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困难都是一次宝贵的心得体会,它们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坚韧,定期进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和进步,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哥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哥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篇1
改革春风吹满地,人民高兴乐开怀。共庆改革开放好,人民安居又乐业。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祖国政治、经济、国防、科技、教育,工业,农业,民生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的迈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各方面的变化人们有目共赌,而且媒体多有报道,自己就不打算罗列了,今天只想从自家的生活变化写上几句,算回忆,也算纪念,以便使后人看到历史的沧桑变化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978年我考上大学读书,那年正是改革开放第一年,自己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全过程。下面仅从工资、衣、食、住、行、娱几个方面说说自家的变化。
1978年读大学时候,伙食不是很好,那时家庭收入很低,父母每月只给我40元钱吃饭,到食堂买饭菜时候,都要节省着花。那时每周有一顿红烧排骨,0.72元一盘。每到那天中午,我们寝室的同学中午下课回来,赶快拿起饭盒到食堂站排去购买这个好吃的菜肴。可是我在那所大学读书四年,竟然从没有买过这个菜,因为0.72元对于我来说,能吃三顿饭菜呢,买红烧排骨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奢侈品。每天中午,我在只花费0.10元购买一个土豆炖白菜。花0.10元买两个馒头。
记得一个朋友对于我说:
从吃上看,记得他结婚后十几年间,四口之家,吃粮就靠自己一个人每月40斤的商品粮(里边有少许大米、白面的细粮指标,就是年、节改善用的了)和三亩口粮田种的粮食,基本是玉米,高粱等粗粮,勉强维持着温饱。油很少,一个月不到一斤,菜基本是自家种什么吃什么,很少出外去买。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非常遗憾和内疚的是,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没买过什么零食小食品之类的,就那么粗茶淡饭的过来了。那时最缺的还是烧柴,三亩口粮田打点玉米秸根本不够烧的,买又没有钱,所以只好下班后或节假日到野地里去拣柴禾,要不出去拣,锅底就没烧柴了啊!记得是73年吧,曾经在7月份到豆地里去拔草凉干了当柴烧,为了省烧柴,把大锅改成了小锅,用木头自己和同事一起做了一个小风轮,当吹风机用了。现在呢,吃的什么就不用说了吧,米、面、肉、菜,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吃粗粮当改善了,烧更不用说了,用的是电和煤气了。
从穿着来看,现在是想穿什么就可以买什么,虽然不能算怎么高档,但也是应有尽有,内衣,绒衣,西服,风衣,皮衣,皮鞋,运动鞋等等与四十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啊!记得那时候是上班在家经常穿的就那么一套中山装,冬季是穿着自家做的棉袄,穿的步鞋,胶鞋,下雨天就要光脚(为了省鞋),记得我在中学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刚下过雨,在村南的高岗上,我赤着脚跑步上班去,附近的老百姓看到了问我:“跑什么呀?”我说:“锻炼啊!”(实际是怕迟到),我还记得65年入中专读书前,根本就没铺过褥子,就那么一床棉被呀!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胶鞋、背心都打过补丁的。现在恐怕看不到谁穿打补丁的衣服了吧。
从行上看,现在虽然没有私家车,但出门行走随处可以坐车,太方便了。想当年是步行为主,我还记得在中专读书的时候曾经一天步行50多公里回家,在中学教书的时候家距学校6公里,就是天天步行。还记得父亲48年参加教育工作到80年离休,就没买的起一辆自行车,上班全是步行的。现在想外出的话,坐火车,飞机,轮船,都可以的,交通的便利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从娱乐方面来看,现在虽然家庭的配置不算高档,但也是彩电,dvd ,vcd,电脑及附属设备,录音机,照相机,射像机,收音机等一应具全了,坐在家里,可以知道天下大事,看电影,看戏剧,可以随时随地的,但四十年前,家里连个收音机还没有呢,要看场黑白电影也要跑10几里路啊!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从自己采撷的四十年前后变换的几个镜头,足以看到社会的变化,自己家在当地只能算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但我已经感到很满足,真的是感谢党,感谢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否则不会有我和我的家庭的今天,现在自己即将退休,我要好好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成果,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自己要为改革开放鼓与呼,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种幸福和快乐!
