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人生经历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遵循自己内心情感所写出来的心得体会是会得到大家的认可的,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从警的初心和使命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从警的初心和使命心得体会篇1
在学习上,要坚持永无止境的信念。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坚持学习,坚持坚强自身短板的建设,不断给自己思想上补钙、学习上加压、潜力上加油,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好实践抓住实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责和担当意识,将自己的软实力转化为工作中的硬功夫。
做合格党员,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物质诱惑、守得住清贫,甘愿带头坐冷板凳,而且要把冷板凳坐热。同时,坐冷板凳并非苦恼苦熬,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不记个人得失,以奉献为宗旨、以发展为已任,不断书写自身本领的新高度,这才是一个合格党员所应具备的自身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
初心永不忘,坚守信仰方能永葆本色;复兴号角响,淬火历练争当时代先锋!
按照现阶段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的初心和要求,我们要悟初心明使命、守初心立使命、践初心担使命,用党的光荣历史和中煤优良传统涵养党性,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努力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青年人才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当前,企业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人才基础,但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盖层现象和断层隐忧并存。加快青年职工队伍梯次开发,加强以90后为主体的基层干部后备梯队建设,打造高质高效人才供应链是企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坚持党性锤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根深才能枝繁叶茂,魂固才能基业长青。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是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青年职工要立足岗位练兵,增强勇立排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敢担当善作为,既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要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加快能力提升。要加快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企业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复合型人才欠缺和年龄盖层制约,因此培养成为复合型青年干部是一项战略定位。青年干部要提高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的能力水平,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通过培训、轮岗、挂职等方式,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要加强学习锻炼,提高综合能力,从事党务工作的青年干部要多学习生产经营方面的知识,缺乏党务工作经历的要多学习党务政工知识。要加强实践锻炼,不怕多担责、不惧多受累,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加强作风养成。青年职工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养成良好风气。在干事创业时,要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要做到政治上守规、作风上干净、工作上作为,塑造成优秀人才。要严守政治纪律,把准政治方向,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要遵守纪律作风,提升廉洁自律力。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文化素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为企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从警的初心和使命心得体会篇2
1921年7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日子,在98年前,几十位革命先驱,面对着列强欺凌、军阀混乱、内忧外患、民生凋敝的中国,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小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历史的舞台,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进入到执政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对党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要求我们广大党员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树立标杆,引领群众。在新时代,要塑好党员先锋形象,让共产党员形象庄重、高大、鲜亮起来,作为一名党员,要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事事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树立正确标杆,团结引领各族群众开拓眼界、转变观念、自力更生,共同走向幸福生活。
践行宗旨,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党员,要牢牢抓住最需要关心帮助的群众,牢牢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凝聚人心,赢得民心。
从警的初心和使命心得体会篇3
一、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第一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坚定笃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非凡的责任担当和改写历史的非凡气魄。
三、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份初心与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践行、从未改变。从艰苦创业、为国争光的大庆精神到团结协作、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从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到亲民爱民、知民为民的焦裕禄精神,从铁胆忠魂、忘我拼搏的航母精神到自主创新、精益求精的蛟龙精神,从守望相助、同频共振的扶贫精神到刀刃向内、抓铁有痕的改革精神,这些在新中国建设发展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不仅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写入史册,也将这份初心与使命融入中国共产党的血脉,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四、从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他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着初心和使命写成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力量源泉。
时值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越来越成为检验脱贫质量的核心指标和基本要求。只有农村群众摆脱贫困,中华民族才能阔步前行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员干部的“一有两不筹三保障”也成为造就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只有党员干部摆脱“贫困”,才能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不负人民重托。
“两不筹”即“不筹名,不筹利”。在当今的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焦躁不安、急功近利。有的“向钱看”,一心想着塞鼓“钱包”;有的唯“提拔论”,渴望“高效上位”。自古有言“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又有言“不求官阶高低,但求为民谋事”。一个党员干部既然选择了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就要耐得住清贫,丢的了物欲,做到“不筹名,不筹利”。“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一名党员干部的眼睛不应仅盯着官位,一名党员干部的心思不应放在“想法设法求提拔,一心一意求头衔”。只要自身本领过硬、作风扎实、忠诚担当,属于你的回报和荣誉自来少不了。尤其是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更体现我们党注重于培养任用选拔忠诚干净担当干部的导向。因此,无论是“顺风顺水”还是不尽人意,都应该本本分分干事创业、踏踏实实修炼“内功”。
“三保障”即“本领、作风、体魄有保障”。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必定是本领过硬、作风扎实、体魄强健的实干家。本领过硬就是要有提笔能写、开口会讲、遇事儿能扛的工作能力,“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架桥”的工作方法,有善于抓核心、抓关键、抓要害的工作胆识。作风扎实就是要有工作做细做实、把党的好政策落细落实、把群众的好声音听细“听实”的干劲,有在关键时刻能豁的出去、顶得上来的韧劲。体魄强健就是要有不怕苦、吃的了苦的好身体,要有能正确处理高效工作与快乐生活之间的关系,善于解压、勤于寻“趣”的心态和能力。把学习放在心上,把实干抓在手中,把自律落在脚下,才能实现“本领、作风、体魄有保障”。
愿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做到“一有两不筹三保障”,为中华民族崛起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警的初心和使命心得体会篇4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达于真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远大的理想,肩负起新时代新使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攻坚克难,继续前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怀揣远大的志向,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积极奉献于这个新时代,勤奋工作,努力向上。“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紧跟新时代步伐,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勤学奋进、天天向上,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斗争精神,意气风发、满腔热血、斗志昂扬,迎难而上,爬上山坡、迈过山坎。“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学习,学思践悟,不断增强本领,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着眼长远和未来,不心浮气躁、朝三暮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实干,以实干为荣,以不实干为耻,以实干托举梦想,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尽心出力,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担负起新的责任和使命。“扑下身子,狠抓落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沉下心来、心无旁鹜、尽职尽责,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从警的初心和使命心得体会篇5
我们来认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他出生于医生世家,一家人五代从医,他说,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家训,更是责任。
正在用不太标准的武汉话跟刘爷爷交流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海鹏,刘爷爷今年86岁,在外院治疗近一个月,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医疗队会诊后,决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被老人一口拒绝。
对话中,郭海鹏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经历,但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对此有了顾虑。但缺氧问题又急需解决,郭海鹏反复劝说,刘爷爷终于放宽心同意试一试。3秒钟,医护人员快速置换鼻导管和加压面罩。
尽管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他温暖的话语还是大大缓解了老人紧张的情绪,刘爷爷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区,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龄的94岁。每天进入病区,问诊、体检、查血气、心电图检查,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了十几年的icu医生,他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已成为一种本能。
郭海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就读于武汉大学,疫情发生后,郭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而其实他刚刚结束在美国哈佛大学三年的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到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