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积累心得体会时,我们在生活中的点滴经历成为了宝贵的教训,可以指导未来的行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尝试新事物是积累心得体会的第一步,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四站岗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四站岗心得体会篇1
进入隔离点污染区前,蒋明昊把“生日快乐”“愿望成真”写在“大白”防护服上。得知有学生得在隔离中过生日,他以这种方式送上祝福。
两个月前的3月6日晚,上海大学嘉定校区通报一例核酸异常,密接和次密接学生的转运和隔离工作随之开展。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大三学生蒋明昊主动报名志愿者,一同前往隔离点。
志愿工作中,蒋明昊希望能传递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结束14天的隔离点执勤后,蒋明昊回到校园,无缝衔接志愿工作。运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所学知识,他写代码、开发程序,帮助提升统计工作效率。
在他看来,疫情如大考,青年经历锤炼,也是一种成长。
以下是他的自述:
3月6日晚,我所在的上大嘉定校区出现一例核酸异常通报。尽管防控严密,这轮疫情终究还是波及到了校园。消息很快传播开来,焦虑也在宿舍里蔓延。那一夜,大概有很多老师和志愿者无法入眠。现在看来,那时的封控仅仅是个开始。
蒋明昊和党员志愿者为隔离点同学送去生日祝福。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密接和次密接学生的转运和后续隔离工作很快开始。青年突击队的征集令发出了——招募五名党员志愿者。只招女生,可能是考虑到隔离点的学生都是女生。
连日来,老师们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夜以继日地忙碌,学生都看在眼里。我是悉尼工商学院团总支书记,也是一名党员发展对象,很想加入到支援隔离点的队伍中。
我得知,突击队招募还未满员,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或许我作为男生也有机会加入。为了表决心,我写下请战书,来到老师的值班办公室,表达想加入的想法。
团委老师看到了我的决心,也挺感动和认同的,答应帮忙沟通。就这样,我成为集中隔离点的一名志愿者。
蒋明昊把“愿望成真”写在防护服上,为同学疏导焦虑情绪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我们学院党委书记是领队,还有专业老师和辅导员等老师也来了,这支突击队共有15名队员。书记和我们说,在这里没有上下级,没有谁指挥谁、谁领导谁,我们都是战友,共同和病毒战斗,我们一起保护身后的近200名学生。隔离14天里,我们每天召开例会,大家也互相加油打气。
为了尽量减轻隔离管控流程中统筹安排的负担,缓解人手不足的压力。我向老师请求,可以承接更多、更重的任务。老师给了我充分的支持、鼓励和肯定。
前7天,我们主要解决隔离点学生物资上的问题,比如吃穿用度。到了后7天,大家多少习惯了隔离点的生活,但是因为每人单独住一间,不能出门走动,部分学生不免情绪波动。我们的任务也转为情绪疏导、减轻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我在朋友圈看到,有同学提到“隔离点的生日”。我和老师反映说,能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同学的这种需求。
蒋明昊(左一)在食堂做志愿者。
得到肯定答复后,我们行动起来。我们用马克笔在身上写祝福,从废旧纸箱裁下干净的纸板,写上美好祝愿。因为物资紧缺,我们就在突击队内征集。队员们拿出小蛋糕、泡面、火腿肠等,作为生日礼物,礼轻情意重嘛。其实,这些在隔离点也算珍贵了。
“大白”来唱生日歌,送上喷过消毒液的礼物。对同学来说,这或许是一次难忘的生日。还有同学和我们合影,说感谢。一套防护服“价值不菲”,我们是在做完所有工作后,去给同学过生日的。
