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创造力的体现,教案应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动物、会呼吸。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观察动物的特征。
2、能简单归纳出动物的某些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观察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寻找到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它们吗?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动物,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好基础。
2、比较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3、他们有这么多不同,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1、课前观察。课前布置任务,观察家中小动物。
2、课堂观察。看视频。
3、获取信息。
4、分析信息:汇报看视频结果,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5、得出结论。动物需要食物,能动物,会呼吸。
6、交流评价。你在活动中表现怎么样?其他同学呢?
三、应用与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都需要食物,它们吃的食物一样吗
2、全班讨论,分组讨论。
3、鼓励学生发展思维。兔子以植物为食物,鸭子植物和动物都吃。鲨鱼以动物为食物,你也试着说说。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食盐1份,一杯水]
1.出示食盐和水。
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
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
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
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
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反馈交流。
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
四、拓展: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预设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实验研究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
【板书设计】
6.加快溶解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实;了解一些动物在秋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用具:ppt课件
一、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吗?
生:春、夏、秋、冬
师:展示图1生活情境:秋风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树上的黄叶。琪琪捡起地上的落叶说:“怎么满地落叶呢?”彬彬说:“是秋天来了吧?”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秋天吧!
问:秋天来了会有哪些变化呢?
生:天气变冷了...风变大了...树叶黄了...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通过观察会发现秋天有一些直观而容易发现的变化,例如:天气变凉、树叶变黄、落叶、风变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较直观的感受是气温的下降。另外,由于气温变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黄、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二、活动指引,学习新知
活动1秋天来了
师:展示图2
秋风送爽,天气转凉。你能从哪些现象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请同学们从气温、雨、风等方面来说说秋天的变化吧!
生:举手回答。“秋天的气温变冷了”“雨多了”“风变大了”…
师小结:是的。相对其他季节,秋季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下降,而秋季气温下降往往是伴随着秋风而来,所谓“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呢!因为这些秋风是从北方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所以比较清凉,风向稳定,风力有时会比较大。
我们看到书上小女孩手持风车的图片就是提示我们秋风的特点,秋风来了。
活动2秋天的动物和植物
师:展示图3
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动物的活动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看到图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树木、小草的叶子变黄了、大雁南飞以及收割机在收割庄稼。插图分别是什么呢?
生:有向日葵、柿子、蚂蚁、松鼠。
师:对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实和动物在储备过冬的食物。请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呢?
生:橘子…苹果…橙…
师小结:很多植物的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苹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农作物的果实同样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动物在秋季的变化主要有换毛、迁徙、储备食物等。
三、游戏互动,兴趣激发
组织学生去校园里找找秋天的迹象。比如观察一下秋风的风向及风力大小。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①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②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
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6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
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及时记录和交流。注意安全。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