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lcbkmm

心得体会有助于自我改进,因为我们能够识别出需要改变的地方,心得体会是人生经验的精华,是智慧的积累,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治国理政心得体会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治国理政心得体会通用5篇

治国理政心得体会篇1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履职为民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上下功夫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创新政协工作上下功夫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治国理政心得体会篇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二个专题,在《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文中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也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廉洁,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领导干部只有善“廉”想,常思“廉”,做到以“廉”养心、修身,才能“生严”“立威”,才能更好地带领党员和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进,确保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善于“廉”想,领导干部要做好“省自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自己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应做好“自省”,在反省反思一天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重点反省。廉洁从政、干净从事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政德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廉洁自律,首先要从“心”上战胜自己,做到静心、净心。静心,就是要淡泊名利、宠辱不惊。面对各种“诱惑”,保持心如止水、“坐怀不乱”的定力;净心,就是要每日自查、反省,常给心灵大扫除,发现问题要及早消灭在萌生状态。“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常“廉”想,把每日想“廉”作为“必修课”,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平常坦然之心对待名利荣辱,以无私奉献之心对待工作事业。

善于“廉”想,领导干部要算好“政治账”。买卖不算账,生意难兴旺。领导干部在“廉”想、想“廉”的过程中,首先要算好“政治账”。政治账是最关键的“一本账”,事关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经济账……领导干部要常想自己从“普通员工”“一般岗位”到“重要领导”“重点职位”,一路走来是个人努力、组织关心、群众认可、亲朋支持、同事相助的结果,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应该感恩有加、倍加珍惜。如果面对“地位”“高位”不淡定、翘尾巴,沾沾自喜、迷失自我,有了“张口”“伸手”的欲望,忽略了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忘记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利害,早晚会“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到头来只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而且身背政治污点,影响家庭子女,得不偿失、追悔莫及。算好政治账,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廉”字心中过、“洁”字身上留,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强化政治自觉。

善于“廉”想,领导干部要走好“从政路”。走好“从政路”,领导干部就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学和做,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廉”紧身、廉洁从事、公正办事。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将自己的言行置于纪律规矩的“框架中”,用纪律规矩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不越纪律规矩“红线”,不触纪律规矩“高压线”。要强化从政为民意识,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树牢人民立场、强化民本意识,通过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成民事,在不断服务群众中锻造过硬作风、打造不腐之身,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强化监督制约,把接受监督成为一种习惯,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切实在监督中廉洁从政、保持本色、推动发展。

治国理政心得体会篇3

按照理论中心组学习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里谈三点初步学习体会。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着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新成就,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是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中央和省委的明确要求,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作为市委班子成员,必须带头下大力气学,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髓实质

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卷首篇,体现了其统摄全卷的特殊重要性,第三卷所收其他文稿,都是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重大论断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学习中应该重点把握4个方面。

第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和根本。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我国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率先企稳复苏,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必须从坚定四个自信的角度深刻认识,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加强。

第二,人民至上是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卷深刻回答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观点饱含了为民情怀,体现了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

第三,增强忧患意识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塬则。防范化解风险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第三卷中对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对如何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作出了系统筹划和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第三卷最后一个专题深入细致地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反两个方面,对新时代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高度的政治担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三、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贯彻落实

一方面,抓好学习贯彻。不仅自己要深入学习,还要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纳入党校培训教学必修课和各级各类学习培训的必备书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重点把握好六个塬则,坚持塬塬本本学,认认真真逐篇研读,学塬文悟塬理。坚持持续反复学,坚决克服囫囵吞枣、一蹴而就的思想。坚持全面系统学,把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系统把握内在逻辑、内在联系。坚持深入思考学,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坚持及时跟进学,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振兴做出的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所学指导营口全面振兴发展的工作实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另一方面,抓好工作落实。以第三卷精神为指导,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主要是协助xx同志抓好党的建设,在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夯实基层组织、持续转变作风、坚持正风肃纪等方面持续用力,保障营口全面振兴发展。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三变改革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深化xx有礼,扎实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筹备好xx有礼活动。持续深化群团改革,指导各群团组织服务中心大局,围绕六稳六保,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各自优势作用,加强自身建设。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落实信访联席会议总召集人责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治国理政心得体会篇4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取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学习,我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到改革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我们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狠抓改革落实,必须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吃透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牢牢把握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扎实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同时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做到实事求是、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带头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全力投入到企业的重要战略部署上来,全面深化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疏浚吹填市场萎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规模有所下降,但得益于内部管理升级、提质增效,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经济效益保持稳定。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实践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企业党的领导,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结合当前形势和企业发展实际,扎实推进转型业务,优化结构布局,加快管理升级,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勇于担当,为打造“百年上航,卓越领航”新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疏浚企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治国理政心得体会篇5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与要求贯穿全书。书中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有关论述,升华了对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认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价值取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有力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补齐短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只有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让人民群众的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图为2020年7月3日,浙江省瑞安市新华书城,市民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专柜前专心阅读。中新社发 孙凛/摄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系统指明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目标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钥匙”。

坚持党对民生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果脱离了经济发展单纯讲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如果离开保障和改善民生谈发展,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贯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原则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紧完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制度。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始终树牢正确的政绩观。

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图为2020年2月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民在一家大型超市内挑选蔬菜。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切实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尽责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特殊群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会服务,肩负着民生工作中补短板、强底板的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聚焦脱贫攻坚,坚决兜牢防范致贫返贫底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聚焦特殊群体,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倍加关注的重点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断增长,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提高相关民生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