到了最后几天,在消毒水作用下,我们的衣服褪色,变得斑斑驳驳,手也起皱发白,这也算是一种战斗印记了。我的爷爷在渡江战役中荣膺军功,父亲也曾戎马半生,军人的自律与信仰让我心中一直深藏入伍梦。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如愿。其实,在如今和平年代,疫情也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要做的是坚守阵线,打好自己这一仗。
3月21日,我们从隔离点撤出,回到校园。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了大量志愿服务岗位。学生志愿者们活跃起来,共同维持校园的日常。因此,我的志愿工作也就无缝衔接了。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学校要求学生打包好饭回宿舍吃,食堂秩序需要志愿者维持;食堂因为承担了远超平时的供餐量,后勤也需要志愿者帮手;楼内的管理协会由志愿者组成,协助进行抗原、核酸检测;楼栋被封控时,送餐也是志愿工作的一部分。
我的专业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爱好编程,平时会写代码帮助自己处理一些办公和学习问题。有不少同学看到“复旦博士用代码搞定核酸报告的核查”新闻后,转发给了我。新闻中提到,用ocr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可以把图像中的文字识别出来,转换为文本信息,就方便用来核查核酸报告了。
我作为团总支书记,平时也帮老师一起统筹核酸检测工作。受到启发,我也写了代码,实现了核酸报告快速筛查,效率很高。代码是一行行敲出来的,属于技术范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把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实现效率的提升。现在,我还在参与一项创新课题,希望用技术服务更多的人。
抗击新冠疫情,实际行动就是我们青年的责任。我不能说自己乐于吃苦,但我希望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下。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张慧
科四站岗心得体会篇2
津滨海讯(记者 张玮 摄影报道)“您好,大哥,健康码你申领了吗?有了健康码,咱们以后工作生活就方便了。”“大爷,今晚有大风,您没事尽量还是少出门。”“大姐,您是从外地回来的吗?给您登记一下。”3月18日晚上,虽然大风呼啸,在生态城红树湾小区门口,记者看到市级机关下沉干部梁海龙一边检查“健康码”,一边在热心地提醒着出入小区的居民。
梁海龙是一名军人,去年刚刚转业到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工作。脱下“国防绿”,穿上“检察蓝”,身上的服装变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下沉社区以来,他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冲锋员”。到社区工作伊始,他便迅速融入工作岗位,积极发挥工作主动性。他多次向和韵社区了解所辖小区人员情况,关注境外和外地返津人员情况,做到重点明确、心中有数;在发现快递点易造成人员聚集时,他向物业建议放置架子写清楼号分类存放;在接到推广“健康码”使用通知后,他立即制作“健康码”下载使用图解说明,辅导社区居民使用等。
最近复工返津人员越来越多,梁海龙觉得社区卡口职守的工作在这期间更不能放松,他说,既然要干就得干好,当好疫情防控“守门员”。梁海龙把在检察院认真细致的工作劲头带到了社区,严格按“一查一测八问一帐”要求站岗执勤,认真核查信息,做好人员、车辆信息登记工作,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车,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不少居民和梁海龙主动打招呼,还有些居民看天气不好劝说他多休息。梁海龙说,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不易,也从基层一线学到了很多工作方法。同时也换来了更多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但疫情并没有结束,他仍然会坚守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守护好居民的平安与健康。
(稿件来源:津滨海)
科四站岗心得体会篇3
今天是2020年4月10日,天气温暖舒适,我又来社区值班啦!
