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精神大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6-23 作者:Brave

只有梳理好写作构思,我们才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体会,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次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9精神大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19精神大心得体会5篇

19精神大心得体会篇1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思政引领

三、发挥高校共青团的政治作用,强化群团引领

19精神大心得体会篇2

疫情猝不及防、来势凶猛,各种问题在短时间内如火山般喷涌而出,各方面准备不足、经验不够的短板不断暴露,导致了恐慌的蔓延。如,在疫情严重的形势下,如何挖掘资源,推进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阻断移动的传染源?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包括医院床位不足、医护人员匮乏等诸多困难。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全国力量的调动,困难在不断解决,疫情在逐步走向可防可控。“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可防可控的背后,是由多少来自管理、调度、指挥、研判、决策各方的加班加点、通力配合成就的,多少动情的故事值得去挖掘!正因如此,广大媒体工作者在报道时要选好角度、站稳立场,不能用“揭短”“看笑话”,甚至“幸灾乐祸”的歪曲视角去报道,而是要以建设性的研判态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既“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以一线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为主人公,讲好抗“疫”故事,在行动!

紧急时刻,广大一线医护人员将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日夜奋战,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广大媒体责任在肩,要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传出去。与此同时,媒体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经过前期的大力宣传,戴口罩、勤洗手的要求已经基本家喻户晓,接下来,如何正确戴口罩、如何选用口罩、如何处理废弃口罩、如何正确洗手等更为细致的防范要点正在为大众所关注,宣传重心也应及时跟进。短视频时代,内容传播同样要紧跟潮流,如把专家采访以短视频的方式,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共同传播,扩大传播效果。对于宅在家中的人们,媒体应该扮演起“传道受业解惑者”的角色,教会大家如何加强自我防护、如何自觉居家观察、如何克服居家观察的种.种困难。除此之外,各级管理部门如何为解决群众困难积极开动脑筋,切实安顿好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些都有很多故事可以大声讲出来。

天若有情天亦老!在这场突出其来的灾难面前,全体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迅速动员、全面组织,展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我其谁、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世界也为之点赞!作为媒体人,为人民而述、为民族而作、为世界而录,把中国人民防疫抗疫史诗般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给历史、讲述给后人、讲述给全世界,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19精神大心得体会篇3

为期三天的培训,时间很短,却让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通过对党章的系统学习,老师们对党的信仰、责任、党史、党员义务的解读,和对党员廉洁自律准则的学习,以及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我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斗终身的宗旨有了新的认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20xx年,五四运动掀起了革命的热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彻底改变了国人的命运。距离中国共产党成立已有95周年了,95年的曲折路程,95年的艰苦奋斗,95年的血与泪,95年的披荆斩棘、波澜壮阔,有了如今幸福美好、和平安宁的小康生活,这是一个充满苦难与辉煌,充满曲折与胜利,充满收获与付出的伟大历史。

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党的历史,回顾党的道路,感受党的艰辛,我认为我们是无比幸福的,因为我们还健康的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是无数革命战士的鲜血,无数知识分子的呕心沥血,无数前辈的英勇牺牲,让拥有5020xx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迈向了现代化,走上了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在21世纪的当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如今人民步入小康社会,日子越来越好,祖国也越来越繁荣昌盛,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有一群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共产党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要没退休,爱岗敬业永不丢

在我们党的队伍里,从来都不缺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共产党人。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与发展;铁路标杆孙琦姐,干一行,爱一行,无时无刻不在为铁路事业奉献着。这让我想起了成绵乐客运专线上付家变电所的四位老党员值班员,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50,在成绵乐开通最需要变电值班员的时候,他们毅然改职担任付家变电所的值班员,变电所的日子孤独、乏味,但四位老党员值班员勇敢战胜一切困难,没有任何值班经验,就一点一滴重新开始,一边干一边学,一边学一边积累,分秒都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值班员。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4位老师傅都到了接近退休的年纪,但却不耻下问,在运行中遇到困难,在技术上遇到困惑,都在主动学,主动要求进步,坚决让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剩下的年头不留遗憾,坚决让自己的绵薄之力在付家变电所发光发热,他们常说:只要不退休,爱岗敬业永不丢,是他们,让我对奋斗终身有了新的认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昨天参观了《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感悟颇多,我们的红军,我们的共产党,在当时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战斗和生活,看着《石塔寺区苏维埃政府》旧址,80多年前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他们就像遗址前面的那颗古树,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根深深扎进邛崃这片土壤里,用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换取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整个战役中,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坎坷不计其数,这让生活在21世纪当下的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职工,党性不高,业务知识欠缺,社会阅历不丰富,社交能力差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我深知自己无论是思想上、工作中、生活里都存在许多不足,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有优缺点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用尽全力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做最优秀的自己,在坎坷与挫败面前永不低头、永不认输。

19精神大心得体会篇4

三月的“雷锋活动月”转眼即将结束,但雷锋精神将永驻我们心间。通过三月的学习雷锋精神,我感触颇深。他用有限而短暂的生命创造出无限而长久的价值。

雷锋精神的内涵: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雷锋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进步的脚步,始终是社会道德进步的标尺。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50年来,雷锋精神是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源泉,是催生一批又一批道德模范的力量所在。雷锋精神,始终发挥着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雷锋精神所代表的崇高境界,始终引领着社会道德风尚和时代精神。

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雷锋精神是在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孕育和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涵着人类道德的最精华的成分,代表了人类进步的最核心的价值趋向。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我们看到,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无论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无论社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雷锋精神所具有的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的美德,都是我们国家所需要,都是我们社会所大力倡行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哪里谈得上什么“过时”呢?

雷锋的一生当中,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有壮举,也并没有高调的宣示和张扬,可以说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但是,雷锋正是以其“平凡”的一生,证明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道理,成就了一个民族道德建设的前行者。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治理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同样,雷锋精神也不分大小深浅,只要是真心送去自己的温暖,只要是利人的就是雷锋的!

我们当代大学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用实际的脚步,将雷锋的精神诠释到极限。让更多的人学做雷锋,争做雷锋,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友爱,更加和谐!

19精神大心得体会篇5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可谓是对教师的最美赞誉。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将教师职业神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不过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之一行,教师不过是亿万普通劳动者之一员。因为社会需要以及分工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牲和不可替代性。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它工作,确实很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社会拒绝次品、废品和危险品。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这些懵懂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经济改革中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在教师的工作中何尝不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书匠”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在笔者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工匠。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我国的教育专家吕型伟有一个教育名言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既然是事业、科学和艺术,只有不懈的努力用毕生的精力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达到科学和艺术的高峰,教师的“工匠精神”不可以或缺。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笔者看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这一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其实,不仅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更主要的是怎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并非易事。教师要依据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实际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中并不排斥做必要的强化训练。教师也有必要采用师付带徒弟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学生。人们总结出,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小火慢炖,急不得,需要不厌其烦,诲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会出现“反复”现象,教育不容浅尝辄止。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既然做不了教育家那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之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