哥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篇2
开放,无疑是40年中国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与开放的双引擎驱动着“中国号”巨轮驶入世界海洋,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40年来,从沿海到内陆,从兴办特区到建设自贸区,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始终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40年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再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立己达人、共谋发展,彻底摆脱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实践证明,中国40年成功的开放之路,不仅发展了自己,更造福了世界,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最好注脚。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是,从各国实践看,对外开放并非万能钥匙“一开就灵”。中国的开放为什么能成功?答案就蕴藏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的历史变革之中。回望来时路,我们既有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又有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的战略定力;既有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开放制度的中国智慧,又有承担与自身发展实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有了前瞻的眼光、科学的战略、得力的举措,我们才能趋利避害,书写出40年开放发展的雄浑乐章。
改革无止境,开放无穷期。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但无论怎样,全球市场把各个国家紧紧联接在一起,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我们要从过去40年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准确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坚定不移地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既要适应比较优势转换趋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分工地位,又要充分利用大国优势,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更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共同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经济日报)
哥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篇3
说起改革开放,不得不提到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日子:1978年12月16日。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确定了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战略。这四十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国家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乎国计民生,惠及千家万户。
回首过去,我们40年的风雨历程,岁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
在经济上,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全球公认。在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在人均资源和资本积累都不是很丰富的条件下,实现持续了近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壮丽一页。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命运,改革开放也让百年中国告别积贫积弱,重拾历史荣光和大国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增长迅速。尽管美国、法国、日本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长率都大大低于中国;从世界经济体系和贸易体系角度来看,中国为更平衡的贸易体系做出了贡献。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在科技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巅峰,引领科技创新潮流。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四十年间,我国科技发展硕果累累: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返航、“蛟龙”下海、“墨子”升空、“复兴”起航、“天宫”合体,一系列象征着中国腾飞发展的“超级工程”的出现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自豪。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发,大棚以及无水栽培的广泛普及,也标志着我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有了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一把强劲的推动力。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念,攻坚克难,路途虽还漫长,但已是前路可期。
昨天,永远属于过去,过去不管成功或失败,都永远属于过去。回首过去,我们心怀坦荡,既不沉沦于昨日的鲜花与掌声之中,也不拘泥于昨日梦想的得失之间,对于中国,这个全世界瞩目的腾飞巨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脚踏实地、谨慎大胆的探索,不断取得经验,对于未来,我们势在必得。
于我们而言,这个时代无疑是幸运而多彩的。改革开放引入了新的体制,激发了大家对成功的渴望。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我们更要胸怀理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树立创新精神,开拓眼界,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尽心尽力,和国家、和公司一起奋勇前行,实现国家、单位与个人的中国梦。
哥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篇4
回望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打开记忆之门,我们将要收藏四十年来为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甚至是平淡无奇,但我们相信它们将会成为历史草稿的一部分。走过四十年的我们,虽然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记忆之根,早已“紧握在地下”,因为我们都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哥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篇5
我是一个00后的少年,伴随开放并没有40年,或许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我想用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来表白我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
童年的时候玩具都是自己做,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玩具,穿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颜色单一、样式简单,也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果肉类,夏天就是吃着一毛钱一根的棒冰。少年时,健力宝、可口可乐和各种新奇的图书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一毛钱的棒冰消失了,各式各样的雪糕占据了我青涩的眼球,连环画也被录像带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打电话用的ic机也逐渐被手机所取代,寄封信再也不用登上一周,而是用e-mail分分钟搞定,播放的也不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青年的我虽然已经对街边数不尽的零食不感兴趣了,却发现汽车、飞机、轻轨、地铁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了。小霸王游戏机已经完全被网络游戏所取代,超市的蔬菜比肉更受欢迎,认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世界名牌。电脑和网络已经悄然的架构起了我生活的点、线、面。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跟这个时代有什么关系,我有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没有辜负我,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了,要写回忆录了。但是更多的人开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之命名。
哥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篇6
我们在坚定改革开放信心的同时,要时刻牢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只有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沿着正确道路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从改革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通过理论创新引领推动改革新实践,巩固和发展制度创新成果。改革开放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新突破,都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胜利。
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各项改革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改革意图,清醒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提高改革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重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落实。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鼓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争做贡献。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前提在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要把认真总结40年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同研究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结合起来,把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同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实现美好生活新向往结合起来,把新时代改革开放同推动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结合起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决破除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束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好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改革和法治、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全面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
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根本任务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为了人民,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环境等难点问题,聚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对改革成效的最好检验。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政策,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