今天是晚班,只需要从下午四点站到晚上八点就好了,工作内容一如既往:查进出人群的出入证,测量体温,无证人员、车辆不得随意进出社区,有重要的事情要办的进行来访登记。
随着封闭社区常态化,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了很多。大多数人都愿意配合,很少有冲突发生,更不会有强行冲关冲卡的行为发生。这些在最开始封闭社区的2月份,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据说还有的社区值班人员被群众殴打住院的恐怖事情发生。不管怎样,社区封闭和抗疫防范已经为大众所接受了,习以为常。
说起来,作为支援社区抗疫工作的志愿者,从冰雪严寒的暮冬到春暖花开的仲春,深深地体会了一把社区工作者的不易。
无论天气有多不舒适,甚至在大风纷飞的极端天气里,也要坚守岗位。我们值班的这个卡点,是在一个风口上,站一会儿就感觉身体被冻透了。所以,一开始我们值班的时候都会自己备点红糖姜水,暖和暖和一下自己。
无论体谅不体谅,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所值守的社区,可以直通到一条重要的繁华的大街上,非常方便、快捷,比较熟悉的人都愿意穿小区直上大街。然而,小区一封闭,必然会造成不便。在一开始的一两周,我们会听到抱怨,有人甚至会试图与工作人员叫板,希望能籍此进入小区。有些社会车辆甚至开得特别快,企图闯关。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抗疫的重点,社区防疫将会常态化。真的希望身体健康、有富余时间的人也来体会一下,或许您在不得不接受社区防疫检查的时候能体会一下工作人员的劳累呢?
最后,突然觉得,能参加抗疫防控工作,在咱们老的时候也能在和儿孙聊起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有了谈资。巴顿将军鼓励年轻人参加二战抗战的时候曾经说过,当你的儿孙问你二战时你在干什么,你总不能说自己在加利福利亚的养老院铲屎吧!
哈哈,咱们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也没有铲屎,而是在站岗哟!
科四站岗心得体会篇4
站了三个小时后回到休息区,看到同事们趴椅子,趴桌子上都已疲惫不堪。大家抬头笑脸相迎,换下岗的同事想对战友们说:几分的疲惫为咱们的微笑增添了万分光彩!加油!
傍晚,安检组的同事们一起等待着观众来认领赛前扣押的物品,一名观众回来拿走物品后转过身来认真而又关心的说:“你们辛苦了,要多保重!”我们大家很受感动。观众们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享受观赛的乐趣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微笑如花,花儿的花期长短与精心呵护他们的园丁分不开,我们的微笑除了我们的个人精神外,也要感谢天天为我们准备饭菜的工作人员们。
志愿者的真正含义现在才慢慢体会到,有苦有泪,甚至有冤,但队友一声真诚的问候,观众一声感谢的回答,都会让所有的阴霾消融在顺义水园碧蓝的晴空中。
我们如花的笑脸绽放在如火的八月,大雨浇不灭我们的热情。
躲在笨笨的道具里,汗如雨下,一个姿势,一个动作,憨态可掬,只为愉悦观众,只为撒播欢乐。没人能记住我们的名字字,却都能记住志愿者的微笑。我们平凡而伟大,因为我们叫做“志愿者”。
皮肤彻底黑了,不敢照镜子了,不管它了,辛苦一点,值!谁叫我们是“明星”呢。福娃真可爱,福娃真棒!只要能给大家带来欢乐,我们的付出就有意义。
科四站岗心得体会篇5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抗疫站岗小记
文/董进(江苏)
岁数大了,‘’船到码头人靠岸‘’,经常挂在嘴头一句话——站好最后一班岗!
可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初七开始,每天小区大门值守,真的站起了岗。那时节疫情最为紧张,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新冠”,站在岗上,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可心理依然打怵,看哪儿都不对劲,生怕病毒来袭。
后来病毒倒是未遇;相反,俩月小区值守收获多多。
一、结识保洁师傅
初站岗时,居民躲在家里,极少进出,老旧小区也没有物业,冷清的大门口除了我们俩值勤的,就还有一位小区保洁师傅。特殊时期,特定场合,让我们自然而然亲近许多,有抱团取暖的感觉。和保洁师傅攀谈,他是扬州人,我老家泰州的,也算老乡,于是更亲近了。
老乡姓王,每天小区保洁八小时,比我们多一小时。当时我们在小区门口支帐篷,王师傅主动过来帮忙。没剪刀,割绳子,正犯愁,他兜里掏出打火机一烧,解决了。帐篷支起来了,王师傅顾不得里面暖和会儿,拿起扫帚忙着保洁去了。
王师傅很敬业。小区里旮旮旯旯都扫得干干净净的,打扫完又用抹布把垃圾箱仔仔细细擦个遍。那时间我眼中,垃圾里似乎随处藏着病毒,但他全然不顾,有条不紊地打扫擦洗。
单位发的口罩是一次性的,最初我怕不安全,把女儿单位的“95”戴上。而王师傅竟是个布口罩。我把一次性口罩给了他两个,交代他,这是一次性的。他说,啥一次性,舍不得扔的!
