了"独立思考",课堂上我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篇4

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我收获颇多。“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微型课题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一年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共同讨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以前曾经一直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任务就是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做课题后我转变了看法。

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及研究的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我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去寻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如从网上下载、从杂志上寻找,到图书馆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认识。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我由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渐渐地得心应手,并在活动中不断成长。课题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从熟悉课题、理解课题,到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我体验着课题研究带来的成功快乐。

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能力

微型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所做的尝试,我体会到,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研,分析论证,提出了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该原则是:

1、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

2、按知识点设计校本作业。

3、重复的题目不出,类似的题目少出。

4、难题少出,偏题、怪题、超纲的题目不出。

三、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微型课题的研究的方法

1、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2、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与同事讨论,最终我选择了《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

3、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化学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通过设计、讨论、试验、修改等多种方式,精选习题,反复推敲。设置作业时分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和高考链接三个部分。

4、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5、教学相长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作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自主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本课题前期的实施和研究,教师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观念转变了,业务能力加强了,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课题研究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关于课题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此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推进,我将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在教学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篇5

本次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围绕“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阅读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那激烈的讨论氛围,让我深刻的体验到了老师们的协作精神、认真态度。在此我就这学期的“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心得进行分享。

一、丰富多彩教研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对于课题研究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在听听、看看、聊聊、想想中进一步了解了各个教研活动的精巧设计、意义价值等等,让我这个绘本教学的“门外汉”有了些许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侧面增强了自身的绘本教育教学质量。就同一绘本《我爸爸》教研课活动,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设计、组织活动上发表自己的的不同想法,迸发了更多的火花。我收获颇多,对一些模糊的环节处理也豁然开朗,对我以后的研究也做了有效的铺垫,增强了自己开展活动的信心!

二、形式多样阅读活动,增强自身阅读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教研课活动基础上,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我们布置了班的级图书角“红袋鼠乐园”,在图书袋里,我们精心的准备了许多优秀的绘本图书《我爸爸》、《年》、《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通过平时的阅读,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休息、午餐前、午睡、离园前等时间给幼儿讲讲故事,看看书,孩子们进一步喜爱上了阅读。在学期初我们针对新教育课题组老师所在的班级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亲子阅读调查问卷”,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他们认为开展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各方面的进步都有所帮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性游戏里,我们还创设了“快乐演播室”,把图书中的故事,以手偶表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延伸了孩子阅读后的兴趣。本来计划的“图书漂流”因为流感等原因未开展,希望在下学期可以继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家长们也从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提高中,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增强了亲子阅读的意识。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下学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

三、认真学习文章报告,提高理论素养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也很注重理论学习,例如:朱永新《共读共写共生活》、王明珠《主题墙饰:推动活动开展的载体》、《手心里的光》等等优秀的理论文章。通过研读各位专家对绘本教学、意义等各方面的观点认识,提高了我们一线工作者对教育实践的正确把握。这些理论的支撑,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帮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个比较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有了促进改善作用。

通过问题讨论、看视频和录像、案例研讨等,帮助我梳理了已有的经验,理清了“师幼关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它的本质内涵,形成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从丰厚的资料和详实的报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绘本教学的书香、昆曲教学的雅韵相得益彰。

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篇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家长眼里,觉得他们的孩子太小,尽量帮助他们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承包下来,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溺爱、怕出小状况、怕不卫生等,将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觉得这样才是爱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实践和锻炼,造成胆量小,自理能力差等。因此,我从孩子入园第一天起,就着手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为自己服务、吃饭、穿衣裤、分饼干、分牛奶、搬自己的凳子等方面进行教育。同时要求家长树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的理念,组织亲子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越是尽早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的越快,尤其是到中班以后,表现的最为明显。所以我觉得要尽早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三研究心得体会篇7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发展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为了促进园所与时俱进地健康发展,许多园所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许多园所也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具有“可以给幼儿园工作不断注入活力,可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独特价值。但是在课题研究立项开题以后,往往会出现“课题研究目的不明确、“研”不突出,研究过程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教师只参不“与”、积极性不高,课题指导专家跟进指导不恰当”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幼儿园课题研究管理的策略来推进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我们在相继开展一个省级立项课题研究、两个全国立项课题过程中不断探究课题研究的管理策略,有了一定收获和感悟。我们提出:

一、以课题中心大组为核心的有效管理

(一)构建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管理机制,保障课题研究在不断互动中前行

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建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队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学习共同体”拥有收集、储存并转化知识的能力,通过组织内个人的转化,能促成团队组织的成功。

一个好的课题研究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组织机构的建立、人员的安排是关键。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没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行,没有合作意识、奉献意识不行,没有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行。因此,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我们组建一个以“课题中心大组”辐射引领若干个“子课题小组”的研究团队;让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引领园本教研。在人员的安排上,首先我们注意遵循“行动研究能力强、幼教专业素养扎实、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原则,慎重选择并吸纳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骨干教师和一些尽力充沛、富有潜力的年轻教师组成“课题中心大组”,由课题负责人(园长)为组长;在这一团队中,有能在课题实验班扎实开展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人员,有善于观察记录的人员,有能及时进行反思小结并善于对课题研究进程提出整改意见的人员、还有善于撰写论文和案例的人员;这样的“学习共同体”,能够承担开题、课题研究推进、课题实验班研究、结题等具体任务;具有带动和推进全园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的作用。其次,我们吸纳所有一线教师按照自主自愿、强弱搭配的原则,自行组建2―3人的“子课题小组”,每个子课题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若干个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一起来承担总的课题下的分项研究任务。整体来看,“课题中心大组”具有引领和带动“子课题小组”开展行动研究的作用,而“子课题小组”行动研究的动态发展又能促进“课题中心大组”的前行。整个研究团队能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前提下,中心大组、各个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会合和互动,互相研究收获和研究心得,分享在开展行动研究、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与喜悦,引起共鸣、达成共识。每个教师的叙述和见解、经验与收获,都有助于自身和他人获得相应的课题研究综合素养的成长;大家在这样目标一致、统一认识的前提下,构成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共同为完成好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设置阶段性管理表格,在互动中分解课题研究的任务,实现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有效落实

在幼儿园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园“课题中心大组”充分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首先,“课题中心大组”组长(园长)引导各“子课题小组”讨论:开展课题研究对园所发展、保教质量提升的是否有利等等;集体的碰撞使教师更加明确和理解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提高保教质量、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然后,在整个研究团队充分认识了研究目的、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园“课题中心大组”根据课题研究计划中的不同时期,设置阶段性管理表格,让研究团队在互动中分解课题研究任务,力求使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得到有效落实。

在开题之初,“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前期准备阶段:教师个人文献资料学习研讨》,让教师带着任务学习后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其中设置的问题,能让教师明确“开展本次课题研究的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有哪些,需要如何去思考的将要研究子课题研究方向,存在的困惑和需要专家答疑有什么”等等;这样的表格,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起到“热身”的作用,能引领教师自觉自主地应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学习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理论,收集摘录相关理论文献,积累素材、拓宽思路,增强教师理论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引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性应用理论的灵感。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各子课题阶段小结及案例收集分析》,以2―3个月为一个周期发放3―4次,并请教师按照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整理课题阶段研究资料。表格中有“对案例收集的具体要求”(包括案例教学设计、相片影像资料、观察记录、评价指标等)、有“子课题阶段研究的反思和困惑”,还有“下阶段子课题研究的推进设想”等等;这样的表格,能提醒和督促各子课题研究人员及时、完整地收集整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餐在的问题并作出适当调整,为客观科学地安排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

在课题结题时,“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子课题成果汇总和论文摘要》,表格中有“子课题经典案例”、“子课题相关互动表”、“子课题论文摘要”等任务;这样的表格,能让各子课题精心归纳和整理小组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可以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成果;汇总到“课题中心大组”以后,能使整个研究课题的结题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以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为主体的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个教师走上教育科研这条路。教师成为教研工作的自主管理者,对幼儿园的教育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让教师大胆“选”,成为子课题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