聊的多了,我问王师傅一个月多少钱。“一千!退休了,闲着没事,干点活儿,也锻炼身体‘’——他很是满足。是啊,相比之下自己不更该满足么!
从王师傅身上我看到也想到许多——他榨出了我内心的“短”,也教给我面对人生后半场应有的生活态度!
二、所谓代沟差距
按说,自己也五十好几,迈入老年了,理应替老人说话。然而此次站岗,我却颠覆一向的看法,而更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
大多数居民是自觉的,但也有各色人等各种纠缠,比如:不配合出入登记的,不愿意戴口罩的,开车不停强闯的……站岗久了发现些规律——不自觉不守规的,大多总是中老年人。
一天晚上值班,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妇女,气哼哼地跑到小区岗亭,兴师问罪:“我要是死了,我妹妹、妹夫不能来给我烧纸么!”说着说着,口罩拿下,嘴里不干不净,‘’就不戴口罩,你能怎么我!‘’原来上午我一同事值班严守规定——非小区业主没特殊情况又不登记的不得进入。
我一边气愤,一边自我安慰——唉!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当然这是气话,哪那么多坏人啊。不过呢,我们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匮乏,受教育也少,不像现在年轻人大多接受高等教育,——当然高等教育也未必高素质,不是也培养了不少精致利己主义者么!不过,有些老人真不该倚老卖老,要与时俱进,素质跟上!
年轻人相比显然更守规且礼貌的。每次进出总是面带笑容,主动出示卡;来小区岗亭取完快递,总是谢谢您!
有小两口,春节到回山东老家,说是山东,其实就是十来里路的相邻镇上。他们回来主动到小区登记,说非常理解政府的规定,一定好好在家隔离十四天。如此明理,没费我们一句口舌。
鲁迅曾信奉进化论,对年轻人格外关爱提携,甚至帮年轻人拎鞋子去街上补。我同样认为,年轻人一定胜过我们。当然也告诫自己——千万别老了,跟不上时代!
三、揭年轻人‘’短‘’
说年轻人好,但也得揭揭他们的‘’短‘’。
岗亭为了登记外来人口进出时间,桌上放了个钟表。一小伙子登记问:这会儿几点。我努努嘴:那不是钟么。谁知他看了一会说:我真不认识这钟了。吓我一跳!后来就不吓了,许多年轻人都如此,就见怪不怪了。
但不认识钟表,也不是啥大事。有手机,啥时间不知道啊,精准且开放——华盛顿伦敦时间都一清二楚,与世界接轨!哈。
再有个现象,按说孩子精力过剩,在家熬不住的,可年轻人进出极少。是孩子们更懂科学害怕病毒?同事道出其中秘密:熊孩子们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足矣,游戏娱乐,网课学习,宅在家里,一点不闷的。过去,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今,疫情窝居家中,网络通晓天下。成人尚且手机不离手,何况孩子!——不过呢,该提醒还得提醒——注意视力,勤练身体!
四、意外收获
站岗久了,加上春寒料峭,不免腰酸背痛,自然总盼着早日结束。不过呢 ,还是有点意外收获:一天下来,小区门口来回走动,手机显示轻松过了好几千步,离万步任务不远了。再一个,白天站累了,夜里睡眠却好了,一觉到天亮。
其实受益的何止是身体,机关坐久了,真该沉下心来,俯下身子,接接地气,也算上了生动的一课!
——如此想来,这最后一班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