首先,在开题之初阶段管理表格的引领下,各子课题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切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的原则,并通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搜寻、在于同行中的交流中领悟、与幼儿的交流中捕捉、在阅读文献资料中发现”等途径大胆地自主选题、提出研究方式。接着,子课题小组内各位教师商议、讨论,并和其他子课题小组教师分享、交流,然后报送课题指导专家审阅、批改,专家对其提出建议,最终返回到教师手中来确定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式。

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子课题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又能充分调动教师行动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子课题研究内容本身就体现了教师自己的需求,那么子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推进就能成为受教师内部动机支配的活动,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内驱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子课题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研究热情、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二)让教师展示“能”,提升子课题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能”既课题的成果,是课题实施中的激励因素,也是确保教师实施课题积极性的中介,它包括课题实施者的个人成就感、价值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为教师创设充分展示“能”的机会与条件,让教师能寻找到强有力的“内援”支撑、始终保持激昂奋进的研究状态,不断推进和调整自己的子课题研究。如我园在开展的十二五课题研究中,各子课题在确定研究内容和制定研究计划环节,园长(课题负责人)就及时地组织大家来分享交流,并和专家共同点评,肯定亮点、提出建议,在展示交流之后大家能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子课题计划;在子课题研究过程中,让每个子课题小组轮流派代表上实验课时,园长(课题负责人)就组织带领全体教师共同研讨,大家共同为该子课题的推进提出建设性的调整意见,而该子课题小组在大家的帮助下视野更开阔、收获更全面。这样,全体课题研究人员都能在积极的鼓励和认可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从而寻找新的动力和“内援”支撑,激发研究者自身以更加自信、自主的状态管理推进子课题,在实实在在开展行动研究中提升子课题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三、以专家适时指导为引领的跟进管理

很多幼儿园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常有这样的感触:“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研究者,首先要有一定的引领。”确实,如果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专家的点拨,而只是一味地让一线教师独自去摸索、效果往往不大;同时,专家的何时介入知道、怎样跟进指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需要与专家恰当地开展合作研究,需要以专家适时指导为引领的跟进管理。那么,怎样实现专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适时指导为引领,专家怎样在恰当地时机跟进课题管理呢?我们认为,三个具体环节十分重要。

(一)制定研究计划阶段

研究计划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是指导研究全过程的蓝图,通过制定研究计划,可以使研究目标、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配等更加明晰;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也是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先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初步计划,反馈于专家;然后专家再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内容和计划提出可行性的指导建议和意见;最终使课题研究内容和计划更加完善。

(二)研究的实施过程

幼儿园开展的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是教师探索具体的方法、途径、措施及实施效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设计者、探究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大胆实施研究案例;而专家的适时指导可以表现为参与研讨和诊断的顾问,主要任务是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共同研讨,对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例如:在开展我园开展十二五课题《体验式教学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之研究过程中,为了让研究团队更加直观地理解“何为体验式教学的具体环节设计”,指导专家先是在观摩了“实验班老师”自主设计的环节后马上组织大家研讨、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接着就让业务园长按照建议进行现场对比执教。这样的适时跟进指导能激发教师的反思、生动而高效;同时,课题研究在教师和专家的互动中,不断经历“思考、实践、反思、在思考、再实践、再反思”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推进。

(三)研究的结题阶段

研究的结题阶段是对研究行为进行反思、对研究效果进行理性思考、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过程。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论水平、写作能力能方面相对擅长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而言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结题环节中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就特别需要专家的适时跟进指导。例如:在我园十一五课题的结题环节,每个子课题组先整理好研究案例的相关资料,提出初步的研究成果要点,并跟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专家在倾听讲述、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帮助该子课题从理论的高度提炼成果要点、提出行文建议;从而帮助教师梳理文章脉络,更加自信、圆满地完成各项结题工作。

当然,在课题研究进程中应该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慢慢淡化专家的角色,让参与研究教师逐渐走出专家的“控制”,不断成长为越来越合格的研究者;同时应该避免过分依赖专家而削弱研究教师的独立思考、正确判断、大胆实践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